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崇尚个人价值以人为中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宗教伦理下的慈善活动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农村社会结构解体原有的社会关系遭到破坏,利己主义扩张社会问题严重2.什么是社会工作?①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②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③社会工作与一般慈善活动、一般助人活动、怜悯、配给式福利不同。试比较关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社会工作: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注重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本职工作之外的不取报酬的社会工作,这是在一般场合下的用法。对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界说专业服务专业助人过程科学(弗瑞德兰德)艺术(贝斯提克)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芬克)3.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社会工作者socialworker服务对象client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专业助人方法methods助人活动helping社会工作者启动互动过程受助者反应使程展开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循环相互理解与合理的行动是社会工作过程有效运行的深层结构1.试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提供直接服务的基本角色服务的提供者案主的支持者行动的倡导者提供间接服务的拓展角色助人过程的管理者资源的获取者政策的影响者社会工作的研究者2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救难解困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实施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3.试分析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1.体制改革: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加上某些政策带来的影响,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已十分突出,包括回城知识青年的待业问题、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贫困问题、人口老化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这些问题要靠社会政策来化解,靠体制改革来解决。2.社会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要也在提高。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发展社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被提上日程。而社会工作是现代化应付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1试述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工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内部可能存在哪些矛盾?应该怎样看待这些矛盾?(1)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2)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功能学派(帮助)治疗学派(治疗)(3)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三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4)价值从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的矛盾3.试指出符合我国社会要求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1.社会价值: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2.专业价值: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3.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1)适当性(2)能力和专业发展(3)服务(4)诚实(5)学问和研究2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1)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2)当事人的权力和特权(3)秘密和隐私(4)费用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1)尊重、公平、礼貌(2)处理同事的当事人。4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遵守做出的承诺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1)坚持专业正直(2)社区服务(3)发展知识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普遍福利4.操作守则是在更微观层面上的社会工作价值,是在各个层面上的价值理念的具体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在这个层面上,操作守则更多地体现为价值、知识和技术的统一。1.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1.试述社会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2.试述小组工作三个主要模式的内容1.社会目标模式以系统论与社会学理论基础,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改变和影响社会,2.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为基础。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转变行为,关注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3.互动模式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通过个人、小组、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3.试述卡兰德等人的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模式1.前属期:这是小组的开始。成员处于接近又回避的矛盾心理,社会工作者应鼓励成员表达他们对小组和其他人的期望。可组织一些使成员互相熟悉的活动。2.权力和控制期: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后,开始在小组中寻找安全感和回报,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在此期间,成员间互相影响增大,小组内,形成不同角色、地位和关系,形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3.亲密期:成员开始更为亲密。关心小组和其它成员,投入增强。开始公开比较小组生活和家庭生活,出现同胞式的竞争,开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经验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的目标。4.分辨期(差异期):形成良好小组的时期,成员之间彼此熟悉。聚合、接纳。对小组有较高认同。权力竞争和情感波动趋于缩小,更加联合、客观、合作。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实施大型项目。5.分离期:小组进行到终结且小组目标已经实现。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求新资源满足自己需要,在转移和打破已经建立的默契时可能出现焦虑,如内聚。情绪反复等。4.为什么要对小组中的互动进行控制?怎样有效的进行控制?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社工作为管理者应该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必须对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管理、以实现小组工作的高效率,保障小组活动的按计划向目标进行。•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恰当地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1.什么是社区工作?其目标是什么?是专业社会工作一种基本方法,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其目标是: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进步。2.试述罗斯曼社区工作三模式的基本内容1地区发展模式: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2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居民比较被动,只限于提出修改意见。3社会行动模式:在西方社区工作中十分常见。适用于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针对社会不公平、剥削的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游行、情愿、传媒呼吁关注等方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3.试述社区工作的过程(一)建立关系:社区工作者要建立专业助人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机构与社团,以及各机构、各社团的领导人与各界的代表人物和知名人士。(二)收集资料:(1)社区的基本资料(2)社区内的资源(3)社区内的问题(4)社区评估(三)制订计划:(1)整体规划,即对社区工作的现在与将来进行规划,可分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2)具体规划,对社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订出工作方案。(四)社区行动:1.会议:需要社区居民。社区内各组织通力合作。通过召开会议,大家交流意见,求得共识,获得参与、合作的承诺。2.教育与宣传:为了争取外界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外,也是为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社区工作。3.人事:应与社区居民及社区内各组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组建开展社区工作的组织,发掘与培养社区内的领导人才。4.财务:筹措资金,编制预算,支付费用,管理财务。5.协调:避免重复和浪费,社区工作者应帮助大家交换信息、沟通意见、明确分工。6.成效评估:对已有成绩进行肯定,获得居民更大的信任和支持,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对社区发生的变化有更确切的了解。有利于随时弹性修正方案,有助于未来设计的方案更合理。1.什么是社会行政?试述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的内容?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其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宏观社会行政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它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因为一般说来,只有政府才有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推行和落实社会政策的能力。于是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2.试述社会行政的功能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解释政策制定行动方案将方案进一步操作化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具体配置各种资源以形成社会服务的能力建构良好的环境支持社会服务的提供督促社会服务进程,并对之进行评估以提高服务效率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社会政策的落实是通过社会行政完成的社会行政人员由于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有评估社会着政策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资格3.社会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环节(1)社会服务的计划(2)社会服务的组织(3)督导与激励(4)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5)评估与报告1.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有何指导意义?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有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的目的,社会互动就会趋向停止。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连续性理论认为,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理论反映出老年人的不同处境与现状,更反应当下的需求,因而对老年事物工作的开展祈祷理论指导,方向指导的作用。2.为什么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老人社区服务1.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2.老人们大多愿意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3.老年群体数量的急剧增长,现阶段国家经济无力发展机构照顾。4.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5.走正规照顾与非正规照顾相结合的道路,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服务需要6.无经济能力去敬老院的老人,有权从生活的社区得到关怀和帮助。1.残疾人产生原因理论个人责任论是将残疾现象的归因于个人(或家庭)原因的理论。这一理论讲残疾现象同广泛非残疾现象相比较,认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家庭)造成的。一个人患有残疾只能是个人或家庭的悲剧或不幸社会责任论则认为,一个人患有残疾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这一理论把人当做社会的人、认为社会负有改善人的生存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