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药市场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1©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2006年抗血栓药市场分析报告:020-86571888-8868、8869,86356353标点行业信息服务TIME:2005年全年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2©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目录第一部份抗血栓药物概述3一: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4二:抗血栓药临床应用现状5第二部份我国抗血栓药物总体市场状况9一:抗血栓药物市场容量分析10二:抗血栓药物市场规模分析11三:抗血栓药物品种医院市场份额分析12四:抗血栓药物厂家医院市场份额分析13五:抗血栓药物各品种市场增长率分析14六:抗血栓药物各品种潜力分析15第三部份市场知名品牌分析16一:肝素类药物17二:蚓激酶/链激酶18三:奥扎格雷钠/硫酸氯吡格雷19四:噻氯匹定20五:西洛他唑20六:阿替普酶20七:双嘧达莫21第四部份我国抗血栓药物商品名、生产厂家目录22第五部份我国抗血栓药物价格及进入医保目录情况30第六部份抗血栓药物市场政策分析36第七部份抗血栓药物研发状况38图表:表1:2002-2005年抗血栓药物主要品种市场份额变化表12表2:2003-2005年全国医院抗血栓药市场份额排名前10位的厂家13表3:2002-2005年抗血栓药物各品种增长率14表4:低分子肝素钠市场竞争格局17表5:低分子肝素钙市场竞争格局17表6:蚓激酶市场竞争格局18表7:链激酶市场竞争格局18表8:奥扎格雷钠市场竞争格局19表9:噻氯匹定市场竞争格局20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3©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表10:双嘧达莫市场竞争格局21图1:2001-2005年抗血栓药物销售规模与市场增长率11图2:抗血栓药物各品种市场潜力分析15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4©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第一部份抗血栓药物概述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5©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一: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血栓病是由于血栓引起的血管腔狭窄与闭塞,使主要脏器发生缺血和梗塞而引发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它属于是心脑血管疾病,全球每年脑血栓、脑梗塞、心肌梗塞、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接近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到260万人以上,存活的患者75%致残,其中40%以上重残。按照来自BusinessCommunications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包括血栓类疾病在内的血液疾病治疗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03年,全球血液疾病治疗市场已达254亿美元,并且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2008年有望超过350亿美元。三大因素带动增长应用领域增加、低分子量肝素替代肝素、生力军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出现是近年来推动抗血栓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抗血栓药物不仅广泛应用于预防整形外科手术后出现的深层静脉血栓(DVT),在非手术DVT的预防和动脉血栓治疗市场也有极大空间。普通肝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主要的抗凝血药,后来被低分子量肝素(LMWH)所替代。与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剂量依赖消除机制、血半衰期更长、出血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的血小板聚集药,在治疗过程中既可与低分子量肝素合并使用,也可替代低分子量肝素单独使用,最近该市场发展迅速。世界抗血栓药市场容量不断扩增。2004年3月之前的12个月中,抗血栓药物销售额约为130亿美元;1999~2004年间,该市场综合年增长率达到18%(依此速度,抗血栓药物市场的销售额将从2003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23亿美元);该市场近半的销售额在美国市场上产生,而美国市场的销售额是最能与其抗衡的日本市场的3.5倍。欧洲的抗血栓药物市场主要在法国和德国,两国各自的抗血栓药物销售额分别是英国和意大利的2倍,这6个市场的合计容量占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80%的份额。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6©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二:抗血栓药临床应用现状抗血栓药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且以预防为主。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风栓塞的治疗及预防,可降低再梗塞率及死亡率;可用于防止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血栓形成、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间歇性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的治疗。目前增长较快的适应症是整形外科手术(如膝、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腹部手术)后深层静脉血栓的预防。抗血体药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栓药。抗凝血药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香豆素类香豆素类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这类药物的优点为口服有效,作用维持时间长;其不足为起效慢,故临床上常先采用速效的肝素,然后再以本类口服药物维持治疗。此类中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是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于1982年1月通过美国FDA。肝素类肝素是含有长短不一的酸性粘多糖,主要由硫酸-D-葡萄糖胺、硫酸-L-艾杜糖醛酸、硫酸-D-葡萄糖胺及D-葡萄糖醛酸中两种双糖单位交替连接而成,含有大量硫酸基和羧基,带大量阴电荷呈强酸性。药用肝素是从猪小肠和牛肺中提取而得。肝素可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分子量为5000~30000的混合物。目前普通肝素已较少使用,抗凝血药中主要为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是由普通肝素(Mr在5000-30000)解聚而产生,其Mr均在4000-8000,历其解聚的方法不同面Mr不同。低分子量肝素与血浆蛋白的非特异结合率低,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力远较UFH小,生物利用度高达98%以上,使得降低了出血的危险性。低分子量肝素有较多厂家生产,也是主要的抗凝血药。它的主要适应症是整形外科手术(如膝、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腹部手术)后深层静脉血栓的预防,并可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发生的缺血性并发症。世界上主要的低分子量肝素是安万特的Lovenox、赛诺菲的Fraxiparine及法玛西亚的Fragmin。新型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这类药物比肝素具有更好的抗凝和抗血栓形成活性,临床上用于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的联合治疗;用于防治某些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等的临床研究正在获得可喜进展。阿加曲班此药为人工合成的精氨酸衍生物,是最先投入市场(1990年)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临床显示,此药能有效对抗血栓,疗效优于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亦有较好效果。最近,此药又获准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显示了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Efegatran、Inogatran及Melagatran和阿加曲班相似,也都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7©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目前均进入Ⅱ期临床研究。水蛭素及其类似物水蛭素为一种天然65肽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30多年前从水蛭的唾液中提得,现主要依靠基因重组技术制备。历经多年研究,第一个重组水蛭素Desirudin终于在1999年获准上市,但适应症仅限于手术后深层静脉血栓。紧随着另一个重组水蛭素Lepirudin亦投入市场,适应症为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上述两个产品试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等新适应症仍在研究中。Lu-57291为重组水蛭素突变体和二分子聚乙二醇(500)组成,旨在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目前此药已进入Ⅲ期临床,试用于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冠脉搭桥手术和一般血栓病等。水蛭素类似物(Hirulog)为合成的20肽,作用和临床疗效与水蛭素相似,由于其分子比水蛭素65肽小,故能更容易进入凝血块;此外,它与凝血酶的结合力小于水蛭素,故副作用小,用药更安全。代号为“HERO”的大型临床已证实,用于已接受链激酶治疗的心肌梗塞病人,第一个获准的水蛭素类似物Bivalirudin已于1999年上市。抗血小板聚集药目前将抗血小板药物分为三代:阿司匹林为第一代,噻氯匹啶为第二代,而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为第三代。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是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新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不断问世,除最早出现的阿昔单抗(abciximab)外,目前已对替罗非班(tirofiban),拉米非班(lamifiban),eptifibatide进行了较多的研究。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能与环加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烷A2(TXA2)的产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现已明确,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功能亢进而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效果肯定。对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降低再梗塞率及死亡率;对一过性脑缺血也可减少发生率及死亡率。双嘧达莫双嘧达莫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高,也能抑制腺苷摄取,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使cAMP浓度增高。单独应用作用较弱。与华法林合用防止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血栓形成。该药25mg片剂由德国BOEHRINGERINGELHEIM于1986年12月通过FDA,商品名为PERSANTINE(潘生丁)。噻氯匹啶噻氯匹啶,也称噻氯匹定,是一强效血小板抑制剂,能抑制ADP、AA、胶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急性心肌再梗塞,一过性脑缺血及中风和治疗间歇性跛行,有稳定型心绞痛等。由美国SYNTEX公司在1991年10月通过FDA,商品名为TICLID,2003年5月专利到期。氯吡格雷该药75mg由赛诺菲于1997年11月通过FDA,商品名为PLAVIX。奥扎格雷本品可抑制TXA2合成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能抑制脑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痉挛。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脑缺血症状的改善。西洛他唑中国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8©Copyrightof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Page西洛他唑可明显抑制各种致聚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可解聚,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cAMP浓度上升。具有抗栓作用。此外,它也可舒张末梢血管。用于治疗慢性动脉闭塞性溃疡、疼痛及冷感等局部性疾病。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近年迅速发展的是一类新的血小板聚集药,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它在治疗过程中即可与低分子量肝素合并使用,也可代替低分子量肝素单独使用;主要的适应症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此类药物中领先的是礼来的ReoPro(阿昔单抗),由强生属下的Centocor公司授权,接下来的是默克的Aggrastat(替罗非班)和先灵葆雅的Integrilin(eptifibatide)。溶栓药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drugs)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drugs),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第一代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至今仍然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品种,随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复合体(APSAC)和尿激酶原(Pro-UK)等新一代溶栓药的问世和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第一代溶栓剂最早发现并使用的链激酶和尿激酶被称为第一代溶栓剂。冠状动脉内或给予链激酶,对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价格较便宜,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引起机体广泛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的危险很大。链激酶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是C组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与纤溶酶原结合,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