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些充满才华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刘禹锡的清俊,柳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李贺的冷艳,白居易的晓畅,李商隐的雅艳......而无疑,李白是这场交响乐演奏中飞扬最高、飘扬最远的一支。杜甫呢?所幸有了杜甫,他为这支队伍压住了阵脚。诗圣杜甫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今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他所投奔的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州舟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1450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杜甫诞生1250周年》邮票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杜甫的评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朱德对杜甫的评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712---770)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本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温故知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肃宗时(756),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杜甫去投奔肃宗,结果被叛军俘获,抓到长安,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此诗写于次年三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月夜fūkān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地名,在今陕西富县守望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古代妇女梳的一种环形的发髻)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帷幔《月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诗人此时身处长安,为何开句却是“今夜鄜州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使思念之情更深一层。对写手法就是从对方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手法在思乡、思亲为主题的诗歌中应用尤为突出对写手法:在思乡怀人诗中,明为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却故意不写或少写自己这方面,而从对方写起,写对方想念自己,“盖从反面托出,较之正面意味倍深也”。它有两点需要注意:一、用对写手法的诗多限于思乡或怀人的题材;二、对方思念自己来反衬自己的思念之情。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亲人们登高思念自己,更增添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较之正面,意倍深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有无限风情在。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扩展阅读《诗经·魏风·陟岵zhìhù》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zhan哉,犹来无止!”陟彼屺qǐ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说明】这是远地服役者怀念亲人的诗。他自述登上高山,远望故乡的父亲、母亲和兄长,尽管他的肉眼无法看见亲人的形象,然而他的心早已飞到亲人的身边,在幻觉中仿佛听到了亲人对他深情地叮咛和祝颂。诗人把这个幻景写得如此真切,从父母想念儿子、兄长想念弟弟,映衬出行役者对亲人的思念,艺术手段是很高明的,以致使我们今天读来,还能唤起对这个不幸家庭的无限同情,对制造人间灾难的统治者无比愤恨!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思念之情又进一层。诗中有两个字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找出来分析。一个“湿”字,一个“寒”字,写出妻子望月之久,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思念之深以至夜不能寐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愿望;于是以表现愿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诗眼:独看双照“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一二联中,“怜”、“忆”与“今夜”、“独看”联系起来看,则意味相当深厚。这“忆”不仅是辛酸,更是忧虑和惊恐的。此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艺术特色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对写),“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想象情深意真,明白如话(白描)。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是戎马泪盈巾。写作背景此诗作于767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一处草堂中,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他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这位吴郎一来就不让妇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说,杜甫就写这首诗去劝告吴郎。此前写过一首,故尔称“又呈”。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是戎马泪盈巾。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小事?让妇人打枣的理由是什么?前句主语是寡妇,后句是吴郎。防是心存戒备,远客指吴郎。借这小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告诉吴郎什么道理?无食无儿穷困,征求贫到骨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同情,同时也向吴郎说明了一个道理:在艰难岁月中,人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共渡难关。鉴赏要点此诗富有强烈的人民性,是诗人忧国忧民精神的具体例证。诗人由一件普通的打枣小事,联想到广大人民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并为此涕泪横流。同时也是向吴郎,向广大处在战乱中的人们说明一个道理:在此艰难岁月之中,人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朗读全诗,领悟诗意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著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明皇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春。位于长安城南的曲江(现早已干涸),当时曾是唐王朝贵族官僚以及仕女们游览的胜地,富丽繁华,盛极一时。由于安史叛军的盘踞和破坏,变得千门紧闭,萧条冷落。诗人抚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李杨二人荒淫误国的历史开头:吞声哭,以哀定基调春日潜行(曲)写出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曲江所见萧条,睹物伤怀(以乐景衬哀情)忆往昔而流泪(今昔对比)结尾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哀笔深远。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一、长安陷落后曲江的荒凉景象。二、忆乱前春到曲江的繁华盛景。三、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之感慨。二1、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二2、写对李杨二人自食恶果而酿成悲剧的感慨。(一)(二)(三)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作者自称。偷偷行走。愁肠百结,只能吞声哭。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构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江山易主,国破家亡。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总写往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