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地壳运动与变化》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地壳运动的特点及板块构造学说;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和演示褶皱、断层的形成,从而理解内力造成地表形态变化,以及有关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地壳物质一直处于不停运动状态,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观。二、教学重点:地壳运动。三、教学难点: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讲解法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从成语“沧海桑田”的意思引入地质作用的概念。(人为的和自然的)2、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2(放幻灯片、学生活动)(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动的,它一直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把这种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力称为地质作用。(转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质作用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地壳运动。二、进行新课:(一)、地质作用:1、(幻灯片呈现地质作用概念)地质作用是因自然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这里,强调关键词“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内部结构”2、(学生观察思考:放幻灯片--火山喷发和流水侵蚀)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几种类型。3、(得出结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4、(比较、填表)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对地表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1、(学生观察思考:放幻灯片--模拟张裂、碰撞、隆起、凹陷动画)地壳运动的方式从方向与地表的关系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2、(归纳总结)地壳运动方式类型对地表的影响水平运动张裂、碰撞裂谷、海洋,褶皱山系升降运动隆起、凹陷高低起伏、海陆变迁3、课堂提问A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B、湾海峡是怎样形成的?3C、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近200万年以来的平均扩张速度每年2厘米~5厘米,它的北段已经裂开了一道窄的海道(红海)。照此下去,1亿年以后新的大洋将会在这里产生。红海和东非裂谷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三)、地质构造:1、(放幻灯片呈现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强调关键词变形、变位。2、(放幻灯片呈现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褶皱和断层。3、(放幻灯片模拟动画演示—褶皱的形成)当岩石水平方向的岩层受到挤压时,就会发生弯曲变形。褶皱的概念。4、(放幻灯片模拟动画演示—褶皱的拆分)岩层弯曲时,某些部分上拱、某些部分下凹,上拱的部分叫做背斜、下凹的部分叫做向斜。5、(放幻灯片呈现褶皱图片)褶皱中背斜、向斜初始地形、外力作用侵蚀后的地形。6、(放幻灯片,列表比较背斜、向斜)每一比较内容中用动画模拟演示,由学生观察后得出比较结果。地质构造岩层形态地形外力影响后的地形岩层新老关系背斜向斜7、(观看褶皱景观图片)华山、东非大裂谷8、(放幻灯片呈现断层的概念)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产生断层的两个必要条件—破裂、位移。9、(模拟动画演示—断层的形成)10、(联想)断层会形成什么地形?断层的组合会形成什么构造和地形?11、(模拟演示—地堑、地垒的形成)地堑是两侧地块相对上升、中间地块相对下降的构造,地形上表现为谷地,地垒是两侧地块相对下降、中间地块相对上升的构造,地形上表现为块状山地。12、(观看断层景观录象资料)13、(思考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用一组判断题来解决。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背斜构造处容易找到石油、天然气;B、向斜盆地处容易找到地下水;C、断层线上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所以适宜4修建水库。完成如下练习:(A)选择坝址是建筑水库的关键之一,除地形等其他因素外,下图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答案:(B)水油油气气隔水层含水层水流方向自流井AB(1)利用物理学中的比重(或者密度)知识,分析讨论:为什么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2)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当中积累了许多找水的经验,例如,“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学生活动:背斜储油,向斜储水)514、(得出结论)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地下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转折)了解地质构造的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用途呢?(小结)修建水库、大坝等大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修隧道时若要通过断层,必须采取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讲解)许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有关地壳运动的奥秘,并且对地壳运动的机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四)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学生活动,六大板块识记)(放幻灯片)讲解强调:板块不是地壳,而是岩石圈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单元。板块也不是大陆或海洋,只不过是借用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而已。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板块生长边界,是板块相背运动、逐渐分离的边界。为板块消亡边界,是板块相向运动、逐渐消失的边界。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尤其是消亡边界。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如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幻灯片放映,教师讲解)A.板块张裂裂谷: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东非大裂谷6(生长边界)B.板块相撞挤压山脉(消亡边界)1)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2)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小结)可以看到,由于板块的相对移动,使得地表千姿万态,并且不断变化。(四)、知识结构:外力作用地质作用地震岩浆活动内力作用变质作用升降运动背斜地壳运动褶皱水平运动向斜地堑断层地垒三、巩固练习:练习题见《导学》67页基础达标1-7题。四、课外实践:结合本节内容,专门组织一次对湛江近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海洋: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大西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