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旋回威尔逊旋回:威尔逊按照大洋盆地的生命周期次序,把大洋发展史分为六个阶段。大洋从张开到闭合的整个过程,即是威尔逊旋回。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即大陆岩石圈由崩裂开始、以裂谷为生长中心的雏形洋区渐次形成洋中脊、扩散出现洋盆进而成为大洋盆,而后大洋岩石圈向两侧的大陆岩石圈下俯冲(见俯冲作用)、消亡,洋壳进入地幔而重熔,从而洋盆缩小;或发生大陆渐次接近、碰撞,出现造山带,遂拼合成陆的过程。威尔逊旋回的各阶段特征:阶段实例运动山脉沉积火成岩变质程度胚胎期东非裂谷上升断块隆起很少拉斑玄武岩溢流,碱性玄武岩中心轻幼年期红海、亚丁湾上升和扩展断块隆起狭窄陆棚,蒸发岩拉斑玄武岩海底,玄武岩岛屿轻成年期大西洋扩展洋中脊广阔陆棚,冒地槽型沉积拉斑玄武岩洋底,碱性玄武岩岛屿轻衰退期太平洋挤压岛弧岛弧,优地槽型沉积安山质火山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深成岩有些终了期地中海挤压和上升年青山脉蒸发岩、红层,碎屑岩岩楔安山质火山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深成岩可观的遗痕(地缝合线)喜马拉雅挤压与上升年青山脉红层很少重大的大陆裂谷变成大洋裂谷①胚胎期:大陆受到拉张,岩石圈变薄,地表张裂,形成大规模地堑或地堑群,同时沿断裂有广泛的火山活动,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其现代的代表是东非裂谷带。②幼年期:大陆继续拉张,岩石圈开裂,地幔中岩浆沿裂开处涌出,开始形成洋壳,此时海洋初现,呈狭长形盆地,如现今的红海和亚丁湾等。③成年期:断开的岩石圈进一步扩张,形成广阔的大洋。大洋中部出现洋中脊,大洋两侧对称地发育了稳定大陆边缘,并堆积了巨厚的海相沉积物。海洋边缘出现俯冲、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扩张。现今的代表是大西洋。·④衰退期:沿着稳定大陆边缘与洋底的交接带,洋壳由于在生成数亿年后逐渐冷却、变重而下沉;而在稳定大陆边缘本身因巨厚沉积物的覆盖不易散热,这里的岩石圈不断受热膨胀,变轻。由于两侧的比重及岩石力学性质的不同,在交接处必然发生断裂,导致重的洋壳向轻的大陆壳下俯冲。当今的实例就是太平洋。⑤终了期:大洋板块进一步俯冲,使海洋面积缩小,成为残留的狭窄盆地。在海沟附近,洋壳在俯冲时被刮削下来的物质堆积成楔状地质体,称为增生楔。此时,伴有强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现代的实例就是地中海。⑥遗痕:海洋消失,大陆相互碰撞,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变形,隆起成山,并出现广泛的地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现代实例就是喜玛拉雅造山带。wilson6[1].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