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油市场分析报告新标准重新洗牌食用油市场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油行业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标准比较低,食用油制造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食用油质量良莠不齐。2004年,随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食用油生产采取市场准入制度,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三级市场空间,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小包装食用油之争更加火上浇油。可预料的是,未来几年内,食用油市场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时期。我国食用油现状食用植物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1383.17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165万吨,进口值为39.64亿元人民币,出口食用植物油13.45万吨,当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达到1534.72万吨。2002年食用植物油国内总产量超过1531万吨,2002年比2001年递增10.7%;进口食用植物油319万吨,进口值为108.7亿元,进口值比2001年增加了174%,而食用植物油的出口量9.74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27.6%,2002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超过1634万吨,整体总供给量的增长幅度为15.39%。可见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正呈快速上升态势,食用油的市场增长前景广阔。与此同时,进口食用油的价值增幅远远超过数量增幅,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这正符合食用植物油消费的新趋势: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从食用油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国产油增长缓慢,进口油增长迅速,精炼油消费增长很快,占据了75%城市食用油市场,其中有15%是小包装食用油,并逐渐向农村市场渗透。随着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消费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现阶段食用植物油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城市以食用精制油、农村以消费二级油为主;食用油的品种丰富,因油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分为20多个品种,但大豆油的消费量最大,占40%以上;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的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众多,除有限品牌的市场分布较广泛之外,其它品牌的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说明中小食用油品牌的知名度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历史回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相应带动了对生活必需消费品质量要求的全面提升,最终引导着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向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方向过渡和发展。十年前,人们还在一直食用传统的散装油,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只是作为舶来品被高高仰视,谁也没想到短短数年内会有这样迅猛的发展,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食用油行业正孕育着巨大商机,小包装食用油行业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1991年,嘉里集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开启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大门,之后一直作为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领导者。同时,嘉里集团又培育了十几个二三线品牌。几年内,靠着这十多个品牌和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嘉里系列”一直稳占小包装食用油的主要市场份额。打破嘉里寡头垄断的是中粮集团及其旗下福临门(对应金龙鱼),鲁花(对应胡姬花)等品牌。竞争双方在品牌、品种和价格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和竞争,将整个食用油市场烧得如火如荼,引得众多区域性品牌纷纷跟进效仿,争夺市场份额。目前全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上的大小品牌已有400—500个之多,从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营销网络的建设来看,金龙鱼、福临门、鲁花已经成为普通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三大主导品牌。食用油种类之争事实上,中国食用油行业早就存在着种类概念之争,比如动物油和植物油,比如花生油和大豆油等,只是这种争论更多地存在于动物油和植物油区别的层面上。在很多人看来,植物油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几乎所有的小包装食用油企业都处于同一个植物油阵营,他们的共同对手便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以食用动物油为主的饮食习惯。但现实的市场利益也使这个共同阵营内部产生分化,在品牌竞争不相上下的时候,开始转向种类竞争。作为最先被人们所知道的小包装食用油,色拉油在卫生条件方面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这种油是用菜籽油或豆油、棕榈油加上各种中介质、经过脱色、脱酸、脱臭后精炼而成,没有太多油香,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1990年,金龙鱼针对中国人的需要,推出了调和油,即将花生油、芝麻油等同菜籽色拉油混合起来,在卫生安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营养和美味。食用油市场逐渐从毛油时代进入到色拉油和调和油时代。福临门进入市场后,主要在调和油市场和金龙鱼进行竞争。在天然食用油领域,橄榄油和粟米油一直是国外受宠的产品,但由于我国是世界花生的主要生产国,因而花生油便更快、更自然地成为中国人天然食用油的首选。1998年,凭借产品的差异化和强大的宣传攻势,鲁花花生油横空出世,迅速窜升为继金龙鱼、福临门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品牌。鲁花花生油大力宣传绿色健康,给金龙鱼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阻击花生油对于色拉油和调和油市场的侵占,金龙鱼号称斥资数亿元进军“粟米油”市场,隆重推出粟米油,并提出了“健康新概念”来倡导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同时,金龙鱼还推出山茶油等新种类,加之其它品牌推出的各种类的天然植物油,纷纷打出各自的营养概念牌,争相抢夺终端市场。在今年的媒体报纸上到处可以看到关于宣传食用油脂营养与健康的文章,使原本就很热闹的食用油市场更加狼烟四起。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以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为主要食用油种类,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各种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齐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场开始从卫生、安全用油阶段步入健康、营养用油的新发展时期。健康油的风行原因我们认为,二OO四年将是天然保健类食用油驰骋争霸的一年。这种趋势已从今年春节的食用油市场初见端倪。各种种类的天然植物食用油远比往年丰富多样,其中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用油备受消费者青睐,在礼品市场上也是风头甚健。追溯其原因,不外乎有三:原因一、健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增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已不再停留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注重食用油的健康、营养。2003非典疫情的影响,更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一个规模不断扩大、购买力旺盛的中产阶级正日渐形成,他们对健康类食品的强烈需求,也使高档食用油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原因二、企业竞争的需要。食用油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价格战、广告战、概念战之后,最终还是产品本身的功能、品质的竞争。食用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升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反过来推动食用油企业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生产差异化的产品。以前由于消费观念的不同,人们对食用油认知度有限,所以人们较多注重中低档食用油。现在人们走过散装油、小包装食用油之后,对食用油的认识越来越深,购买能力也日益增强,对食用油功能也就有了更高需求。要适应对食用油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就必须要进行市场细分。原因三、价格战造成利润空间缩水,食用油巨头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随着竞争加剧,中低档食用油如花生油、调和油、色拉油等品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业内巨头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利润空间较大的高档油品种就是最好的选择。据有关人士介绍,各种高档食用油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特殊功效性,价格较贵。与中低档食用油相比,他们的消费群体相对要窄,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的消费者,而这些特殊消费者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一群。即使高档产品细分市场相对较小,但消费基础雄厚,其市场商机仍然很乐观。橄榄油初露峥嵘,参与食用油市场洗牌橄榄油是近年来我国食用油市场上新增加的一个品种。因其独特的美味和对人体的保健价值,橄榄油日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营养专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03年中国橄榄油的月平均进口量比2002年增加了46%,橄榄油消费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下图是2003年1-9月份有关橄榄油的原产国别构成示意图,原产于西班牙的橄榄油所占比例超过3/4,其次是意大利和希腊。作为公认的保健食用油极品,橄榄油虽然是国外人人皆知的食用油,但在国内还是食用油家族中的新面孔,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随着国内对保健食用油的需求增加,橄榄油也被引入中国。今年春节,国产食用油品牌战火激烈之时,来自各国的橄榄油品牌也在竞相厮杀,抢占地盘。其中实力雄厚的西班牙的白叶初榨橄榄油异军突起,成为食用油市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格外引人注目。与其它食用油不同的是,西班牙白叶初榨橄榄油有着两个特点:一是作为食用油中的极品,橄榄油原产于地中海,在我国生产受地域限制,国内大食用油企业的优势都不是很明显。二是白叶初榨橄榄油来自西班牙,其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及其原生血统使之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我国第一个成为区域性主导品牌的国外品牌。相较于争相向高端食用油市场进军的国内食用油品牌来说,白叶初榨橄榄油以其不可超越的天然保健功能,足以傲视国内所有的保健食用油;而且更以绝对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卓立于中高端食用油市场。纵观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每种新产品的出现,都相应会造就一个新品牌,从金龙鱼到鲁花,莫不如此。白叶初榨橄榄油作为一个国际知名橄榄油品牌,虽然目前只是在北京初露头角,但是其优秀的市场表现已能让人处处感受到国外油脂巨头的压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入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食用油品牌进入中国。与中国食用油市场目前的两强相比,国外的油脂巨头在经济实力、经营管理上决不处于劣势。白叶初榨橄榄油在中国市场的初战告捷,必会激发起更多国外油脂商对中国的兴趣。相信在未来的食用油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将进入“世界大战”阶段,最终谁会笑在最后,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