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同质性的不变因素,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进现代化,我们应从二者的关系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冲突..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0)04-0114-03....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的同质性是不利于变化的因素,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课题。论者不免有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中国文化和现代化生活似乎是截然不同而且互相对立的实体。前者是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旧文化传统;后者则是最近百年才出现的一套的生活方式,而且源于西方。所以这两者的冲突上便被理解为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突与挑战。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1所有关于文化问题的争论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进行的。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分析中国文化是自成系统的,在历史长河中虽有内忧外患、战乱分裂、新陈代谢,但其文化主体却能世代相继,传承不辍,从而累积为东方文化的轴心与人类文明的核心,给世界文化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第一,中国文化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中国文化传统包括许多不同的质素。!先秦以来的儒、法、道、墨以及二晋隋唐的佛,乃至明清以来的西方部分思想都构成中国思想行为的源头活水,它们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各方面发生性质不等的影响。这些文化的质素彼此可以容忍相当程度的矛盾而至于.道并行而不悖#,但亦各有其一定的.极限#,唯各家思想皆非严格的逻辑思维系统,因此涵摄性大于排斥性。此于儒家尤然。...2因此可以讲,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异质性。这一点性质使中国文化在变迁以及现代化过程中具有较大幅度的适应力。第二,中国文化传统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中国文化具有纵向的历史发展的时间性和横向的社会空间性。就时间而言,中国文化绝非是一静态的事物,它是绵延不绝地成长的。即使就儒家思想而言,先秦儒家、西汉儒家、宋明的新儒家、清代儒家及今日的新儒家,都各有其精神面貌,各有其时代品格。再就空间而言,中国自秦汉已降,即为广土众民的大国,其面积如整个欧洲。而欧洲,则出现许多国家,许多社会,许多文化模式,中国则统一为一种社会,一种文化。这与中国具有统一中央的权威系统即强力的文字传承有关。相对于其他思想来说,儒家从社会的空间观点看,是最具广泛性和覆盖性的。第三,中国文化传统的形式性与非形式性。!论中国文化传统,应该区别形式性与非形式性。所谓形式性指文化理念经过抽理过程而由文字符号系统地表现出来,而非形式性文化则指由民间习而行之,多半系非意识地存在,且常无文字符号系统地表现,民间风俗即属此。形式性文化类似人类学者所说的大传统,而非形式性则类似小传统。...2中国有通%114%....收稿日期2010-04-05..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B162。..作者简介王正(1963-)男,内蒙古赤峰人,长春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宁(198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过哲人、文士、官吏型结构的大传统,这在较高文化阶层人士中存在,即过去的士绅阶层;而中国的民间则有其程度不同品格的传统,这在乡村农民与其他文化较低阶层人士中存在。在中国,大传统与小传统虽然不像有些社会那样严峻地划分,并且中国事实上,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是颇为相通的。第四,中国文化传统的主导性、从属性与抗制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广阔的社会中,哪些是占主导地位,哪些是占从属地位,又有哪些处于抗制性的地位。中国文化由许多次传统构成,而且这些传统不必互相契合。如儒家在汉代独受推崇,即取得主导地位,而其他法、道则退于从属地位。又如在中国虽然主导的儒家思想贬抑商人的地位,但同时由于不能没有商人所提供的功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容忍肯定商人的思想、价值。文化素质的主导性、从属性即抗制性是会因时空的变化而异其地位的。第五,中国文化传统的规范性与实际性。!文化的规范性是指一个文化所欲其成员达到的一种信仰、行为之境地而言的。实际性则是指一个文化所欲之价值规范真正变成了人们信守遵行的准则。...2研究中国文化之规范性是研究其质的问题,即研究其本身之规范性陈述(如儒家之经典)是否合理。研究中国文化的实际性是研究量的问题,这是社会学者、人类学者最感兴趣的。所以,研究中国文化传统应当同时了解其规范性和实际性。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中国传统文化自汉董生罢黜百家,独推儒家之后,儒家成为中国主导性文化,儒家之经典成为中国主要的形式性与规范性文化。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与政治权力相契合,使儒家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现代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始于清末的西方文化&&&即西方文化的科技与民主。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回应却是极大的困难,这种困难有源于感情层次的,有源于认知层次的,当然也有源于中国文化本身原因的。就感情层次而言,西方文化的到来,以帝国主义的形态出现,并打败了中国的政治权力;而中国以儒家为!主调体系.的文化又与政治权力极有关系,因此中国文化被!打败.之感,而不发生通常的文化交流、濡化的现象。就认知层次而言,清末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五四时期的!全盘西化.口号,都表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挑战的策略。但这种挑战在认知层面上显然是不足的。就中国文化本身而言,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主调体系.文化,其所支持的阶层性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都无法不受西方文化中民主化与个人化的要求而发生变动。而工业化、都市化的趋势则更有力地削弱儒家价值系统。中国文化在退缩解体的趋向,西方文化更有力地在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层面。西方文化通过科技为基础的工业化体系已冲毁了中国!主调体系.的儒家文化,并没能完全取代儒家文化所享有的地位。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家们认为儒家文化已走进博物馆、残留在学校的时候,社会学家反而能告诉我们儒家文化仍然有力地活在社会中。!我们虽然相信中国文化传统将在现代化(包括世俗化、都市化,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会进一步地削弱,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文化有一些.次传统#将会继续生存,并极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发展。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当代价值的衡量标准已日渐由权力、声威、身份转向财富。社群行为的伦理已日渐由特殊主义(重亲疏尊卑之秩序)转向普遍主义(对事不对人).。..2而最深刻的变化则是儒家特性的家的组织的解体。家庭与家族的结构已日渐松弛甚至瓦解。家庭的主轴由父子转为夫妻,而维系家之凝固性的孝之规范与祖先祭祀,则已式微或日渐淡薄。中国传统文化在工业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家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巨大的质变。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能。不过,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的观点去看,中国文化的具体的传统!图形.已消失或模糊了。当然,使这传统图形变化的基本力量还是工业化,但工业化却不是唯一的力量,其他如都市化,西方及现代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如何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主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必然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在尚未正式触及西方思想之前,早已在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生活层面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种文化上的挑战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遭遇。陈演恪先生曾说过!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两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3陈演恪先生所推测的大方向自然不错,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西方思想绝不能简单地与佛教相提并论,佛教的基本立场是出世的,因此与中国思想的主流格格不入。西方思想则千门万户,其中颇不乏精微的入世理论,足以与中国的旧说互相印证。尤其重要的是,西方文化一开始就震撼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百余年来,不但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基本的改变,而且思想和语言也早已非复旧观。就是说,中国的思想传统一直在迅速地转化之中,远不像六朝、唐、宋时代那样容易保持!本民族之地位.了。但中国的思想必是自成体系的。在现代化的世界中,中西思想的融合也许不像佛教中国化那样要等八百至一千年的长时期才能完成。但是这个巨大的工程恐怕不是短时间就能告一段落。从中国整个文化史的观点看,中国传统的文化现代化,仍需要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完成中国文化的重建。..1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根本不同。这就决定了它无法照抄西方的模式。事实上,中国属于内在超逾的文化类型,其道统从来没有经过组织化与形式化。由于中国的价值与现实世界是非即非离的,很多人对这两个世界是不易分辨的。因此,!五四.以来反传统的人误以为现代化必须以全面抛弃中国文化传统为前提。他们似乎没有考虑到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的精神资源以促进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现代化%115%的过程因此受到严重的思想挫折。!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比较内倾的性格,和西方方式的外在文化的对照。内倾文化自有其内在力量,内在力量主义表现在儒家的.求诸己#、.尽其在我#,和道家的.自足#等精神。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续数千年而不断也是这种内在韧力所赐。...1.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断话大致能说明内倾文化的特性所在。从整体上看,中国内在价值限制了中国人对科学的追求,而西方的外在超越表现了强大的外在力量。西方文化的外倾精神有助于系统科学的发展,儒家的思想精神是内倾而不是外倾;超越的外在观依然没有建立起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比较实际的、贴切与人生的,有内在系统而无外在系统。抽象化、理论化的思考方式并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受重视。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即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怎样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因此现今中国文化重建决不仅仅是旧传统的!复兴.问题。!近代中国虽屡经战乱,但并没有遭到中古欧洲被.蛮人#也不可能的。许多人所深为慨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其实仍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蜕变历程。...1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回顾,这个历程诚然不免充满着非理性的盲动。但这恐怕只能归咎于无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为中西文化的接触并不是事先计划好了的,而且在中国一方面,思想上是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只好接受这个历程是既成的事实,而毋须过分地惋惜。文化重建决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过去的历史状态。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环境和条件都已发生了变化。我们所期待的文化重建一定要要包涵着新内容,那么西方的价值与观念势必在其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事实上,由于近百余年来,各种西方价值与观念的不断地在侵蚀着中国,中国文化已不能保持它本来面目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怎样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已使文化变迁朝着最合理的方面发展。中国思想史上早已有儒、释、道的三大系统,而每一系统之内又复有宗派之别。西方文化来源是多源的,所以情形更是复杂万分。宗教、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从来便各有独自的领域,也各具不同的传统。!中西文化的内部已经是如此复杂,则如何斟酌尽善以消纳西方思想与中国文化系统之中是一种不可想象的巨大工程。...1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建立新的和谐!家庭伦理.,也必在创造新的和谐的!社会伦理.。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信.等德性具有普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