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摘要:毫无疑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里,很多人在高兴之余也不免会产生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是怎样进行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社会分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怎么样……等等不一而足。为此,本文主要从读者有疑问的地方写起,将本文大致分为三部分:亦即首先介绍一下社会分层的概念;然后阐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以及为什么这样划分;最后针对当今的社会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一点评价。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进行阐述时,我会进一步选取当代两个比较有影响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简要介绍,最后再一一对应着进行相应的点评。关键词:当代社会;社会分层;分层原因;分层影响正文:社会分层的概念:众所周知,无论是介绍科学知识,还是日常与人打交道,首先都离不开对所要说明事物的具体介绍,以增强认知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而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的核心领域,对他的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会在进入正文之前,大致介绍一下什么是社会分层。根据《社会学教程》介绍:(1)所谓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分层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专有名词,常常与阶级、阶层同义,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前甚至有替代,淡化阶级概念的学术倾向。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现象,后来在国家正确引导下才慢慢走上正轨。简而言之,(2)社会分层概念的实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利益关系及其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观念反映。尽管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之上,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以阶级划分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以财富,权力,声望,划分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以及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依旧对我国学者研究社会分层提供了借鉴意义。社会分层现状:当代中国介绍社会分层现状的理论比较多,在此我谨选择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进行介绍。李强在《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一文中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发现现在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而且认为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他使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测量全国就业人口,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是一致的,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型的一横,而丁字型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该直柱型群体是由一系列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3)根据调查显示:丁字型社会结构反映的是中国城乡分野的现实——构成丁字型结构一横的,是巨大的农村社会阶层;而构成丁字型结构一竖的,则更多地是城市的社会阶层。除此之外,李强在《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一书中也介绍了一种“资源分层观”的社会分层理念:书中主要阐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分层观。一种是定性的阶级划分思路,一种是定量的层化思路。前一种思路假定,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状态:(4)某些人占据资源,其他人不占资源;占据资源的人利用其资源优势控制没有资源的人,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原因。相反,后一种思路假定,社会上的人都占有资源,其差别是多少问题。无论是哪一种观点,其最终的落脚点都离不开资源,因而我姑且将它称为“资源分层说”。另外,在当代中国比较受欢迎的还有陆学艺的“十大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5)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的基本判断。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6)十个社会阶层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营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和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社会分层的原因分析: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的阶层分化。2.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3.经济全球化下对外开放的实践推动作用。4.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作出的政策的影响。5.收入分配政策的变革带来的变化。6.学者们针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现状所做出的理论总结。7.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城乡分隔、地域分隔现象造成的影响。……(7)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是向上流动的机会更加平等的社会。究竟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是按哪一种思路去研究呢?上述两种分层方法哪一个更有道理呢?它们又都有什么优缺点呢,下面我将根据目前我国现状以及中西方学者的研究理论,对此做一下简要点评。评价不足:限于篇幅原因,在这里我谨谈一下我个人觉得上述分层理论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暂不评价。不可否认,李强所提出的倒丁字形社会分层结构以及用占有资源的多寡进行划分阶层的作法是比较正确的,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社会分层现状的,但依旧不乏一些不足。首先,他提出的倒丁字形社会分层理论是完全建立在对被调查对象社会经济地位测量与分析的基础上的,我认为导致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原因众多,他以其中一个因素(经济)就断然判定我国的社会分层体系就是这样的,有以偏概全的嫌疑,难以保证其观点的正确性;其次,对社会经济地位进行测量时,尽管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测量技术以减小误差,可是对其具体划分标准的评判上依旧难免带有评判者的主观好恶,因而建立在对该标准以及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结论也就无法保证其真正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了。(8)最后,就是他认为产生倒丁字形社会分层结构的直接原因是城乡户籍分隔,在他看来由于户籍的限制,城乡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很少进行联系,这与我国目前现状不太相符。另外,我认为他提出的“资源分层说”也有待商榷。首先,以资源多寡进行社会分层的方法有点类似于以生产资料占有多少划分阶级的方法,这无异于是鼓励占有资源优势的人对缺乏资源优势的人进行更进一步的“剥削与压迫”,其结果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危及社会稳定;其次,资源并不属于每一个单独的各体,而是属于全体国民,这种以资源占有多寡划分的方法无疑是鼓励人们将国家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其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国家因缺乏必要资源而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正常国家职能,这将使国家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最后,资源占有多寡的评判是一个相对比较主观的话题,缺乏或者很难找到一个客观标准进行评判,其最终评判结果难免带有比较浓重的主观色彩。另外,看了陆学艺等专家详尽罗列的“十大阶层”,我觉得其观点依旧存在争议。首先,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凸显阶层的分化,而恰恰是要淡化和模糊阶层意识,信奉人人生而平等,而非刻意制造人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舆论;其次,社会公平不仅应普遍存在于理论中,实践中也应如此,所谓的阶层之说,是后天人类自行贴上的标签,这种标签是附着物,是衍生优越感和自卑心理的催化剂,非但无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相反还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制造出严重的群体沟壑;最后,制度设计要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而非故意宣传人们之间的差别与对立面,人人均需按照统一的牌理出牌,社会才可能真正走向和谐,倘使像专家所建议的那样,我们总是在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那么就难免因人而异,在制度的设计上,有了轻薄和厚重之分,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有了多重的执行标准。甚至得专门为着某个群体,去制定条例和规章。这样做,不仅会让公共管理部门感到烦琐、累乏,也会阻碍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朝前发展的进程。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因所处阶层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等的对待,是社会成员的普遍向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有不合适之处还望批评指正。可行性建议: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要始终不渝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3.加强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4.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5.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与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城乡社区建设。6.深入收入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7.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8.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10.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总结:纵观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理论,专家观点多的不胜枚举,如何才能在众多观点中进行正确选择,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因而,我们在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各家观点,对其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取其所长;同时还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切不可人云亦云。另外就是,要有质疑精神,不要盲目迷信权威,专家也是人,但凡是人都难免会犯错,因而不要盲目相信专家是万能的,要学会质疑。参考文献:(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3).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4).李强:《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6).陆学艺:《十大阶层说理论》(7).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8).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