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赵翼诗家不幸诗歌幸中国的“贬谪文学”现象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写于809年,即作者被贬职到永州的第五年,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界处,时为蛮荒之地,但景色优美。“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衽席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lùhéngzhuìlìyízhuózhēnmǎngfénfájījùrènxiāwādiécuáncùdùnyíngliáopǒulǒuhàoshāngzhuótuímíng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解题标题中“始得”怎么理解?找出文章中关于“始得”的句子并翻译。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望西山,始指异之。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眺望西山,才指着它感到它奇怪。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赏景从这次开始。始:才、开始总结题目“始得西山宴游”的含义:作者第一次游玩西山的所见所遇及所感所想,这次西山之旅是一次快乐的游玩。得到游山之乐从西山开始。他山之游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僇:僇,通“戮”。这里是刑辱的意思。居是州:居,住。是,这。州,指永州。恒惴栗:恒,常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隙:空闲,空暇,这里指公务之暇.施施(Yí):缓慢行走的样子。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古今异义而:表修饰,“地”“着”。译文: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永州,心中常常忧惧不安。在那些空闲的时候,我就外出缓缓地散步,不受拘束的游玩。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徒,随从。穷回溪:穷,形容词做动词,穷尽。回溪,萦回曲折的溪涧。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披,用手拨开。古今异义而,表顺承,“就、然后”。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极,到趣,通“趋”,往。译文:每天和随从登上高山,深入深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只要有幽深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那里,就拨开草丛随地而坐,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里想到了哪里,梦中也就做到哪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表顺承,“就、然后”。是:这。异态:奇异形态未始:不曾。译文:睡醒之后就起身,起身后就直接回家。我认为,但凡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领略过,却不曾知道西山怪异特别。表转折,“但是、却”他山之游游西山方式景色过程归家心情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傾壶而醉,醉则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恒惴栗,失意苦闷、抑郁不平作者之前游心情如何?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来?1、流露出作者被贬失意的抑郁不平的心态。2、僇人(自嘲)、恒惴栗(忧惧不安)、其隙也(没有公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没有目的)漫无目的的游览。顶针顶针修辞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又名顶真,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作用: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如: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漫无目的的游览。游西山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因:由于始指异之:才指点西山并且感到它的奇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遂:于是缘:沿着斫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茅茷:茅草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才指点着它,认为它怪异。于是就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草木树丛,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顶为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箕踞:席地而坐,箕:像个簸箕一样。名词作状语。而,表修饰,“地、着”。遨,观赏。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译文: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观赏风景,临近周围几个州县的土地,都在我的卧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岈然洼然: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洼然,像洼地一样凹陷若垤若穴:垤,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攒蹙累积:攒蹙,聚集收缩。累积,重叠积压。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云。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与,接、合。际:交会.译文:那些高低不平的地势,有的像山谷一样空阔,有的像洼地一样凹陷,有的像蚁穴边的积土,有的像洞穴。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各种景物聚集收缩累积在一起,没有一个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然后:这样以后古今异义培塿: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悠悠,渺远的样子。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涯,边际,极限。洋洋,广大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而,表转折,“却、但是”。译文: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不与小丘同类.我的神思悠悠然与浩渺广大的大自然之气合二为一,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觞:酒杯。颓然:醉倒的样子。古今异义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处。译文:拿起酒杯满斟而饮,摇晃就要醉倒,一点儿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而我还不想回去。表顺承,“就、然后”表转折,“却,但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释:解除束缚。冥合:浑然一体。然后:这之后。古今异义向,从前。于是,从此,从现在。古今异义故为之文以志(之):之,代所见景色。以,来。志,记。译文: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和万物相融合。这样以后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年。西山有何特点?险高空阔独立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不与培塿为类乐: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怪特他山之游游西山方式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景色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过程傾壶而醉,醉则卧,卧而梦归家觉而起,起而归心情为僇(戮)人,恒惴栗过,缘,斫,焚,穷,攀,遨西山高、险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随意任情)(幽深、拘束)(积极主动)(境界开阔、荡涤心胸)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第一段为什么先写它山之游?)1、以前永州山水游览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2、用游其它山水时的心情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问题探讨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道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的开始。题中的“始得”,作者通过西山之游到底“得”了些什么?•1、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2、西山之游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西山和作者的契合处贬在异乡、怀才不遇高洁特立、不甘沉沦天人合一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1、托物寓志,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表露了傲世情怀。2、突出了“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托物言志,即景抒情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题目的作用作用:①定下全文叙事基调:游览西山的喜悦;②点明此次游览的意义。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文章主旨: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文学成就: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永州八记”、《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写作特点比照映衬①以“未得”的遗憾,反衬“始得”的惊喜;②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对比;③万物的渺小与西山的“特立”之比。寓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表现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作者借景抒怀,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字词巩固性练习]词类活用日与其徒上高山:始指异之:萦青绕白:自远而至:箕踞而遨:名作状,每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形容词作名词,远方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云名作状,像簸箕一样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僇”通“戮”,刑辱。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攒蹙累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古今异义游于是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