西湖各位游客,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其实把杭州比喻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美丽的西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以前西湖是与钱塘江相连的浅海湾,由于钱塘江带下的泥沙日渐沉积,最终将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来的湖泊成为澙湖,此后西湖又经过历代劳动人民20多次的辛勤整治,才奠定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的声誉。西湖的地理结构是“三面云山一面城”,湖水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湖中的孤山及三座人工岛更是锦上添花,使西湖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把楼外有楼,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西湖风光交织的绚丽多彩,如诗似画。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历史上除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驰名的“西湖十景”。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近60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内,分布着上百处风景名胜点和文物古迹,西湖简直就是风景的代名词。1982年,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杭州西湖排名第三,目前杭州西湖是5A级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湖是杭州的灵魂,为了让西湖更美,让杭州更靓,2000年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整治工程,使西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的5.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6.7平方公里,再现了“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图,呈现出一派疏密有致,诗意盎然的优美景象。展现了新西湖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气象。西湖的美丽动人不仅在于其外表的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还在于它保存着的众多文物古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乘船游览这风光迤逦的西湖吧。各位游客,我们前方看到的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叫西泠桥,此地古名“西陵”,“西泠”,“西村”。后因湖水在此流过泠泠作响故称“西泠”。此桥未建之时,人们从北山一带前往孤山游赏,要在这摆渡,所以称这为“西村唤渡处”。西泠桥在历史上不仅以其优美的景色倍受人们赞赏,而且更因苏小小的故事而称誉天下。她和断桥,长桥并称西湖古代三大情人桥。“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zhu)西泠。”旁边这座六角形的亭子叫慕才亭,亭内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的墓,那这位苏小小生的是聪明美丽,而且能诗善歌,很有才华。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沦为歌妓,但她卖艺不卖身十分自爱。有一天,她乘车出游,在白堤邂逅了一位从断桥骑马而来的青年阮郁,两人一见倾心,为了表达爱慕之情,苏小小随口吟了一首诗:“妾乘游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后来这对互相倾慕的年轻情侣终成眷属,然而好景不长,朊郁被在京做官的父亲派人催归,一去就音讯全无,从此苏小小便郁郁寡欢,再加上受到官绅欺凌,不久便积郁成疾,匆匆离开人世。当时有一位在落魄时曾受苏小小资助而得中功名的滑州刺史鲍仁,在西泠桥畔为苏小小造墓建亭。1966年,墓和亭都被拆毁,1982年重建这座亭,现在的亭和墓是2004年11月西泠桥重建后完工的。修复后的苏小小墓亭有十二幅楹联,在整个西湖风景区内首屈一指,其中“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一联出自《皮琳集句》。由中国书协理事,浙江书协顾问马世晓先生书写。赞美苏小小虽身处风月烟花之地,但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如今苏小小的芳名与西湖美景并传,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尊手持宝剑,英姿飒爽的汉白玉塑像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她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这里就是她的遗骨安葬处。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秋瑾,秋瑾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任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曾东渡日本,回国后主持大通学堂,秘密发展和训练革命武装力量,1907年07月14日。她准备武装起义时不幸被捕,第二天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便是她的临终绝笔。秋瑾被害后由其好友吴知英出资,徐志华风雪奔波,按她身前埋骨西泠的意愿,将她的灵柩从绍兴迁至杭州,葬于西湖西泠桥傍。然而命运多舛,眼前这座秋瑾墓和塑像是1981年第十次迁葬重建的。它的基座高1.7米,为花岗岩贴面,下砌骨穴埋葬遗骨,立像高2.5米,基座正面石碑上“巾帼英雄”四个大字,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基座后有《鉴湖女侠,秋君墓表》,详细的记录了这位女中豪杰毕血报中华的一生。由此我们感悟到西湖的文明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行到白沙堤尽处,居然人尽识俞楼”。各位游客前面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两层楼房便是有“西湖第一楼”美誉的俞楼了,说到俞楼就不得不介绍下俞樾,俞樾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等职。后遭陷害罢官。他为一代朴学大师,毕生致力于传统经史学术研究与诗文书法创作,撰有《春在堂全书》五百余卷。俞曲园和李鸿章同为清代道光进士,世人将他们相提并论,曾有“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的说法。俞樾在孤山诂经精舍主持达30年之久,著名学者章太炎及吴昌硕等都是他的弟子。俞樾非常喜欢西湖,写了许多赞美西湖山水的诗句,如他描述九溪的诗有“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他的学生徐花农等为了感谢恩师,自发集资在1878年为他建造居舍,从此西湖便又添了一处朴实雅致的文人宅园。他的曾孙我国现代著名的红学家俞平伯先生,曾在此生活多年,他的散文名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写的就是在这里的一段生活经历与见闻。俞楼初建时是中式二层建筑,后来庭院渐废,1998年俞楼重建,并辟为俞曲园纪念馆。底层主要陈列有关俞樾的史料,介绍俞樾生平经历,学术成就,文化影响及其对西湖的贡献,二楼用来接待文人学士及进行学术研究。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半个亭的地方就是六一泉,此处原为宋代高僧慧勤讲经之地。苏东坡来杭州做通判时,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高僧慧勤,当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时,欧阳修和慧勤都已相继谢世,他故地重游不胜感慨,恰巧有泉水涌出,为纪念昔日往来,苏东坡取欧阳修晚年的号,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且刻名其上。大家再看旁边这尊潘天寿塑像,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长写艺花鸟和山水,又常于指头画。整座塑像和岩石都是用铜铸成的,展示了潘天寿游历了名川大山后在一块巨石上小憩的情形,这是1997年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而建的。各位游客,前面这座粉墙黛瓦的庭院内就是素有“湖山最佳处”之称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不仅以金石篆刻,文人雅集而闻名于世,而且还以结构精巧,风景佳丽著称,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泠印社门额是由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题写的。西泠印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民间学术团体。由杭州篆刻家丁仁,王提,叶铭,吴隐在1904年筹建,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经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公推书画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后任社长分别为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我们正面看到的主体建筑叫柏堂,柏堂西侧这座结构简朴的小屋称“竹阁”,这算是唯一保存至今的白居易古迹了。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竹阁,他有首《记竹阁诗》写道:“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现在我们从前面的小石坊沿阶而上可到山顶。前面这座四面凌空的小亭阁叫“四照阁”始建于北宋初年,因身处阁中可环顾四面湖山而得名,它与柏堂,竹阁并称印社三大建筑,在此可体会到“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的意境。”对面的这座石塔叫华严经塔,建于1924年,为印社园林的标志性建筑,塔旁的石像是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儒。坐在小楼泓洞壁内的是吴昌硕的像,吴昌硕不仅使篆刻发扬光大,而且也把中国印学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家请看这座用青灰石板构做的建筑就是西泠印社的精华——汉三老石室。里面收藏着一块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的汉代碑刻——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此碑出土于余姚克星山,据考证是公元52年的碑刻。它不仅是汉碑中的极珍贵的碑刻,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的珍品,被誉为“东南第一碑”,是研究隶书发展史的重要石碑,出土时曾一度被盗卖,后由印社同仁从日本商人手中赎回,并在此特地筑了石室将其保藏。这尊石雕坐像是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为西泠八家之首。近年来在党和领导的关心下,西泠印社品牌更响,产业更大,它旗下包括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印社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西泠印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书画社有限公司等。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1999年9月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各位游客这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楼外楼。它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创始人是洪端堂,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1910年初,洪端堂的孙子洪顺生将楼外楼原先三间平房翻造成三层楼厅。楼外楼这才名副其实,洪顺生还约请前来用膳的西泠印社社员张坚题写楼外楼匾额。现在的楼外楼是1978年重建的,呈品字形的两层楼房,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当年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宁,蒋介石,宋美龄,鲁迅,许广平,竺可桢,郁达夫等大批名流以及周恩来,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光顾过楼外楼,从1952年起,楼外楼转为国营,成了杭州首家接待外宾侨胞的菜馆,是欢迎国宾的重要场所之一,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趁陪同外宾之便周恩来总理曾十次亲临楼外楼,三次追补餐费,一直被传为佳话。“西湖醋鱼何处美,独属杭州楼外楼”,西湖醋鱼是楼外楼的一道看家名菜,其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带有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菜。在楼外楼用餐真可谓是“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可以让你尽情体会到佳肴与美景共餐的意境。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山公园,它是孤山园林艺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大家请看门口这对汉白玉石狮为明代遗物,不远处正面石壁上有孤山两个鲜红大字,出自宋人手笔,再看石壁旁有两座石亭,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为纪念南洋华侨捐款救济浙江灾民而建的,其中右边一个石亭上写着“善与人同”表达了浙江人民对南洋华侨的感谢之意。公园内有一座精妙绝伦的小庭院,向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景,它原是清代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园内一亭名为“西湖天下景”,由康有为题写,提名取自苏东坡的“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的诗句。柱上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它既可顺读,又可倒读,还可以拆开来念,虽然是重重叠叠的几个字却言简意赅,淋漓尽致的道出了西湖山水的绚丽景色,显示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的无穷魅力,有人说“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仅38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此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自称为孤家寡人的皇帝所占有,南宋理宗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又建造了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为圣因寺,后被兵火化为灰烬,到了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孤山不仅是西湖风景的佳绝之处,而且是人文古迹的荟萃之地,如果说中山公园前坡的美是由于人工的浓妆素抹,那么其后坡的美则在于自然的绚丽多姿,这里山不高而灵秀,谷不深而清幽,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正在修编中的杭州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已把孤山划定为清文化保护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我省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它于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后始建,现占地30.6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大屋单体曲线连廊组成,形成了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格局,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经典历史文化窗口,博物馆门口的门墩是仿良渚文化的冠形器,三根立柱是仿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而围墙上的“双鸟舁日”是仿河姆渡文化图腾的图案,具有鲜明的浙江历史文化特色,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为代表。2001年雷峰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