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前言“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发展、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水泥工业、平板玻璃工业、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非金属矿工业和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等5个专项规划。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规划》提出的主要内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规划》的同时,经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充分发挥作为应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为行业、企业服务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本《意见》以《纲要》和《规划》为指导,重点丰富和延伸、扩展了规划的内涵,补充完善了新时期建材行业发展的新特征,继续秉承了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突出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面对的艰巨任务与挑战等内容,以期达到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和更多层面的指导作用。期望通过《意见》的发布,能够为各地区、建材各产业和广大企业在推进、实施《规划》的实践中提供导向和参考作用,引导建材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带动下,建材工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我国建材工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工艺装备水平、节能减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池窑拉丝玻璃纤维等先进工艺技术比例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二氧化硫及烟气粉尘排放量持续降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利用量逐年增长;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是建国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发展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五年期。(一)主要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80.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6亿件,其产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1.7%、10.3%、14.2%、21.3%。2010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9.5%;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2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4.2%。(二)主要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具备了成套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新型干法水泥在预分解窑节能煅烧工艺、大型原料均化、节能粉磨、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设计、装备制造到工程建设整体都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建筑陶瓷和玻璃纤维的生产技术装备在部分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的研制与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12万吨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水泥、平板玻璃分别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4亿吨、6000万重量箱。技术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达到81%,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浮法玻璃产量比重达到87%,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单线最大规模达到日熔化量1000吨;池窑玻璃纤维产量比重达到85%,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55%,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水泥行业前10家企业产量4.7亿吨(其中有2家企业水泥产能过亿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5%,较2005年增长9.6个百分点;全国前10家平板玻璃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有8家大型建材企业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市场供需秩序有所改变,区域竞争有所规范。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传统的能耗高的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是“十一五”时期建材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水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43%下降为2005年的34%,2010年下降到2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建筑用石、云母和石棉制品、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土砂石开采、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等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了传统的能耗高的行业增长速度。2010年低能耗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达到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3%,其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传统的能耗高的建材产业。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转移等政策引领下,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主要建材产品生产能力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7%,高于东部地区年均增长10.7个百分点。(四)节能减排、综合利废成效显著。2010年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了52.6%,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烟气粉尘排放量由2005年的702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380万吨,比2005年减少了46%;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70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150万吨,下降了12%。2010年,建材工业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6亿吨,其中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量占到全国利用总量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国利用总量的50%以上。工业副产石膏也得到有效利用。水泥行业余热利用技术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到2010年年底,累计约有700条生产线建成余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800兆瓦;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也已得到开发应用。水泥行业已基本掌握了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工程陆续启动。同时,以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料的研究与实施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五)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建材商品出口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7.3%。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为依托,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目前已占到国际水泥工程建设市场份额的40%以上,并由此带动了成套技术装备和劳务的出口。玻璃纤维行业大企业启动实施了海外投资战略,瞄准海外市场,“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了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总结“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最根本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拉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建材行业坚持科学发展,在进一步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提高了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进一步把握了行业发展的特点,是全行业提升了驾驭发展的能力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十一五”建材工业的发展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一是坚持依靠国家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划、标准引领行业发展,是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据与保证。二是坚持技术创新是实现行业进步发展与提升水平的重要支撑。无论是新的生产能力超越原有水平,还是原有生产能力运营水平的提升和效能提高,根本的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新出强”。三是坚持将国际先进技术与自有技术相对接,使自有技术跃升到当代的顶端技术水平,进而延伸产业链,并向相关产业与相关领域扩展发展空间是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四是坚持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总要求,是提升行业内在总体素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外双重动力,是行业发展融入推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进程之列的必然举措。五是坚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和提高各产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以其为榜样并与其对标是加快行业总体水平提升的一个捷径。大企业代表着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竞争趋向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在实施兼并重组之后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提升了被兼并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但是,总体来看,建材工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转变发展方式仍然缓慢。行业的发展整体上尚处在靠增加投资扩张规模以生产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发展路径窄,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的新产业的发展总体跟不上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的新需求。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仍是当前推动建材工业增长的主要行业,其落后产能仍有生存空间。二是节能减排虽有进步,但发展很不平衡。真正能够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得以突破的是少数,多数企业仍处于被动应变之中。三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如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不足35%,与国际先进的75%左右的水平差距甚大,非金属矿及制品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等,致使完成万元增加值能耗指标的压力剧增。四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少,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小,科技对行业发展贡献率较低。五是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尤其还有相当数量小企业,其经营管理水平、资源配置能力与利用效率比较低,效益亟待提高。加之,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进一步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无序(见表1)。表1建材工业“十一五”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05年"十一五"指标2010年完成指标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48-1027.9水泥产量(亿吨)10.612.518.8新型干法熟料比重(%)407081前10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15.43025累计淘汰水泥落后生产能力(亿吨)[2.5][3.4]浮法玻璃比重(%)79﹥9087前10家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477050新型墙体材料比重(%)426055累计淘汰玻璃落后生产能力(万重箱)6000建材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6.38-20%3全行业年利用工业废渣量(亿吨)4.6﹥5﹥6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比例(%)4055烟气粉尘排放量减少(%)[46]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2]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20][20]建筑陶瓷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0][20]卫生陶瓷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0][25]注:[]内指标为累计完成指标"“十二五”发展的环境和面对的挑战(一)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一个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仍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开始回升与恢复,我国传统的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国内看,我国以内需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发展目标为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我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些既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严峻挑战。1.发展机遇(1)以内需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必将继续推动建材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国房屋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城轨、新农村建设等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成为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使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建材产品的需结构变化和新产品开发水泥制品、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电子平板显示玻璃、太阳能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新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