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基本内容第一节调查研究的基本技巧第二节如何在调查中发现问题第三节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或者研究报告第一节调查研究的基本技巧一、调查研究的准备二、调查研究的技巧一、调查研究的准备1、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即要有极端值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便于从个案到一般;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减少熟悉调查点的时间和成本;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便于比较,观察其变迁历程。2、拟定调研提纲一是制定访谈计划。确定访谈的方式:一般来说,访谈方式的确定要依据调查研究的目的来选择和确定。如果是探索性研究,通常选择非结构性访谈,并制定好调查大纲;如果是要验证某个假设或者需要较快获得较多人的态度,通常选择结构性访谈,并制定好调查问卷。确定访谈的内容:(1)事实调查,由被访者提供自己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2)意见征询,征求被访者对某些问题的意见、观点。(3)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动机、信仰、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心理品质以及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等。二是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在结构性访谈中,必须事先编制访谈问卷。由于这份问卷不是被访者书面填写,而是由访谈员以口头提问的方式提出,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注重表述的口语化。在非结构性访谈中,尽管被访者有较大的表述自由,但是在访谈调查前,访谈员应该制定一个粗线条的提纲。3、心理准备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做好白眼和受委屈的准备;做好心灵被震撼的准备。4、资料准备如调查地所在县、乡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地理环境、产业、资源、经济发展境况、县乡政策、习俗、名人及著作的历史事件等,熟悉大环境,提前进入调查角色。这些可以从网上查找,主要从政府门户网、县农业信息网、县旅游局、县招商引资网5、必要的物质准备访谈物质:笔记本、录音笔、照像机礼物物质:可以买几包烟,也可以准备一点糖果,或者其他的小礼物生活物质:多带几件换洗的衣服多带几个塑料袋必要的药品女生还可以在当地购买一个塑料盆或者桶6、理论准备熟悉与调查主题相关的理论,以便于检验理论中的结论是否在调查中存在,便于发现新问题。二、调查研究的技巧调查的三大柔性问题:怎么接近调查对象?怎么获得信任?怎么融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调查的三大关键问题:怎么提问?怎么倾听?怎么回应?调查的二大技术问题:怎么做记录?怎么写札记?调查的目标问题:怎么发现问题?怎么写研究报告?田野调查有些什么原则同吃同住、同活动随乡入俗、看菜吃饭穿着得体、话语平实保守秘密、遵循伦理如何开头?开头就象写论文的导语一样,关系到整个访谈质量的好坏。开头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开门见山式二是缓慢预热式缓慢预热式可以分为:称赞式(房屋、健康、小孩)共识式(如国家和村庄一些关心的事情,如新农村建设等)天气式(包括天气情况、收成情况等)总的原则:见机行事、灵活运用(用湖南话说:见子打子)如何选择语言?一是称呼得体,体现尊重、尊敬如大伯、大婶、爷爷、奶奶、您老、叔叔、阿姨等二是语言要本地化,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尽量使用当地的用词三是进入当地场境,使自己变成村庄的一员。如使用咱们、咱们村、我们、我们村要多使用您、您老等尊敬人的话语。怎么融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一是穿插介绍自己的情况,实现互动式谈话。二是与对方产生共鸣,融入对方的故事中去。三是不时进行眼神交流。四是多使用感叹语言和身体语言。前者如:哦、原来如此、嗯、不错后者如:点头、坚大拇指称赞怎么获得信任?打扮要平实、自然,不要打扮成古怪、凶恶、娇艳的模样村庄熟人带领,以增强信任感。出示证件,表明自己没有恶意,而且能够为调查对象带来某些方面的好处。力所能及的帮助调查人解决疑惑和困难。保证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调查的四个关键环节望闻问切望一望房屋二望穿着三望家具四望电器五望厨房六望厕所通过“望”对其家庭状况作出基本的判断及对其生活态度的判断闻一闻泥味二闻屋味三闻人味四闻烟味问问什么?家庭基本情况必须问。如家庭人口、姓名、年龄、学历、工作情况、耕地情况、收入情况、婚否、健康与否(问这三者要有技巧)。调查提纲罗列的问题必须问。除了问“怎么样”外,还要多问“为什么”。怎么问?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闲聊到进入正题问的方式?直截了当迂回穿插启发诱导旁敲侧击还可以投石问路、顺水推舟、顺藤摸瓜、借题发挥、层层深入。问的形式?开放型与封闭型问题具体型与抽象型问题清晰型与含混型问题切调查研究中的“切”,就是要善于甄别被调查者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县、乡、村干部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农民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不会全盘托出——注意农民式狡猾。注意辨别农民开玩笑式的回答。村长访谈记录(节选)村名:甘肃省东乡县大树乡乔鲁村受访者:马国华(M)性别:男年龄:59民族:东乡族文化程度:文盲任职时间:1970年访谈者:赵小明(Z)访谈地点:学校旁大树底下以及临时办公室访谈时间:2000年5月23日13:00—14:30(以上人名均为化名,下文括号里宋体字部分为原书作者添加的说明)Z:马村长,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比如说人口、土地、学龄儿童数,上了学的孩子多少、经济状况。(这是以开放型的问题开始了访谈)M:(沉思片刻)这个地方是十年九旱,穷得很。尕的有些书费拿不起。有些好的念着哩,书费拿不起的就不念了。咱们这个村庄是850人,7个生产队,140户。这个学校是1984年修的。(“尕”是当地方言,就是“小”的意思)Z:1984年以前,这里有没有学校?M:有嘛。1984年以前是尕房子,塌了下来。1984年用土块修的。现在英国项目支持用砖、水泥、钢筋就好了。学校修了,咱们尕娃念书,现代形势发展啊,各个方面都好。咱们尕的时候这个地方没有学校。我快60岁了。(在这里,被访谈者并不使用“儿童”、“孩子”等词语,而是用本土词语“尕娃”)……Z:应该上学的娃娃有多少?(访谈者也使用了被访谈者的方言词语“娃娃”)M:有50人,学费拿不起。没有票子嘛,男女共50个。(“票子”就是指“钱”)Z:这个村有多少亩地,收入情况怎么样?(开放型问题)M:有1520亩地,几年没有庄稼。外面跑,搞工地……(听不清)买些粮食过生活嘛。国家也没给。Z:你觉得咱们村孩子上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开放型问题)M:主要是穷,拿不起学费。Z:拿不起学费的有多少人?M:有个50户人(封闭性问题)。Z:除了经济还有什么困难?M:经济来源再没有。过去是要饭,要的吃饭嘛。Z:有的孩子上学是不是路程太远了?M:有四五里路。Z:路好不好走?M:路不好走,上坡嘛。马老师家有三公里,在沟里。(指为学生上课的一位教师)Z:马村长,这三四年,村上有没有给学校做过事情?比如说校舍破了给修一下,操场不好了给垫一下?M:其他没有事。Z:我只是列举了几项,有没有做过其他的事,不管大小?(启发式的提问)M:去年杨校长,新调来这个校长姓唐,回族。姓杨的校长是汉族,教的比较好。Z:马村长,您参加学校的工作吗?比如说学校作重大决定时学校请不请你们采纳意见?这几年有没有过,包括现在?M:我们学校是公办学校,村管。村主任和书记是副校长职务。吃的不管,原前水、烧的我们买着来,掏运费50款,学校支持。(在这里“款”是“块”的方言读音;“学校支持”即支持学校,东乡话往往宾语置于谓语之前)Z:您对学校的支持比较大。(访谈者对被访谈者表示共情)M:支持也不大,我们尕娃念着书哩,不支持也不行。怎么倾听?用眼睛听用笑容听用身体听用笔来听交换着听学术性分类有:积极的听、被动的听和消极的听怎么回应?一般语气词回应:呀、噢、嗯、如此呀。感叹性词语回应:怎能如此、太累了、太苦了、何至如此。与自己了解的进行对比交流回应:我们那儿怎么样、与我年纪差不多。表明理解和明白的回应:我明白了、我理解了、我知道了怎么记录?记录分为笔记与录音,前者包括四种方式:一是速记二是详记三是简记四是补记记录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尽可能用原话记录二是边听边记三是其他记录要有区别最好能够整理出一份对话记录怎样写田野札记或者田野笔记?什么是田野札记或者田野笔记?定义:是田野工作中的心得札记。田野札记写什么内容?一是学术感想;二是心得体会;三是所观、所想行迹和心迹的体现。田野札记写作方式怎样?一是可以按照调查时间顺序写;二是可以按照事件顺序写。田野札记的具体写法?一是对比较有意思的行为、现象进行描述;二是将此地的现象与理论对比;三是将此地的现象与典型案例对比;四是对此地的现象进行解释;五记录对自己有感悟、触动的现象和事;六是将此地现象进行扩展和延伸。田野札记的文体怎样?一是它有学术和文学的双重特性。二是它既非纯粹的学术成果,亦非游记、新闻稿或日记之类的东西,所以它纯粹是一种边际文体。三是学术眼光和作家手笔造就了这种文体的基本格调。四是田野笔记记述的都是田野工作中目力捕捉到的引发内心震荡的东西,而不是事事记录,也不是社会学的统计。田野札记什么时候写作?一般进入田野以前就开始写作,进入实地以后不放过每一个能使自己内心有感触的材料,在进行笔录过程中如果有什么感想就写在笔记本的边上,当晚能及时整理最好,调研期间如果一时做不出,回到学校也要乘热打铁,乘着记忆还深、感受还强烈,便将它做出来。怎样寻找历史?田野如何面对历史?一、习惯习俗:吃、穿、住、行、乐等二、礼仪礼节:婚、丧、嫁、娶、生、走亲戚、建房、上学等三、历史遗迹:老房子、建筑样式四、口述史五、地方性文本:族谱、碑刻、村志、日记、帐本、处方、照片、标语、对联、合同、地契、借条、欠条、送礼薄怎样进行村庄观察?多看热闹多看礼节仪式:婚丧嫁娶、娱乐方式多看吵架看别人怎样进行交易:如货物交易、借钱、讨价还价多看村民开会、聊天(内容)看胖子、手机、姑娘的化妆品、热水器看村民看什么电视、喜欢什么信息多看古迹遗址第二节如何在调研中发现问题一、法律方面的问题例如:计划生育、提留难收、村民吵架问题一:正式法面临的习惯尴尬提纲:法难下乡、法难裁决、法难责众、法难服众问题二:国家法、习惯法的冲突与协调提纲:冲突的表现、冲突的根源、结论问题三:正式法与习惯法:调节原则、机制与空间提纲:导言、原则、机制、空间、结论例如:土地三年一小调,年年微调问题四:物权法如何面对多数人暴力?问题五:多数人同意就能为所欲为?问题六:熟人社会中的法律逻辑提纲:习惯逻辑、多数人逻辑、长老逻辑、公平逻辑、富担责的逻辑问题七:村民交往的行为逻辑提纲:对上依法、对内依理、对外依情二、招工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民工输出地的“民工荒”问题二:政府与市场调节的分界点何在?问题三:奇怪的“招工指标”三、传统与现代的问题问题一:乡村社会:传统与现代的悖论与耦合问题二:传统中的现代性与现代中的传统性提纲:传统中的现代性、现代中的传统性、迈向现代性、结论问题三: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统一:兼批传统与现代的二分化四、农民对儿子的偏好与解释现象:拼命生儿、儿子具有继承权、偏爱儿子、分家的儿子也算家里人问题一:养老目标与象征逻辑问题二:生儿偏好及其交易成本问题三:祖先崇拜与经济理性问题四:养儿真能防老吗?五、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问题现象:要有一定经济势力才能够得政府补贴,要有一定关系问题一:谁的新农村建设?提纲:穷人?富人?关系户?提纲:政府?村庄?农民?理事会?问题二:谁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问题三:新农村建设:效率导向亦或公平导向问题四:新农村建设:政府、村庄与农民的角色问题五:理事会:新农村建设的“抓手”问题六:理事会:沟通国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问题七:兴国模式:国家、社会与农民——兴国个案研究六、其他方面的问题问题一:土地:重要而不重视的资源问题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