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动物的采食量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目的要求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内容第二节采食量的调节第三节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其调控技术第一节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一、采食量的概念二、采食量的表示方法三、采食量的意义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内(24h)采食饲料的重量。(一)随意采食量(VoluntaryFeedIntake,VFI)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VFI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映,是动物的本能。一、采食量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二)实际采食量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三)规定采食量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一、采食量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二、采食量的表示方法(一)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通常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但因饲料干物质和营养浓度不同,故采食量相同,并不意味着摄入的养分数量相同。(二)用能量的摄入量来表示将影响采食的各种因素与能量的摄入量建立回归公式,可以预测采食量。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一)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二)采食量是配制动物饲料的基础(三)采食量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依据(四)采食量是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三、采食量的意义第二节采食量的调节一、参与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器官二、参与采食量调控的化学信号三、采食量的调控方式四、各种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的异同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一、参与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器官(一)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rm,CNS)是调节采食量的关键,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控制采食量。1.饱中枢:抑制摄食的中枢,饱中枢兴奋时,饿中枢受到抑制,动物产生饱感,采食停止。2.饿中枢: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饿中枢兴奋时,动物的食欲旺盛,刺激采食。人们通常把饿中枢和饱中枢合称为摄食中枢。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二)感觉器官动物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到饲料的色、香、味、质地、声音,从而参与采食量调控。其中味觉器官对采食影响很大。一、参与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器官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三)消化道1.机械受体通过胃肠道紧张度、体内温度变化等来调节采食量,其中,胃肠道紧张度最重要。(1)胃肠道紧张度动物胃肠道中存在压力受体,能够感受紧张度变化。并将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饱中枢,控制采食行为。一、参与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器官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2)体内温度变化动物体内广泛分布着热敏感受体,能够感受体温而调控采食量热稳衡理论体内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体内温度降低,采食量提高一、参与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器官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2.化学受体3.肝脏和胰脏4.肌肉和脂肪组织一、参与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器官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二、参与采食量调控的化学信号(一)化学因素消化道食糜成分和吸收的养分通过其浓度的变化,参与采食量的调节。调控采食量的化学因素有: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游离脂肪酸、渗透压、pH值、激素等。其中葡萄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是最重要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二)激素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胆囊收缩素等二、参与采食量调控的化学信号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一)短期调节采食量的短期调节主要控制每次采食的开始和终止。通过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来实现。(二)长期调节用脂肪稳衡理论来解释采食量的长期调节机制。动物采食是为了保持体内有一定量的脂肪储备,若动物体脂处于亏损状态,则动物的采食量趋于提高,以弥补体内脂肪的损失。三、采食量的调控方式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一)共同点猪、禽和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调控都由中枢神经统一控制,(二)不同点猪:化学调节为主;禽:化学调节为主,为能而食;反刍动物:能量浓度低物理调节为主;能量浓度高化学调节为主四、各种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的异同二、提高采食量的调控技术第三节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其调控技术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一)动物因素1.遗传因素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故在以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为选择性状时也提高了采食量,这也是猪易过食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鸡早、晚采食较多;猪主要在白天采食;草食家畜白天、晚上都采食。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2.生理阶段妊娠、泌乳和产蛋能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3.生理状况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出食欲下降。动物过度疲劳,采食量也会下降。4.感觉系统感觉系统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听觉——鱼;味觉——猪;视觉——鸡。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二)饲粮因素1.适口性▲(1)定义: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动物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或饲粮的综合反应。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2)对慢性咀嚼动物影响特别大,猪、反刍动物比较敏感。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3)饲料的滋味包括甜、酸、鲜和苦四种基本味。●许多动物均喜好甜味;●猪、牛特别喜爱甜味;●鸡怕酸,不怕苦。(4)饲料的香味来自许多挥发性物质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2.能量浓度饲粮能量浓度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恒温动物要保持能量的平衡,即:采食能量=散失能量+产品能量●家禽具有较强的“为能而食”的本领●饲粮能量浓度高,降低采食量;能量浓度下降,提高采食量。●生产中要保持饲粮中适宜的能量浓度。●通过改变能量浓度来实现对采食量的调控,进而调控动物的生产性能。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3.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1)蛋白质●蛋白质缺乏会引起采食量下降;●蛋白质过高,也会降低采食量。(2)氨基酸●饲粮氨基酸的含量和平衡情况,都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4.脂肪对于反刍动物,饲粮的脂肪含量高,会干扰瘤胃的正常功能,大大降低采食量。单胃动物能够耐受更高水平的饲粮脂肪,但随脂肪水平提高,采食量也会大大下降。5.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和消化率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6.矿物元素和维生素⑴任何矿物元素的缺乏,都会造成采食量的下降。⑵维生素过多或缺乏,都会造成采食量下降.⑶硫胺素、叶酸、泛酸、食盐、锌的缺乏和钙、碘、铁、锰的过量造成动物采食量下降。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7.饲料添加剂⑴饲粮中加入少量的抗菌素,可提高动物采食量的7%-15%;⑵大量添加尿素会降低采食量;⑶风味剂,提高动物的采食量。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流、光照、饲养密度、有毒有害气体及应激状态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四)饲养管理1.饮水水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饮水得到保证,采食量才能达到最大。2.饲喂方式和时间(1)自由采食、少喂勤添可提高其采食量。(2)饲喂时间:鸡早、晚采食较多;猪主要在白天采食;草食家畜白天、晚上都采食。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3.饲料形态(1)对单胃动物,颗粒料可提高其采食量;(2)对反刍动物,粗饲料磨碎或制粒,可增加采食量;(3)任何降低饲料粉尘的方法均可提高采食量。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4.饲喂的连续性如母猪妊娠期的采食量不仅影响妊娠期母猪的增重、胎儿的发育,也会影响泌乳期的采食量,从而影响产乳量。因此,应从全局的观点来决定动物各阶段的采食量和饲养方式。一、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一)提供营养平衡的饲粮(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1.选择适当的原料2.防止饲料氧化酸败:添加抗氧化剂3.防止饲料霉变:添加防霉剂4.添加风味剂甜味剂:蔗糖、糊精、果糖和乳糖;香味剂:乳香味、香草味等。(三)改进饲养管理技术,降低应激反应。二、提高采食量的调控技术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思考题1、采食量、适口性的概念。2、影响采食量因素有那些?3、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动物的采食量?4、采食量的调节方式。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