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进入壁垒分析姓名:金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顾建平20090401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进入壁垒分析作者:金钟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里克.舒华英中国3G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6)文章在对中国移动通讯市场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寡头垄断条件下最佳市场结构判断和移动通信的行业特性,建立了中国3G市场的结构模型,并对3G牌照数量模型进行了解析.2.学位论文田晓薇基于寡头竞争结构的移动通信市场广告博弈策略研究2004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在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移动用户总数和网络容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并打破当初由“中国电信”一家垄断经营移动通信网络的格局,形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双头竞争结构。随着两大运营商的资源和实力越来越接近,各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强弱就成为影响其市场份额与业务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营销的诸多手段中,广告作为一种具有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巨大能力的企业竞争手段,日益得到业界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专门研究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寡头竞争结构下如何确定最优化广告策略,从而使行业竞争格局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化。本文利用服务营销与广告原理、寡头竞争结构经典模型、博弈论、微分对策与动态优化等工具,在回顾总结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结构形成与特征以及国外广告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广告博弈竞争策略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在定性研究方面,本文通过对广告对美国银行业和汽车业影响的比较研究和对移动通信市场特征的分析,探讨广告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和运营商应采取的广告博弈策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高进入壁垒和产品的无形性,我国移动通信企业不必采取很高的广告强度来吓阻竞争对手,并应采取以投放品类广告和信息型广告为主的策略。但另一方面,较低的转品牌成本会影响广告策略,要求增加广告强度和良誉广告的投放。在定量研究方面,本文以Sethi模型为基础讨论了寡头竞争结构的广告博弈策略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模型仿真的方法,对移动通信市场广告博弈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企业从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中的获利能力是决定市场份额和广告支出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移动通信企业确定自己的广告策略时要基于自身的获利能力和围绕提高这个能力,而提高商誉和累计品牌资产是提高获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从仿真还可以看出,在两个比较接近的对手之间,广告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广告支出的作用是有时滞的。急剧改变广告支出规模将引起市场结构较长时期的波动。因此移动通信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协调地逐步改变广告支出,以适应对手和市场结构的变化,避免突变式的广告投资策略引发广告战和行业动荡。由于本文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研究成果对于其他具有寡头竞争结构行业的广告博弈策略也有借鉴意义。3.期刊论文基于SCP的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分析-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09,28(10)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我国移动通信市场集中度高,进入壁垒低,产品差异小,替代品的竞争力小.基于此市场结构,移动联通之间采取了激烈的价格战、广告战、品牌战和技术战.最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不对称的双寡头结局和规模经济,而且产品创新快.所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形式良好.4.学位论文许书国基于R-SCP理论框架下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市场分析2009我国移动通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从首批用户700人到2008年上半年已突破6亿,占世界移动用户的18%,成为名副其实的通信大国。与此同时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却发展的极为不平衡,从1994年至今市场上仅存在两家运营商,并且在长达14年的竞争中,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而中国联通却逐渐边缘化,2008年上半年利润份额仅为4%。为了优化不均衡的市场结构,讨论已久的重组方案终于在2008年5月份正式出台。重组后,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从而进入移动市场,成为移动市场上新的竞争者,新一轮的竞争即将拉开帷幕。重组后,市场监管以及整个市场格局的发展就成了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回顾和全面分析就十分必要,通过对移动通信产业市场变迁的分析将有助于指导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更好的发展。本文将竞争性行业产业组织理论和垄断性行业规制理论进行融合,构建了针对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垄断性行业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用来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进行市场分析。在回顾世界移动通信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然后在“R-SCP”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和市场规制进行了全面分析。整个分析以市场结构起点和为中心,搜集了大量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并利用Stackelberg的寡头垄断竞争模型探讨了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后市场结构情况。在市场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和规制方面的分析,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以后的竞争行为、政府规制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5.学位论文杨玲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市场策略研究2001该文通过运用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SWOT方法,对电信行业的产业竞争结构和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这两家经营移动通信的运营公司的调查和研究,指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尚处于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虽然是中国目前取得移动通信运营资格的两家电信企业,但中国联通的实力目前尚不足以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同形成真正的竞争态势,因此,联通公司要取得竞争地位,就要把提高企业规模和赢得市场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目标,把保持市场和争取市场作为同样重要的市场策略来实施.为此,作者对中国联通在当前移动通信市场的策略研究后,提出市场策略要从单纯的价格竞争逐步转向多元化策略,利用质量、服务和价值组合实现用户满意.不仅要把占领市场迅速扩大规模,作为主要发展目标,还要把进行市场融合,提高竞争力作为长远战略加以深化.6.期刊论文高维和.王震国.GAOWei-he.WANGZhen-guo伯川德悖论,消费者转换成本与市场圈定--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的微观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移动通信市场的已有研究中,有关边际成本高昂、竞争者的触发策略威慑、产品差异化以及基于网络效应的分析框架和解释变量,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就微观层面而言,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存在伯川德悖论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已购买通信产品存在的转换成本,导致了市场圈定现象,并最终对产业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7.学位论文陈亮移动号码可携带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影响研究2009近年来,各国陆续实施移动号码可携带政策,意在方便消费者,并促进移动通信行业的公平竞争,成为重要的电信管制政策。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也面临失衡的市场结构,中国移动目前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进行了又一次重组,并发放了3G牌照,为了促进公平竞争,移动号码可携带将成重要的不对称管制措施。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外移动号码可携带实施的情况,同时从移动号码可携带(MNP)对转换成本的影响入手,通过Shy的转换成本测算模型,分别计算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三家运营商用户所面对的转换成本大小,并进一步对用户在转网是面对的转换成本进行分类分析,明确了实施MNP所能对转换成本产生的影响。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了MNP对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特别是对三大运营商的影响,并结合国外实施的经验,对中国实施MNP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8.期刊论文刘晓伟.王建琼.林燕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博弈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3)本文基于学生移动通信市场的规模经济和通信网内外部性的特,点,构建了豪泰林模型,研究了学生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厂商的不同策略:先进入市场的厂商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在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状况下拥有通信网内的外部性优势,后来厂商不得不通过强化产品差异来参与竞争.在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偏好之后,后来厂商就可以在一个新的层面上与原有厂商展开竞争.9.学位论文朱佳移动运营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的分析与对策2008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猛,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在基础话音市场,移动运营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增值服务市场中移动运营商剥削和排斥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行为,讨论则较少,而这些问题都事关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长远发展,是我国在电信改革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学界的论著大多集中于从市场结构层面对移动运营商进行分拆重组,本文另辟蹊径,从反垄断法的视角对运营商的具体垄断行为进行分析与规制。笔者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反垄断法中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的要件与认定标准,指出了移动运营商在基础话音市场和增值服务市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市场优势地位,继而针对运营商的一些常见的行为,利用前述的认定标准一一予以剖析,在运营商特殊地位的背景下,仔细探讨每一个抗辫事由,论证其行为的违法性。最后,通过对我国现有相关法律与制度的审视与思考,提出进一步完善立法与协调执法的建议,并辅之以其它非法律方法共同构建起遏制移动运营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的对策框架。本文所做的分析与探讨,旨在引起学术界就移动运营商的种种行为应该如何认定与规制问题的思考,从而真正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竞争法律体系的修订与完善,实现移动通信业的健康发展。10.期刊论文李晓平基于价格竞争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经济师2006,(10)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是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构成的双寡头市场结构,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于两运营商内部,两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将越来越剧烈;对政府而言,最佳策略是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进行协调,以保证平均每分钟资费价格缓慢下降,不至于价格竞争太激烈,以利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健康成长.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89d79c4-9248-45b6-a6a6-9dd3012c6c40下载时间:2010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