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产业知识煤炭能源世界能源•按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速度来看,全球石油的平稳供应只能维持40多年,天然气60多年,可见世界石油能源安全体系非常脆弱。•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目前的煤炭可供人类开采400多年。我国能源我国是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国家,现能源总储量结构为:原煤58.8%,原油3.4%,天然气1.3%,水能36.5%。煤的转化形式46%用于火力发电;17%用于炼焦;13%建材工业;5%化学工业;余为供热等其他用煤。煤化工发展必要性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制化学品及其它煤加工制品。煤化工发展必要性1、产品-以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2、产业规模-建设大型联产企业和产业基地3、技术系统-采用高新技术并优化集成4、煤炭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5、清洁生产与环境友好6、经济最优化传统煤化工:以焦化、焦油加工、焦炭造气、块煤造气、型煤造气为主要方式。新型煤化工:以高效煤气化、煤炭液化、煤制甲醇等碳一化工;煤电化多联产、煤制取石油化工产品为标志。煤炭间接液化煤气化烯烃二甲醚天然气乙二醇直接液化甲醇合成氨/尿素甲醇焦化乙炔PVC化工利用及终端消费甲醇及其下游加工产品电石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煤化工分类煤化工发展必要性煤的焦化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右,可获得焦炭、化学产品和煤气。此过程成为高温干馏或高温炼焦。中国第一家焦化厂是1914年开始修建的石家庄焦化厂。煤炭煤焦化煤焦油加工粗苯精制焦炉气焦炉气电石乙炔PVC酚油、洗油萘油、蒽油、沥青苯类产品焦炭甲醇民用燃料冶金工业酚萘等化学品燃料油回收苯煤焦化产品链组成CH4COH2CO2N2O2含量%23-285.7-754-591.5-2.53-50.3-0.7焦炉煤气组成焦炉煤气的主要组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焦炉煤气的特性: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焦炉煤气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煤化工行业机遇与现状(一)世界发展中近期(未来20年)仍然离不开化石能源(油、气、煤)世界能源紧张,国际油价逐年飞涨全球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世界共识煤炭燃烧对温室气体的增长率最高,比石油高29%,比天然气高69%煤化工行业机遇与现状(二)煤炭在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占69%我国SO2排放量和CO2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其中80%SO2来自煤的使用我国能源资源现实:贫油、少气、富煤以煤替代油气的“能源替代战略”在当前国际能源形势下,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的一项战略举措煤化工行业机遇与现状(三)煤炭作为燃料燃烧是相对落后的低级利用形态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是煤炭深加工产业通过洁净煤技术达到煤的清洁化利用,同时提高煤的利用率,关键技术是气化,前提是大型化煤气化后形成的合成气其价值大大提高,其用途也很广泛煤转化成合成气后能更加高效地将硫等有害环境的元素去除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洁净能源为主要产品。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电力、热力等,以及煤化工独具优势的特有化工产品,如芳香烃类产品。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紧密依托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并与其它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根据煤种、煤质特点及目标产品不同,采用不同煤转化高新技术,并在能源梯级利用、产品结构方面对不同工艺优化集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新型煤化工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技术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和产业化建设。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以建设大型企业为主,在建设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每个产业基地包括若干不同的大型工厂,相近的几个基地组成基地群,成为国内新的重要能源产业。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新型煤化工注重煤的洁净、高效利用,如高硫煤或高活性低变质煤作化工原料,在一个工厂用不同的技术加工不同煤种并使各种技术得到集成和互补,使各种煤炭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煤种、煤质特点,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新型煤化工强化对副产煤气、合成尾气、煤气化及燃烧灰渣等废物和余能的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建设大型工厂,应用高新技术,发挥资源与价格优势,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优化集成,资源、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等措施,减少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环境优化。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污染的集中治理,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友好。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通过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带动煤炭开采业及其加工业、运输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发展,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