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检测报告是实验室的工作成果,检测报告的质量是检测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检测报告应做到:完整、准确、清晰、结论正确、易于理解。(1)统一的格式;(2)编制和审批;(3)外包试验说明;(4)检测报告的更改控制。第三节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一)概述1、掌握检验计划的概念2、了解编制检验计划的目的3、熟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4、熟悉检验计划的基本内容5、熟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一)质量检验计划的概念(掌握)质量检验计划就是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及相互关系做出的规范化的书面(文件)规定,用以指导检验活动正确、有序、协调地进行。(二)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了解)(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熟悉)1、按照产品加工及物流的流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统筹安排检验站、点的设置,可以降低质量成本中的鉴别费用,降低产品成本。2、根据产吕和过程作业(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检验、试验项目和方法、方式,合理配备和使用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检具,有利于调动每个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3、对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并实施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检验职能的有效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4、使检验和试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处于受控状态。(四)质量检验计划的内容(熟悉)质量检验部门根据生产作业组织的技术、生产、计划等部门的有关计划及产品的不同情况来编制检验计划,其基本内容有:1、编制检验流程,确定适合作业特点的检验程序;2、合理设置检验站、组;3、编制产品及组成部分的质量特性分析表。制定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4、对关键的和重要的产品组成部分编制检验规程(指导书、细则或检验卡片);5、编检验手册;6、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方法;7、编制检测工具、仪器设备明细表,提出补充仪器设备及测量工具的计划;8、确定检验人员的组织形式,培训计划和资格认定方法,明确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责任等。(五)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1、充分体验检验的目的;2、对检验活动能直到指导作用;3、关键质量应优先保证;4、综合考虑检验成本;5、进货检验、验证应在采购合同中详细说明。6、检验计划应随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结构、性能、质量要求、过程方法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二、检验流程图1、掌握检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3、掌握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一)流程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和产品形成过程有关的流程图有作业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和检验流程图,检验流程图的基础和依据是作业(工艺)流程图。作业流程图是用简明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组合形式表示的作业全过程中各过程输入、输出和过程形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和顺序。检验流程图是用图形、符号、简洁明了地表示检验计划中确定的特定产品的检验流程(过程、路线)、检验工序、位置设置和[选定的检验方式、方法和相互顺序的图样。它是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活动的依据。检验流程图和其它检验指导书等一起,构成完整的检验技术文件。(二)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熟悉)1、产品技术标准的熟悉和对设计技术文件、图样和质量特性分析;2、熟悉产品形成的作业(工艺)文件,了解产品工艺流程;3、根据工艺流程、作业规范工艺文件设计检验工序的检验点;4、确定检验工序和作业工序的衔接点及主要检验工作方式、方法、内容;5、绘制流程图;6、对编制的流程图进行评审;7、流程图的批准。三、检验站的设置检验站的基本知识1、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熟悉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一)检验站的基本概念(掌握)检验站是根据生产作业(工艺布置)及检验流程设计确定的作业过程中最小的检验实体,其作用是通过对产品的检测,履行产品检验和监督的职能,防止所辖区域不合格品流入下一作业过程或交付(销售、使用)。(二)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熟悉)1、要重点考虑设在质量控制的关键作业部位和控制点;2、要能满足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并和生产作业节拍同步和衔接;3、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4、要考虑节约检验成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5、要考虑根据作业(工艺)的需要做适当和必要的调整。三)检验站设置的分类(了解)1、按产品类别设置2、按生产作业组织设置3、按工艺流程顺序设置4、按检验技术的性质和特点设置(四)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和要求(熟悉)1、进货检验站一是在产品实现的本组织检验、一是在供货的单位进行检验。2、工序检验站,分散式:多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组织;集中式:多用于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组织;3、完工检验站:是指对产品组成部分或成品的完工检验而言,也是指产品在某一作业过程、环节(如某生产线、或作业组织)全部工序完成以后的检验。可能是入库前的检验,也可能是直接放行进入装配前的检验,对于成品可能是交付前的检验,也可能是进行成品库前的检验。开环分类式检验站:只是把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防止不合格品下流;开环处理式检验站:对于一次检查后被拒收的不合格品,进行重新审查,决定能使用的例外放行或返修,返修后的重新检验。闭环处理式检验站:对一次检验后拒收的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决定是否可进行返修,分析标准的合理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反馈,防止类似不合格的再发生。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1、掌握检验手册的的基本概念2、了解检验手册的主要内容3、掌握检验指导书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4、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5、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内容6、掌握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一)检验手册(掌握)1、定义:检验手册是质量检验活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文件集合。它是专职检验部门质量检验工作的详细描述,是检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质量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南,也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对加强产品形成全过程的检验工作,使质量检验的业务活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更具有重要意义。2、组成:检验手册基本上由程序性和技术性两方面内容组成。3、主要内容:因不同产品和过程而异。4、编制要求:由专职检验部门组织编写,由熟悉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人员编写,经授权负责人批准后生效,并按规定程序发布实施。(二)检验指导书1、检验指导书的概念(掌握)检验指导书是具体规定检验操作要求的技术文件,又称检验规程或检验卡片。是产品形成过程中,用以指导检验人员规范、正确地实施产品和过程完成的检查、测量、试验的技术文件。是产品检验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为重要产品及组成部分和关键作业过程的检验活动提供具体操作指导。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一种技术作业指导性文件,以可作为检验手册中的技术性文件。其特点是技术性、专业性、可操作性很强,要求文字表述明确、准确,操作方法说明清楚、易于理解,过程简便易行;其作业是使检验操作达到统一、规范。2、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熟悉)(1)对该对过程作业控制的所有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应逐一列出,不可遗漏。(2)必须针对质量特性和不同精度等级的要求,合理选择适用的测量工具或仪表,并在标准中注明它们的型号、规格和编号,甚至说明其使用方法。(3)当采用抽样检验时,应正确选择其抽样方案。3、检验指导书的内容检验对象;检验特性值;检验方法;检验手段;检验判定;记录和报告;其它说明。第四节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大纲:(一)质量特性分析表1、掌握质量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2、了解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依据3、熟悉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内容(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1、掌握不合格的基本概念2、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3、了解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级别4、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的内容(三)不合格品的控制1、熟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2、了解不合格品的判定3、了解不合格品的隔离4、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置5、掌握不合格品控制与纠正措施一、质量特性分析表(一)质量特性分析表的概念(掌握)质量特性分析表是分析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重要质量特性与产品适用性的关系和主要影响这些特性的过程因素的技术文件。(二)质量特性分析表编制的依据(了解)1、产品图纸或设计文件;2、作业流程(工艺路线)及作业规范(工艺规程);3、作业(工序)管理点明细表;4、顾客或下一作业过程(工序)要求的变更质量指标的资料。(三)质量特性分析表示例包含:工序、质量特性、影响因素等内容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一)不合格与不合格品(掌握)不合格:未满足要求,包括产品、过程、体系没有满足要求。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及不合格项。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外购件和协作件对照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和试验,被判定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不符合(未满足)规定要求,统称为不合格品。(二)不合格分极1、不合格分极的概念产品及产品形成过程中涉及许多质量特性要求,这此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不合格是质量偏离规定要求的表现,而这种偏离因其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不同和偏离规定的程度不同,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也就不同。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是将产品质量可能出现的不合格,按其对产品适用性影响的不同进行分级,列出具体的分极表,据此实施管理。不合格分级最早在美国使用。2、不合格分级的作用(1)可能明确检验的重点;(2)有利于选择更好的抽样方案;(3)便于综合评价产品质量;(4)对不合格进行分级并实施管理。(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熟悉):1、所规定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2、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程度;3、顾客可能反映的强烈不满意程度;4、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除考虑功能性质量特性外,还包括外观、包装等非功能性的影响因素;5、不合格对下一作业过程(工序)的影响程度。(四)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级别(了解)1、分为三级不合格A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极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B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C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2、分为四级(美国贝尔系统)A级-非常严重、B级-严重、C级-中等严重、D级-不严重(五)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是根据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标准),针对具体产品可能出现的质量特性不合格对其严重性分级,分级表应明确列出不合格的项目、状况及严重性级别。是产品检验计划的组成部分。三、不合格品的控制(一)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内容: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权;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做出标识,以便识别;3、做好不合格品记录,确定不合格品范围;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并做好记录;5、对不合格品及时隔离存放,严防误用或误装;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并监督实施;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也应通知顾客。(二)不合格品的判定1、一种是符合性判定,一种是“处置方式”的判定,“处置方式”的判定也是对已判定不合格的产品的处置方式进行判定的一种判定,也是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2、一般不要求检验人员承担处置不合格品的责任和拥有相应的权限。3、一般由技术部门或专门的不合格品评审机构评定后处置。(三)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隔离、保管……。(四)不合格品的处置(五)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正措施(掌握)1、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1)生产组织应制定处置不合格品的工作程序,并在管理标准中明确规定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采取标识、鉴别、隔离、评定、处置及防止再发生等各项措施。(2)发现可能会出现的不合格时,应立即进行鉴别和记录,在允许的条件下,对以前生产的产品进行复检。对确认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3)应指定有关部门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定,以确定能否让步接收、返工、返修、降级使用或报废,并按规定立即进行处置。(4)对出现的批量不合格或严重不合格时,应立即进行质量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5)对产生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及个人按规定进行处罚。2、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