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案一、教学内容及分析《过秦论》是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二、教学目标及分析知识与能力归纳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本文的相关文言知识,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学习作者把对历史的研究与对现实的思考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2、分析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文言知识点的讲解要追本溯源。也就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讲清楚为什么的问题。讲解文言文,每课的重点知识都要涉及词类活用,但是学生掌握效果不如人意。根本还在于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把握活用是怎么来的,所以高一文言文的讲解不能仅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前置作业检查1、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2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所著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2、自读课文,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并尝试翻译。①会盟而谋弱秦会盟: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弱:使动用法,使……弱。译文:(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②追亡逐北亡:逃亡的败兵.北: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译文:追逐逃亡的败兵.③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于:介词,在形容词之后引出比较对象,相当于“比”.译文:锄头枪把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呀!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臣:可靠的大臣.陈:陈列,布置.利兵:锐利的兵器.⑤译文:用忠臣的臣子,带领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锐利的武器,缉查盘问往来的人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为:当作.云:作“集”的状语,应译为“像云一样”。景:像影子一样.译文:(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聚集起来响应(他们的号召),(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造反).3、朗读课文,疏理文中字词(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今:泛指河流②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输赢的“赢”③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④流血漂橹古:盾牌今:划船的工具⑤九国之师古:军队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2)、词类活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析句子成分,找出句中活用的词并分析判定方法。第一组:①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②将数百之众将,带领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规律总结:此为名词活用为动词1、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3、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第二组: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②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规律总结:此为名词活用作状语1、示比喻意。这是指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一样,像„„似的。2、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3、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第三组: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②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规律总结:①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活用作了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使宾语具有了某种性质或状态。2、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4)、翻译全文,填写相关名句《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贾谊用“,,,。”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二)、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三)、自主思考与小组交流展示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1)、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①记叙部分(1-4段):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一层:(1-3段):写兴起的过程。第二层:(4段):写灭亡的过程。②议论部分(5段):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2)、第一段写秦国处于阶段,在位的秦国国君是采取了政策,结果明确:崛起:秦孝公政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结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3)、第二段秦国处于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采取了政策,结果明确:发展: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政策:蒙故业,因遗策结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4)、第三段秦国处于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采取了(前期)政策,(后期)政策,结果。明确:鼎盛:秦始皇政策:前期——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后期——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民)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弱天下之民。(弱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防民)结果: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5)、第四段秦国处于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明确:灭亡秦二世(6)、第四段写了陈涉四方面的情况,结果。(7)明确:社会地位,才能不足,兵员不多,武器简陋。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第5自然段先将的秦国和的秦朝进行对比,然后将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一比地位。“”,二比兵器。“”,三比士卒。“”,四比人才。一句话,陈涉与诸侯“”,强弱对比如此悬殊,它们同是秦的对手,曾先后与之抗衡,然而人多势众的六国,却一一为秦所灭,区区一个陈涉,竟然使秦“”,对比将前面形成的反差进一步深化、强化了。明确:攻天下守天下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二比兵器。“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不可同年而语七庙隳(8)、第五段讲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课堂小结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文章由叙和两部分组成。是的依据,是的升华。作者通过叙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的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为最后的议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作者的叙述中始终包蕴着文章的中心,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以为论据的论证,虽然叙述较多,却处处为最后一段的议论蓄势,体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特点,使文章的中心突出,论证更加有力,更能使人信服。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议论文叙史议论叙史议论议论叙史史实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五)、课堂检测(1)、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务必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叩:攻打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费:耗费(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天下云集响应。③外连衡而斗诸侯。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赢粮而景从。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②⑤⑧/③④/⑦/⑥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D.①②⑤⑥/④⑦/③⑧选C。①②⑤⑥为名词作状语,③④⑦为使动用法,⑧为名词作动词。(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4、翻译下列句子。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各国诸侯十分害怕,(于是)集合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致天下的贤士,采用合从的策略缔结盟约,彼此结交成为一体。②秦国没耗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顿不堪了。③秦国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他们并(乘着他们的)困顿来制服他们,追击逃兵败将。(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完成《优化设计》课时过关·即时巩固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