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2016年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青岛4中徐崇山一、明朝的建立1.年,朱元璋称帝,定都(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1368应天府2.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温故而知新2.地方中央1.取消,设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废除制度和中书省,提升的职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3.把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行中书省三司丞相六部大都督府二、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4.司法上:设立机构。①目的:监视官民。②概况:朱元璋设立,明成祖成立。③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④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厂卫锦衣卫东厂5.文化上:八股取士。科举考试文体只允许写八股文。1.背景:明朝提倡。2.变化:(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2)答题:以朱熹的《》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3)文体:。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三、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尊孔崇儒四书五经四书集注八股文四、明朝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了原产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成为丝织业中心。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南美洲苏州景德镇北京导入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同学们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一、郑和下西洋读文本郑和下西洋第一自然段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有那些?条件:目的: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明成祖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扬威国外和经济贸易)明成祖提高我朝威望,也别忘了找惠帝!遵命!材料阅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找惠帝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惠帝朱元璋之孙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次数:7次郑和的宝船特点:规模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浩大的船队猜一猜: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从后三张邮票能看出: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第二张:郑和到达占城(越南);第三张:郑和到达阿拉伯;第四张:郑和到达非洲;刘家港刘家港占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今江苏太仓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红海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占城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蒙巴萨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规模大,货物多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榜葛剌进麒麟图》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物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相关史事明《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意义: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答: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相关史事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动脑时间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客观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造船水平的高超;(3)指南针的发明并使用于航海事业、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1)郑和是下西洋的合适人选;(2)统治者的支持。主观条件:目的时间/次数规模/人数装载物品用途到达范围意义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1405--1433年/先后7次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盛况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金银货币。物品用途: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当堂小结拓展阅读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取海外的奇珍。(扬国威和经济贸易)3.概况:时间货物盛况活动1405——1433年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以及金银货币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回国时,一些国家派使者随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归结知识点4.地位:郑和的远航,长,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5.意义:增进了中国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时间规模亚非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什么是倭寇?)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什么是倭患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倭患”是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日本武士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当时有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强盗。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相关史事2.抗倭经过(戚家军)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戚家军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相关史事鸳鸯阵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qí]编》戚继光像材料研读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答:这首军哥说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也表达了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寇誓不罢休的决心。因此这首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保卫国家以及面对困难好不退缩的坚强意志。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戚继光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问题思考明中期海防松懈,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商经常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民族自卫战争。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武士和奸商。2.背景:(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日本海盗、奸商归结知识点3.经过:(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被人们誉为戚家军。(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两地的倭寇,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