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市場與行職業分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副處長林至美97年9月16日開南大學人力派遣學程講座勞動市場Part12壹、勞動市場基本概念3期望滿足勞動需求降低勞動成本期望增加工作機會提高勞動報酬需求面雇主家庭勞動市場機制供需達到平衡需求:提供工作,付出勞動成本一、勞動供需之形成供給:提供勞動,獲得勞動報酬4供給面人口數量及結構國民健康工資率教育發展婚姻狀況國民所得區域發展及交通就業服務法規(如勞動法規)國際人力的移動需求面經濟成長產品市場的供需狀況工資率生產技術產業結構國際競爭區域發展及交通就業服務法規(如勞動法規)國際人力的移動二、勞動供給與需求的影響因素5政府財經政策產業政策科技研發區域發展工資補貼勞動法規…雇主家庭勞動市場機制-公平、彈性、安全提供工作三、政府介入勞動市場-實施相關政策提供勞動干預干預供給面政策需求面政策6四、勞動供需與市場均衡勞動供給:在既定工資率之下,勞動供給者於所得與休閒之間作選擇以追求最大效用。在個人時間因素有限下,勞動供給為一條後彎的曲線。勞動需求:在既定的工資率與利率之下,廠商在勞動力與資本之間作選擇以尋求最小成本或最大利潤。勞動供給與勞動需求決定市場均衡工資率與均衡勞動量。7五、勞動市場機制(1/2)原始均衡點就業減少勞動供需量勞動報酬(工資)基點原始就業量勞動需求量與工資成反方向變動勞動需求曲線勞動供給量與工資成同方向變動勞動供給曲線原始報酬新均衡就業量新均衡報酬新均衡點如傳統產業外移,造成勞動需求減少QQ1ww1w2Q2工資下降勞動力過剩就業需求↓失業率↑缺工率↓工資↓8五、勞動市場機制(2/2)就業減少勞動供需量勞動報酬(工資)基點勞動需求曲線勞動供給曲線w2QQ2Q1w1工資上升勞動供給↓勞動力不足失業率↓缺工率↑工資↑升學機會增加或國人不願從事基層工作,造成勞動供給減少9勞動供需量勞動報酬(工資)基點勞動需求曲線勞動供給曲線w2QQ2升學機會增加或國人不願從事基層工作,造成勞動供給減少Q1w1勞動供給將更↓缺工↑(Q3D-Q3S)若雇主不願提升工資(w3)Q3Sw3缺工解決方法:協助雇主改善勞動條件、待遇Q3D六、政府推動政策干預勞動市場(1/2)10六、政府推動政策干預勞動市場(2/2)就業增加勞動供需量勞動報酬(工資)基點勞動需求曲線勞動供給曲線新均衡點w2w3QQ2Q3工資下降政府政策干預:引進外勞Q1w1引進外勞=勞動供給↑缺工↓升學機會增加或國人不願從事基層工作,造成勞動供給減少11追求目標:↑勞動市場的公平性、彈性、安全性高彈性的勞動市場,有利於經濟結構與勞動人口結構的調整與創新的發揮高保護的勞動市場,雖保障勞工權益,但不利企業投資,且優渥的社會福利使人民缺乏工作意願七、政府推動政策之影響工作+社會安全德、法高保護主義丹麥、荷蘭兼顧彈性與安全台灣民間中小企業英、美自由主義台灣民間大企業西班牙、義大利台灣的公營企業勞工法令彈性低彈性、低保障低彈性、高保障高彈性、高保障高彈性、低保障資料來源:「勞動市場彈性與安全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96年。12丹麥首先提出彈性兼安全(Flexicurity)勞動市場政策,以下列三個支柱為基礎,成功地使丹麥經濟成長提高,失業下降,世界各國稱之為丹麥模式,荷蘭也仿效之。--大量職訓(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彈性勞動市場(勞動法規鬆綁、非典型工作-部分工時、勞動派遣)--適當的社會福利(失業給付)要兼顧就業與所得安全,必須建基在人力投資上,維護人民永續的就業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保障人民就業安全最好的辦法。人力資本提升、大量職業訓練,強化就業輔導,才是保障勞工就業與所得安全最佳辦法。八、積極性的勞動市場政策-人力投資13九、人力資本提升與勞動供需關係圖工作經驗與訓練工作經驗與訓練中級人力基層人力高級專業及管理人力需求面主管與經理人員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事務工作人員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農林漁牧工作人員生產作業人員進修進修進修供給面博士碩士大學及專科高中職及以下14十、人力投資之特性投資過程甚長須勞動者本人參與隨勞動異動而流失折舊與物質投資不同報酬率不是唯一目標具外部效益15貳、就業市場情勢分析1615歲以上人口一、勞動力之分類民間人口監管人口就業者失業者未滿15歲人口註:1.我國人力資源調查及其定義,係參採國際勞工組織(ILO)之規定,與世界各主要國家(如美國)勞動力調查之定義相同。2.人力資源調查之資料標準週,為每個月含15日之一週。總人口非勞動力勞動力武裝勞動力(現役軍人)17民間人口:15歲以上本國人口扣除武裝勞動力(現役軍人)、監管人口與失蹤人口後即為民間人口,包含勞動力與非勞動力。外籍人士、外勞及尚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之外籍配偶,非本國人口。勞動力:年滿15歲可以工作之民間人口,包括就業者及失業者。非勞動力:年滿15歲不屬於勞動力之民間人口,包括因就學、料理家務、高齡、身心障礙、想工作而未找工作及其他原因等而未工作亦未找工作者。二、名詞定義(1/3)18就業者:年滿15歲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從事有酬工作(不論時數多寡),或每週工作15小時以上之無酬家屬工作(2)有工作而未做之有酬工作者(3)已受雇用領有報酬但因故未開始工作者失業者:年滿15歲且同時符合下列情形者(1)無工作(2)隨時可以工作(3)正在找工作或已找工作正在等待結果二、名詞定義(2/3)19勞動力參與率(勞參率):指勞動力占15歲以上民間人口的比率,也就是在15歲以上民間人口中有參與勞動的比率。計算方法如下:勞參率(%)=勞動力/15歲以上民間人口*100%失業率:指失業者在勞動力中所占之比率失業率(%)=失業者/勞動力*100%=失業者/(失業者+就業者)*100%廣義失業率:除失業者外,多納入了非勞動力之中的「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怯志工作者)二、名詞定義(3/3)(失業者+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勞動力+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廣義失業率=*100%20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1/7)就業市場資訊係指有關就業市場動態及影響因素、勞動力特質、就業失業情勢、人力供需媒合過程紀錄等各種資訊。這類資料的蒐集,有助應用者判斷整個就業市場實際運用狀況。就業市場資訊種類繁多,一般使用的分類可分為:依資訊獲得之方式,可分為1.調查統計(如「人力資源調查統計」中之民間人口、勞動力、就業、失業人數等抽樣調查統計資訊)2.實際數統計(如「勞動統計」中之求職、求才登記人數、外勞統計人數等資訊)3.推估統計(如人力供需推估數據等資訊)依資訊功能性或用途別,可分為人口、教育研發、人力資源運用、職業訓練、受雇員工薪資生產力…等不同層面之資訊。21類別調查或統計名稱主辦機關資料週期人口內政統計:人口、婚姻、出生、死亡等內政部每月、年人口推估經建會每2-3年教育研發教育統計:經費、人數、校數等教育部每年科學技術統計要覽:研發經費、研發人數、科學技術成果國科會每年職業訓練職業訓練概況調查:受訓人數及訓練單位數、訓練性質及職類別等勞委會職訓局每年技能檢定統計勞委會每年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2/7)就業市場資訊相關重要調查或統計例舉如下︰22類別調查或統計名稱主辦機關資料週期人力資源運用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勞動力、就業、失業狀況主計處每月人力運用調查:勞動力運用狀況、工作異動狀況等主計處每年5月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理想及現有子女數、料理家務情形、婚姻前後至生第一胎及目前工作與收入狀況等主計處每2-3年勞動統計:求職、求才、推介就業人數、求供倍數等就業服務及外勞相關統計職類別薪資調查:職類別受雇員工人數、薪資、工時、企業辦理職訓情形、派遣勞工概況勞委會職訓局每月勞委會每年7月人力供需推估:總勞動力、總就業、總人力供需、科技人力供需經建會每4年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3/7)23類別調查或統計名稱主辦機關資料週期受雇員工薪資與生產力統計:行業別受雇員工人數、進退率、薪資、工時、勞動生產力、單位產出勞動成本、缺工人數主計處每月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短缺員工狀況、僱用條件、外籍員工僱用狀況、人員過剩情況等主計處每年5月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受雇員工異動概況、進/退/在職員工特徵等主計處每年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4/7)24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5/7)人力資源調查統計係以家庭(家戶)為調查對象,透過抽樣調查戶內年滿15歲、自由從事經濟活動之本國籍民間人口相關基本資料,以供下列之用途:瞭解民間人力供應情形:蒐集民間15歲以上人口之數量、品質、地區分布等情形,以便規劃供應經濟及社會發展所需之人力。瞭解勞動力就業狀況:探討勞動力、就業及失業之人數,以及行業、職業、從業身分、教育等情形,以供人力規劃、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決策之參據。明瞭人力發展趨勢,並供國際間人力資料之比較。25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6/7)人力運用調查屬人力資源調查之附帶調查,為蒐集更多有關勞動力運用、移轉及就業、失業狀況等短期變動情勢,項目如:就業者:主要工作之每月收入、每週經常性工時、現職工作期間、去年換工作次數、獲得現職之方法、是否想換或增加額外工作…,以瞭解就業者之人力運用及工作變換情形。失業者:希望找尋之職業與希望待遇、找尋工作過程中有無工作機會及未去就業原因、尋找工作期間之生活費來源…等。有工作能力之非勞動力:去年找工作情形與停找工作原因、就業意願與希望待遇…,以瞭解潛在勞動力供應情形。26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7/7)薪資與生產力統計係以廠商(工廠)為調查對象,就工業及服務業場所人力需求面,按月蒐集各行業事業單位受雇員工人數、薪資、工時及進退狀況等資料,以明瞭整體勞動市場人力需求以及工時與薪資變動趨勢。按年附帶辦理「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及「事業人力僱用狀況」等專案調查,深入瞭解各行業廠商人力需求及受雇人員異動狀況,以補按月調查之不足。27四、人口統計與推估年底人口年底人口結構(%)生育扶養比(%)年別總人口(千人)年成長率(‰)0-14歲15-64歲65歲以上總生育率(‰)出生數(千人)幼齡人口/*100老齡人口/*10050年11,14933.145.951.62.55.5942088.84.860年14,99521.738.758.33.03.7138066.45.270年18,13618.631.664.04.42.4641349.46.980年20,55710.026.367.26.51.7232139.29.790年22,3395.5720.870.48.81.4026029.612.591年22,4535.0720.470.69.01.3424728.912.892年22,5353.6419.871.09.21.2422627.913.093年22,6153.5719.371.29.51.1821627.213.394年22,6903.2918.771.69.71.1220526.213.695年22,7904.4318.171.910.01.1120425.213.996年22,8673.3617.672.210.21.1220324.314.197年22,8971.3117.072.710.31.1020323.414.2105年23,2100.8113.074.013.01.1018317.617.6115年23,022-2.3211.368.120.61.1015216.530.3140年18,561-13.907.855.237.01.108614.267.0註:本表50-96年資料係台灣地區係實際值,97-140年係推計值。資料來源:1.「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內政部。2.「中華民國台灣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口老化、少子化281231241251301341371391371411501541541581591621634475899429293035364345617478787553362319151614171621212123242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