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秋思,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登高杜甫古今律诗之冠知诗人(知人论世)温故知新字()后人称之为“()”他的诗歌被称为“()”“三吏”()“三别”()子美诗圣诗史《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创作时期分类•(一)读书和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二)长安十年困守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言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短暂的安定的生活。此期作品风格清新轻松,富生活气息。如《客至》、《春夜喜雨》等。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后病死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这时期,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借助诗题把握内容登高登高所见登高所感解诗题你了解“登高”这一习俗吗?“登高”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王维曾在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对这一习俗的描述,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习俗。自读诗歌联系诗人此刻所处环境,说说诗人此刻登高望远心情怎样?孤独、悲凉整体把握提炼关键字把握感情基调找诗眼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诗人到底悲什么?请大家在诗句中找找?南宋诗人罗大经就颈联分析出的八层意思,你能分析出几点?把握题旨入诗情悲他乡作客;经常作客;离家万里;凄凉秋日;登台无酒;登台无友;带病登台;时世艰难,年过半百。八“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本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秋风辞》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人生苦短离愁别恨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探究:说说诗人是如何写悲的?抓意象品意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身冷心更凉渺小、孤独冷色调凄清无家可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草木凋零流年似水眼中景心中象融情入景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悲情与秋景“哀人易感伤,览物增悲心。”——张载诗歌鉴赏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杜甫的沉郁顿挫•严羽《沧浪诗话》说杜甫诗歌“沉郁”,李白诗歌“飘逸”。清朝翁方纲把“沉郁顿挫”作为杜诗的基本风格。•沉郁,指深沉的忧思,深沉的感情,意境的低沉,如杜诗中的国破家难,已病,怀才不遇,年华已逝,命途多舛,壮志未酬,怀亲思友。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靦(tiǎn)颜,岂可久在王侯间”。一飘逸一沉郁,很明显。•顿挫,情感、语势的高低、停顿与转折。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大型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选录道不尽的诗圣说不完的诗仙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副豪客形象;杜甫是儒,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