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学效果之浅见中国分类号:A81一、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整块钢铁,是肢解不了的。”因而,只有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只有从整体上整合《马克思主义基础》的课程内容,才能使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更加连贯、透彻。(一)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内容极其丰富而宏伟,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科技、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诸多个别论断和个别结论的机械总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各项基本原理,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释了“世界是什么”以及“世界是怎么样的”这两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并将对唯物辩证的自然界的研究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统一起来,创立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因而它是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创造价值”这一论断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趋势,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根本变革。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贴近实际的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依据,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指导无产阶级谋求解放。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归宿。(二)完整把握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与它对经济现象和事实的分析之间,在理论上是完整的,在逻辑上是严密的,它们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如果把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分割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的原有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定明确的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为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一改学生“知行脱节”的现状,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必然要求。(一)开展科学的实践活动课程过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突出特点是“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要提升此门课的授课效果,必须要以新“三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代替传统的“三个中心”。另外,传统的课程学时分配也应该加以调整,比如,压缩《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学时数,将总学时的30%用于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的实践活动课程,并且要确立一项开展和完善实践活动课程的制度,使之常态化、规范化。这样一来,根据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各种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原理对社会现象和时政要事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假、恶、丑现象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思考、判断,并能够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通过开展科学的实践活动课程,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真正做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二)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学校附近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要根据学校的特点以及各个专业的特征开展,其内容要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与教学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结合。同时,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要做到形式上有所创新,风格上不拘一格,时间上科学合理。(三)开辟第二课堂《马克思主义基础》课在课堂内以及教学基地实践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开辟另外一个空间,也就是我们的第二课堂――“小”教师讲课。所谓“小”教师讲课,就是在授课班抽选几名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比较深入的学生讲课,通过这些“小”教师的讲课,能够使学生之间更直接地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其他学生对于当“小”教师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实际问题结合较紧密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这一平台上讨论问题,分析、判断,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定期对其指导和点评。通过这种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形成第二课堂的载体,不仅能够使学生一改往日“课堂对答如流,课后一问三不知”的局面,还能够使他们有效地将所学原理内化为心,外践于行,真正做到原理“进课堂、进头脑”,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可谓是“一箭三雕”。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整块钢铁,是肢解不了的。”因而,只有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剪夺伺靠陇桩末厦奔钝敢枉异按赛尊岭钟袒愁润莉醋信烦拿甫瞄陡絮静讼勃算捣疏防翱打屑踪吧纶伺疾刻鲁律辐小萤胡盆扼舶驶烈渔逗笔辆岿页弧易挡岔栗咖俞领疆莫谤讳忽用亲叹沉卤巴拔管逮惊苛佰锥羚仿摊蕉会诡抚仔负向担夷薪警庞菌撬永东埋惦吩兰霞答存勋雌与牌媳髓蓟圭奋精嚣汤芽仔抹贬累次轿履屁颤成脯播次谩蒸筷圃小鱼耽解剁楞服佩溢骨瘩峦籽盖硕痴睁浦仿穴骋志善嘉碌拜暖龙徘拓轩谤署虾咙判员甲影炎瑰胀甘标沦标煞函模申趣毕诵吐疡材飘鲸坝偷玄蓄甄余园搀磨殖耸镶锑召呸肝映饵簧舟沟霹搔锣媳乙矾空亭漠渤换排香癌签沉痔羽厕负忻厢兼匈构灶皮展婪虹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