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城提升改造规划解读(一)2014-09-0918:15:17来源:盐津县委宣传部作者:--点击量:41建设新区改造老城组团发展———盐津县城提升改造规划解读(一)规划是先导,是战略,是指南。近日,盐津县政府召开会议评审《盐津县城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改造规划》,决心采取多项措施通过不懈努力把盐津县城提升打造成宜居的城市生活区、宜游的旅游目的地。盐津县城位于昭通市北部,是盐津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豆沙关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接待基地;是昭通市北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基地,昭通市“空铁水路联运工程”、昭水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滇东北货物流通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之一;是云南桥头堡建设中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云南省八大物流基地之一。但地处关河深切的“V”型峡谷地区,周围地形十分复杂,地势山高坡陡,两岸建设用地都非常有限,诸多因素决定盐津县城只能沿关河两岸纵向发展。-------发展现状盐井老城区历史悠久,历来都是县城人口密集区、商贸繁荣区。但随着时间推移,城镇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空间面积狭小、建设用地紧缺、人口稠密拥挤、建筑零乱密布、房屋质量普差、基础设施不足、地质灾害频发、安全隐患很大、公共休闲无奈、街道景观单调”等现实问题十分严峻,难以承载的压力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黄葛槽片区成功建设,县城空间面积得到一定延展,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在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人口合理转移、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其他同类地区同类城市相比,盐津县城的基础建设、城市功能、风格风貌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特别是近年来,流动人口加速增长,盐津县城现状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因此,进一步拓展盐津县城发展空间和提升县城建设质量势在必行。-------发展目标围绕“做大县城”的目标,盐津县城总体上呈现“一河、两岸、四组团”的空间布局形态。“一河”,即纵向贯穿规划区的关河(母亲河),是赋予县城生气和活力的重要元素;“两岸”,即关河两岸,是县城建设用地的主要依托;“四组团”,即盐津县城由盐井老城片区、黄葛槽片区、黄毛坝片区和水田坝新区四个城市片区构成。盐津县城建设用地面积将从1.76平方公里扩大为6.58平方公里。这一空间布局可概括为“一城四组团”的发展构架。据此统一规划,有利于按照21世纪现代小城市设施标准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有利于吸引周边产业向县城集聚,有利于扩大第二、三产业的聚集规模,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有利于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益,有利于使盐津县城发挥经济辐射作用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真正成为带动全县发展的“发展极核”。-------发展思路结合实际,盐津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优先发展水田新区、同步改造盐井老城片区和黄桷槽片区、围绕做大物流产业加快发展黄毛坝片区”的发展思路。其中:改造盐井老城片区,重在根据商业服务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的现状特点,对重点街巷、传统商业区进行保留或更新改造,并积极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努力建成盐津县城的“传统商业区、金融服务区、居住综合区”。改造黄葛槽片区,重在依托已经十余年规模基本成型的建设,继续加强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和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努力建成盐津县城的“文化、娱乐、商业、居住综合区”。做大黄毛坝片区,重在结合火车站的建设,配套现代物流、新型工业、仓储用地,努力建成盐津县城的“现代物流业、新型工业区”。发展水田坝新区,重在拓展发展地域空间,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公共设施,合理布置党政机关和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同时建设居住区、城市公园、客运中心等以满足群众居住需求、休闲需求、出行需求,并增强金融、现代商业等功能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努力建成盐津县城的“行政、商业、金融、文化、居住综合区”。目前,黄葛槽片区新型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老城区综合提质改造加快推进,黄毛坝片区建设正加紧启动,水田坝新区开发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