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粗浅认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粗浅认识庄力摘要:新课改理念认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因此,判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要看学生考分的高低,更要看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生成了怎样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本文从新课改中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推行的,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现象,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科学有效地设计、指导、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培训,笔者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和问题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为此做出很多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认为这其中还存在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第一条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扩展与延伸,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一个因循守旧的高中语文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中毕业生。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要求,除旧布新,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来知道我们从事教育改革活动。首先,新课程非常关注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但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出现程序化、机械化、模糊化、混乱化、思维化等种种问题。其次,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导入设计的认识,仅限于营造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导课环节的其他重要功能,有的教师容易因循守旧,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但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将课堂完全放给学生,随着学生的兴趣展开课堂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混乱无序。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必要性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已是人所共知。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既忽视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要切实解决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承的人文意蕴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课堂效率的提升则成为关键。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瞄准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措施上下功夫。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容量和考试分数,更能够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优秀的思考能力、生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非智力人格特征。三、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1.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的基本标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就是要设立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度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导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设计《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进行三维目标的整合:(1)掌握鉴赏散文的初步知识并形成能力;(2)学习综合运用朗读、圈点、评价、讨论等学习方法;(3)养成寄情山水自我调适的人生态度。另外,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教学目标的制定以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主要依据,教师应该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发掘学科教育价值,针对目标和综合学生实际情况对选用的教材内容作出适当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从文本本身、文本向外拓展处出发,通过课堂现场对话,寻求“生长点”。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避免了“天马行空,架空分析”的现象,课堂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2.课堂导入精彩化导课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着整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导语的设计除了要为讲解课文环节做好铺垫外,还要与结课环节做到首尾呼应,使整篇课文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如《长亭送别》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展开联想,说出他们所熟知的爱情故事,老师再总结概括:“从关关雎鸠的吟唱到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爱情在文学作品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厢记》讲述的是富千斤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而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便是其最精彩的一折。”这样的导课不仅让学生们回顾了学过的相关课文,也交代了本课的主题,将作品的主要人物拉到了台前,学生们会有意识地将《西厢记》中主人公的形象与他们以前所知的爱情故事中的主角相比较,从而达到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分析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的目的。当学习者在文本世界及其丛生的问题中曲折穿行后,教师要力拔视点、挺出高度,让学生视野敞亮、心怀澄澈,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或是课尾揭示文本题旨,给予学生咀嚼回味;或是标示未尽问题,留待学生攀高觅远;或是激扬生命才情,给学生心灵酣畅洗礼;或是挥洒教学智慧,为学生开启思维新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如妙笔可以生花启智,好课亦应流韵绵远。教师自觉的导课艺术,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添加源源不断的动力并转化为其可持续学习的后劲。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引导可谓功德无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自觉引导并非截然对立,否则教师将会丧失“导学”之功能。语文课无疑应是各方学生欢乐轻松、洋溢生命活力的学堂,语文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有步骤、上品位地精心“导学”。3.学习过程自主化学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群体,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要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课文,获得最深切的感受和理解。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制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所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应是对话关系,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授《我与地坛》时,教师简要介绍史铁生人生经历和创作情况,介绍时不对其人其文做任何评价,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交流自己初读文本的体验与感受。在学生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集中关注的文本内容再行归纳整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前提下,回忆自己所阅读过的关于体悟母爱的文字,谈谈个体对这些文字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困惑;尝试与课文中体验母爱的文段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表现情感、借助物象、选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知道当教师采用灌输教学方式时,他们往往就是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知识,将知识有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练习和诵读,接受教材中的知识,问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当教师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时,他们就必须指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教师再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热烈而有序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4.教学评价多元化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发展,促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比如教师在让学生鉴赏王维的《山居即事》的表达技巧时,可以让学生先写下答案,然后同桌交换互评,对照正确答案模仿阅卷老师,酌情打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起不到的作用。另外,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难以有效实施。从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兼顾终端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观的一大进步。其中,过程性评价适用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自主探究性活动)的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这对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但从实验区学校的实施情况看,过程性评价的操作尚存在如何细化、量化和科学化的难点,在没有提升过程性评价在学生总评价中的权重之前,在语文教师没有真正获得相对考试自主权、相对课程管理自主权之前,要将过程性评价的共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实践,难度很大。长期以来,大多老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教学中凡是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全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全都不重要。这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也成了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