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巴音郭楞技师培训学院教务处文件巴职教字[2014]050号关于高级职称教师申报院级质量工程及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工作的通知各二级学院、各部门:院级质量工程项目及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建设工作能够促进学院课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对提高学院内涵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各二级学院应充分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根据学院相关会议要求,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必须主持院级质量工程项目及中央财政职称项目,教授、副教授以申报高职类质量工程项目为主、高级讲师以申报技师类质量工程项目为主,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在机关单位工作的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二级学院教师名义申报),无高级职称的二级学院遴选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申报院级项目,其他二级学院获得讲师职称的教师应积极参与、主持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相关立项申报材料请与2015年元月13日前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报教务处祝建章老师处。附:1.高职类质量工程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评审标准、申报表2.技师类质量工程精品课程、重点专业评审标准、申报表3.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自治区级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申报表教务处2014.12.17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评选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标准及内涵说明1.专业设置与建设规划(15分)1-1专业设置(5分)专业设置符合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并能随市场变化作适时调整;职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准确。需提供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报告,专家论证报告,专业建设规划等。1-2专业发展前景(5分)专业有良好的职业背景、行业背景和产业背景;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前景广阔。1-3专业建设规划(5分)能根据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规划目标明确,科学合理,思路清晰,措施得当。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30分)2-1人才培养模式(5分)能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提供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佐证材料等。2-2人才培养方案(6分)能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在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化地重构或重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以上,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任务分析及课程体系构建的分析材料;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说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相关论证材料;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材料等。2-3课程开发与设计(6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需提供课程标准,职业工作任务分解说明,课程整合情况说明,课标论证材料;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材;实施效果分析等。2-4教学方法与手段(5分)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成效;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地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初具规模,并在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积极的、实际的作用。教学方法改革的佐证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分析等。2-5专业综合实践教学(4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等健全;生产实习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在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进行。校外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由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或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以及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与管理,效果好;强化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定的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作业文件等过程控制材料,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内涵质量高,实施效果好。实践课程大纲及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相关佐证材料;学生专业综合实践中完成的实习手册、作业文件等过程材料;学生实践教学考核材料。2-6教学改革成果(4分)五年以来承担的省级(含)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不少于1项;获公开发表省级(含)以上教学研究论文不少于2篇;或有自治区级精品课1门以上;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效。各项目原件及相关佐证材料。3.师资团队建设(18分)3-1教学团队建设(8分)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结构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保障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保障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常性和有效性;保障专兼教师能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要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效地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落到实处。需提供教师队伍整体情况及师资团队建设的管理文件;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兼职教师业务档案;青年教师实践经历佐证材料;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材料;专业带头人培养与鉴定的详细材料;骨干教师培养与鉴定的详细材料;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和梯队结构。3-2专业带头人(5分)专业带头人是本专业的专家(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行业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在本行业企业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具备整合校企资源搭建、管理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和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能力,有教学成果或地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3-3骨干教师(5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操作技术,能够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性问题,具备工学结合精品课设计与实施能力,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及论证工作,并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4.实训实习条件(12分)4-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6分)校内实训室能够满足校内教学要求;以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开放式教学;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积极探索并实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校内实训的80%以上。专业实训室(场)基本情况资料;实训开出率统计分析及佐证材料;生产性实训开出情况分析;实训室利用情况等资料。4-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6分)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教学需求;30%以上学生在校外基地就业,对学生职业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接受学生实习、就业情况。综合能力培养成效显著。5.保障措施与质量监控(15分)5-1组织机构与配套政策(4分)建立由校内外专家组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开展有实效的工作;有重点专业建设的政策并认真执行。需提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工作计划、活动记录等资料;重点专业相关文件。5-2资金投入与成效(4分)有专项经费投入专业建设,并能按建设计划进程落实,效果明显,有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用于专业建设的教学仪器购置与维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实习实验费,教学改革费,教师津贴费)、研究经费等资金投入与成效的佐证材料。5-3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7分)校企共建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与保障体系,并建立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实施监控与评价的运行机制。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科学完整,执行情况好;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执行严格。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能够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并制定具体方案保障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作业等实习作业。要提供专业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评价、反馈和调控等佐证材料;尤其是实践教学过程控制的相关材料等。6.专业建设效果(10分)6-1招生与就业(4分)在校生规模与办学条件相符,连续3年以上完成招生计划,近3年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以上;70%以上毕业生在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工作,起薪较高,且较稳定。毕业生就业率包括签约、上岗待签约、自主创业、升学和出国。6-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2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率高,评价称职率不低于90%。用人单位评价相关材料。6-3社会服务与声誉(4分)能够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面向行业企业需要主动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与咨询项目,并取得实际效果;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假期或双休日)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专业在行业企业中有较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培训期数、人数、内容,承担的服务项目,聘书等。专业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等方面有特色;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取得社会广泛公认的标志性成果。提供支撑专业特色与创新的相关材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学校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高职)总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评审标准分值评价等级ABCDE1.00.80.60.40.2一课程设置10分1-1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4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6二教学内容23分2-1内容选取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92-2内容组织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92-3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省级以上优秀教材,或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5三教学方法与手段22分3-1教学设计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63-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63-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53-4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5四教学队伍15分4-1主讲教师师德、能力与水平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74-2教学队伍结构“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8五实践条件10分5-1校内实训条件设备与环境实训基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