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北大王思斌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会工作导论(3.18.5.4版)●现代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包括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他的弱势群体。贫困群体:主要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生活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脆弱群体:指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受到严重伤害的群体。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①社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区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社区组织、社区融合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②面对有需要的人群:有需要的人群是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任何一个现代人(焦虑的扩大化)。●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其服务领域。具体包括社会救助、儿童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士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家庭服务等几个方面。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精神健康服务、医务社会工作、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需要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的角色有以下几种:①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②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③治疗者:社会工作者系统地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心理功能,以便对那些发展性、人际互动或环境适应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控制或减轻症状,从而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④倡导者: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会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成功。⑤教育者:教育者的角色是社会工作者提供机会,让受助者学习特定的社会技能;供给信息,使其更有效地扮演与发挥角色功能;预防问题与困难生活情境的发生。⑥行政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在一个人群服务项目内计划、发展与执行政策,制定服务和工作方案,承担贯彻一个社会服务机构政策和工作方案的责任。⑦资源获取者: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⑧调节者:调节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各方对于冲突的问题达成共识。⑨政策影响者:社会工作者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⑩研究者:为了提高专业服务水准,达到专业服务的目标,社会工作者主动发展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作为决策影响者,社会工作者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①治疗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适当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使服务对象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②预防功能:社会工作2的预防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预测个人或群体社会生活可能发生的障碍,并采取行动,从而把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和个人与系统的问题降低,以避免其发生的过程(预防新的社会问题产生或旧的社会问题再生)。③发展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发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个人或制度的潜能,以使个人或群体成长,有效发挥个人的社会功能,使社会制度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业革命与社会变迁: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所衍生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同时也由经济结构的转变带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关系得以确立。工业革命以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了小农经济,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迁。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城市产业工人大军的一员,当工业生产不能吸纳所有失地农民时,流民由此产生。流民和贫民及其连锁产生的问题成为困扰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因其完备性而被誉为开创性的济贫法案。这部法案的意义在于: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承认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救济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模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伊丽莎白济贫法》的主要内容:政府参与、专人责任、以工代赈、家庭补助、贫民分类、院外救济。●《贝弗里奇报告》:发表于1942年,强调四项主要原则:①每个国民均需列为社会保险对象。②将谋生能力丧失的危险——疾病、失业、意外伤害、老年、守寡、产妇——包括在一个综合保险中。③采取均等费率,不管纳税者的所得高低,一律按同等费率交纳。④采取均等给付,使每个人有相等的权利。《贝弗里奇报告》推动英国成为一个实施最完备的、全国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专业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工业化的时期。现代工业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的需要首先表现为现代社会工作行政的建立与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里士满于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里士满在该书中创立了社会工作的社会诊断模式,她从操作意义上把社会工作定义为是由特殊工作过程构成的,这些特殊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调适个人与个人、人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来发展人格。里士满因此被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社会诊断》包含的两个重要思想:①提出了一个系统地收集资料来理解个人的方法。②认为社会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用特殊方法来实现改变的过程。●新中国的社会工作: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社会组织体系的形成,我国逐渐形成了单位制度。以此为依托,也逐渐形成了“行政性非专业”的“实际社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工作的重建既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有密切联系,也与社会结构变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密切相连。社会变迁对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具体表现为:①社会转型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中国社会结构性的重要变化,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制度性的社会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1)我国的结构性贫穷和新贫穷问题的产生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3)社会的老龄问题。②社会弱势社群的存在与他们的社会救助问题。③在快速社会变迁中某些个人和群体在生活和发展方面遭遇困难。●社会工作的价值背负: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是一门背负着价值重担的专业。3①社会工作专业是价值取向的专业。②社会工作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知识。(休谟的铡刀:大卫休谟在其《论人的本质》一书中说:“一个人不能从‘是’中推论出‘应该’的结论。“休谟的铡刀”阻断了人类认知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发展,否认了人类从知识向行动转化的必要性,扼杀了人类做出理性选择的权利。)③社会工作者是载满价值的人。●社会福利制度与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分配与提供的内容和方式,反映出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与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政府(或国家)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制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行动体系。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其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准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福利的满足渠道从最初的家庭内部发展到制度化的福利国家,表明了人类社会发展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建立“福利国家”作为解决贫困、失业等问题和促进社会繁荣与国家复兴的核心手段。●福利的道德与政治哲学基础: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解决社会问题与满足公民需要的态度和方式。国家介入公共福利领域是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1601年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和随后的一系列法案都体现了国家在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方面的某种作用。●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广义与狭义内涵:社会福利:在现代人类社会里社会福利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变迁的历史产物。社会福利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它们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或金钱支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帮助;从狭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为社会中最困难人群(弱势群体)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就社会福利的分类而言,“选择主义”和“普惠主义”是两个最常用的原则。社会福利制度:广义上而言,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有关幸福、进步和发展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资源系统、政策、服务及其传递机制的总和;狭义来说,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在特定国家或地区为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等社会问题所制定的法律、政策、规定和具体的实践体系。●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①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基于利他主义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助人职业和专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②社会工作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福利系统内,是完成社会服务、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③社会工作不仅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送体系,成为社会服务传递到受助者手中的一个必要的中介,还是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促者。④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和并存的关系(相辅相成),两者密不可分。一方面,社会福利的发展和完善将增加福利资源,同时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因此,它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又可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改善公民的社会福利状况,提高社会福利的服务质量与使用效率以及社会福利的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模式*:①普惠型:强调福利津贴的统一费率和社会服务中的普遍主义原则,注重政府对社会福利和相关服务的公共责任,建立在高税收和高度的政治共识之基础上。②剩余型:基本特征是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扮演有限的角色,政府除了在社会救助和基本的社会服务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外,在其它社会服务或福利领域基本依赖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家庭)。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这种社会福利模式的理念是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4③混合型: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其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经济发展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既采用剩余性的福利取向,也在一些领域(如教育)推行普遍主义的社会服务,以确保公民的社会平等。这种模式强调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大卫·豪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结构的一般分类:①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所谓“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一些理论性的背景假设,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前提,并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引,使得社会工作实践有了大致的方向。②社会工作的理论:所谓“社会工作的理论”是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不是来自于其他学科,而是在丰富的、大量的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的,它是社会工作具体经验的总结,表现为各种具体的社会工作提供模式和接近实务层面的具体理论。●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目的期待是助人自助,而要达此目的,除了对社会工作价值的高度认同之外,科学的甚至艺术化的助人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这套技巧包括如何去从心理上接近人,不但接纳他人而且被人接纳;包括如何去同各类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人士打交道,特别是同受助人的密切合作。●社会环境:人类或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