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三十年哈尔滨变化大生活在冰城好幸福:28红网字体:【大中小】东北网2月2日电到今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这30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进步显著,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我们哈尔滨城市居民的收入、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究竟发生了怎样令人瞩目的变化?日前,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对500户居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钱市民手里多起来改革开放后,哈市城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72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38.1倍,年均增幅达到13.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6%,居民手中现金支配权增加,为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提供了有利保障。改革开放前,哈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197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27元。改革开放后,党中央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经济发展开始加快,居民收入增长也明显加速。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居民收入出现连续增长的态势,到199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33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城市小康标准,2000年哈市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3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为2430元,超过小康标准30元,哈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在20世纪末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收入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生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居民收入在较高的水平上稳定增长。此外,居民收入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1981年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高达93.2%,工薪收入几乎是居民家庭的全部收入,收入格局单一。1990年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下降到80%,离退休金收入所占比重上升到6.8%,居民收入单一格局有所打破。2007年居民家庭人均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56.6%,工薪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离退休金收入比重达到27.9%,个体经营净收入所占比重上升到12.1%,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多元化格局。住状况大为改观改革开放之初,哈市城市居民居住水平低、条件差,居住单身宿舍、地下室、仓库和自己临时搭建棚厦等非家属住宅的无房户居民家庭占有一定的比例,1978年无房户家庭比重为8%,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1985年已降到1%,1990年降至0.3%,目前城市居民家庭基本不存在无房户。2007年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8.85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43.7%,年均增长5.3%。改革开放之初,住宅有卫生间的不多,甚至一个房间内兼有居室、厨房等综合职能。通过城市建设和改造,单元配套住宅大量普及,住宅功能完善起来,居民生活变得方便、舒适。现代化的居住条件逐渐呈现出来,其一是取暖用上暖气,到2007年,99.8%的居民家庭用暖气取暖,有少数居民家庭使用电膜等现代化方式取暖;其二是燃料用上煤气,到2007年,100%的居民家庭燃料实现气化。用不断升级换代家庭耐用品是居民家庭主要资产之一,能够体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迅猛增加,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前几十年,拥有“老四大件”是人们的梦想。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开始增加,长期的梦想得以实现,“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迅速普及,相继出现拥有量高峰。改革开放后,家用电器的出现让人们大开眼界,被称为“三机一箱”的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和电冰箱迅速进入家庭,拥有量很快过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家电追求升级换代,盛行拥有“三双一彩”,即双卡收录机、双筒洗衣机、双门电冰箱和彩色电视机,而后逐渐被淘汰,其拥有量相应减少。近年来,家电生产推陈出新,功能、样式百花齐放,高档的滚筒洗衣机以其低磨损率、可洗高档面料的衣物而受欢迎,微型洗衣机以其方便、简单受到消费者青睐,2007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达到97.8台;电冰箱环保、节能、实用受宠,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7.2台;彩色电视机从直角平面发展到纯平,现已发展到平板电视,如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都受到人们青睐,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为106.6台。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家电不断出现,居民购置领域不断拓宽。2007年影碟机每百户拥有量达到52.2台,比2000年增加20.6台;微波炉59.6台,增加48.3台;家用电脑46.2台,增加38台;空调器15.1台,增加10.5台。花向享受领域转移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居民消费水平迅速增长,消费结构快速更新(见表格)。2007年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为9294元,比1978年增长32.7倍,年均增长12.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1%。食讲营养重快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多地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对食品消费发生了理念上的变化,从数量增加变为质量提高。2007年人均食品支出3279元,比1981年增长13.2倍。衣讲究时尚精品改革开放初,物资开始丰富起来,尤其是化纤产品的出现。一段时期,人们首先开始购买化纤布做服装,而后购买化纤成衣成为时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注重仪容仪表,更加讲究“时尚”、“精品”。从衣着市场供应情况看,服装的品种繁多,款式新颖,流行周期短,为人们展示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7年人均衣着类支出为1124元,比1981年增长17.5倍,比1990年增长3.1倍,比2000年增长79.3%。行更加方便舒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居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公交车。进入九十年代,城市交通体系彻底改观,市内主要交通干道均已改造扩宽,公交线路比改革开放之初成倍增加,公交车辆四通八达,辅以出租车、私家车,人们普遍反映出行方便、舒适。2007年人均交通支出349元,比2000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7.1倍和7.9倍;人均出租车费64元,分别增长3倍和16.1倍。保健品逐渐受到重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医疗制度也开始改革,职工看病治病的自主权增加,防病的意识增强,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发生明显变化,基本形成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店,无病常保健的格局。2007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73元,比2000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1倍和3.5倍。人们在经受了2003年非典的考验后,更加重视健康,防病保健提到日程上来。滋补保健品支出大幅度增长,2007年人均滋补保健品支出为116元,比2000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3.2倍和7.5倍。教育是消费的亮点2007年人均教育支出791元,分别比2000年和1995增长96.5%和4.5倍。教育支出增长的原因,一是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二是扩招拉动教育支出增长,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高中不断扩招;三是在职人员重视“充电”,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四是下岗职工为拓宽就业门路,参加各类技能培训。通讯是消费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初,通讯业很落后,人们之间的联系远靠书信电报,近靠交通工具,打长途电话要接转。目前,电信业市场成熟,竞争激烈,居民从中得到实惠。2007年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47.6台,比2000年增加10.5倍。互联网已走向大众群体,使用宽带的家庭越来越多,网上查找资料、网上购物,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展示出一个消费的新天地。2007年人均通讯支出达642元,比2000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1.6倍和5.9倍。[稿源:东北网-生活报][作者:薛宏莉][编辑:胡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