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阶段模仿(1949年-1956年)探索(1956年-1976年)创新(1978年至今)内容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向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把握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必要性和建立过程探索性和过渡性1、深入梳理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到经济体制的改革,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演变过程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考纲考情试题考察角度2018·海南高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7·全国Ⅰ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探索2013·全国卷I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3·天津高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2·全国卷I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在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个春秋的“票证时代”。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充斥山城,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蔬菜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票,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直到20世纪90年代,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票证时代1,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物资十分匮乏。2,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严格管理着经济活动。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解体了。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记实》1991年4月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摘编自《激荡三十年》【问题探究一】根据以下史料归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受阻史料三【问题探究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的不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十二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进一步提出要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十三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党的上述一系列决策反映了怎样的特点?始终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步子不大,不能跨越计划为主的框架史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史料二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4)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可能性)国际:(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必要性)(3)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积累了实践经验。(可能性)国内:(2)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性)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提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创新.深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思想上打开了突破口明确目标勾画出基本框架具体解决办法2007年,初步建立材料一、1989—-2007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9894.1%19903.8%19919.2%199214.2%199313.5%199412.6%199510.5%19969.6%19978.8%19987.8%19997.1%20008.0%20017.5%20028.3%20039.5%200410.1%200510.4%200610.7%200711.4%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材料二、2007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较1978年增长了近十四倍,超过德国,公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材料三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归纳新中国建立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1949—1956年:1956—1978年:1978—1992年:1992年至今: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56—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至今: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行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统收统支,国家自负盈亏,“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按劳配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李定(时任深圳财贸办主任)案例:1983年深圳人口增长到30万人,吃菜成了难题。汕头市委派了5000名菜农去深圳5000人跑了,怎么办?“汕头的人不行就去广州找”为什么菜农总跑?深圳种青菜成本——每斤0.3元国家规定青菜菜价——每斤0.05元广州的5000菜农又跑了突破旧体制,放开价格,市场调节。青菜很快涨到1.2元市场调节回落至0.4元1956—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至今: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行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为主,其他所有制形式正在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统收统支,国家自负盈亏,“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正在形成按劳配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价格双轨制和“倒爷”的现象反映了?•1、计划经济下,市场经济的出现,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曲折性和过渡性1956—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至今: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行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统收统支,国家自负盈亏,“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按劳配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2013·海南高考)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讲练结合】1、(2018·海南高考·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链高考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探索3、(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考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2013·天津高考)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回答词关键信息D【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2012·全国卷I)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A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19491956197819922007一化三改南方谈话、十四大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初步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课小结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78197919841992十一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改革深化发展1,改革要勇于创新2、改革要打破阻力3、改革要循序渐进4、改革要不断完善1、从思想解放到改革推进2、从农村开始到城市深化3、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特点启示阅读材料材料一: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材料二:“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材料三:“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