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劳绩,但是,我们要诗意的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海德格尔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楚辞》“路漫漫其修远兮……”《汉乐府》“上邪!”“汉魏晋”三曹为中心的建安文学,建安风骨。《观沧海》《龟虽寿》《七步诗》《白马篇》《燕歌行》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唐诗初唐四杰:盛唐:李白、杜甫山水田园派: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中唐:韩愈、柳宗元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词产生于梁代,发展于唐,壮大于五代,兴盛于宋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这首词,“雪”是题目,内容与“沁园春”词牌无关。词沁园春•词牌名。创始于唐朝,源于汉代窦宪依仗权势变相强夺了沁心公主田园之典故。《沁园春》以苏轼为正格,双调114字,上阕13句,下阕12句。每句末尾押韵。字数、句数、平仄声调、韵脚沁园春莽莽素裹妖娆稍逊分外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qìnráohán初读,读准字音mǎngguǒxùnfènshǔ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诗词雄浑豪迈、气势宏伟,艺术性强,充满革命豪情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再读全词,注意停顿,语气找出全词的韵脚ao三读,读出感情韵味沁园春雪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朗诵课文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俱往矣——,(慢,拉长)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昂,坚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字一顿)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封”写雪地,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分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实写)(以动写静)(虚写)写景1、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贯起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眼前的美景勾发了作者深深的触感,由物想到了人。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2、提问:词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惜”“惜”中含有哪些意思?•“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议论、抒情)承上启下,引入论述具体评论:“惜”歌颂时代英雄:“数”歌颂无产阶级英雄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沁园春雪》中是否有了回答?探究“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稍逊()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特别艳丽多姿。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C.数/风流人物B.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D4.用原文语句填空(1)总写北国之景的句子是:(2)词中描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诗歌的前三句,点明季节和地点。在全诗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示例: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