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mp3〖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6分)合作探究答: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景色宏伟壮丽。(2分)“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2分)“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也寓景于情,隐含自己漂泊无归的感情。(2分)格式:总括效果+分别阐述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析。(5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此联中,“诗眼”是哪两个字?有何效果?一题多变•“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景: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诗歌赏析•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析。(5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背景资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诗歌赏析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析。(5分)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2分)“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1分)“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2分)格式:总括情感+简析追问:概括最后一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涕泪”的原因是什么(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答案: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悲伤沉郁。引题写景个人景况国事艰难广阔胸襟意境宽阔宏伟交代背景宽阔广大凄凉落寞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旅夜书怀(唐)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点拨:通过诗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1、通过“旅”字看背景:2、通过“夜”字察实景:3、通过“抒怀”悟实情:旅1、通过“旅”字看背景:旅行在公元764年,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五律《旅夜书怀》即作于765年秋在渝州(今重庆)到夔州的途中,书写了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情怀。写作背景夜2、通过“夜”字察实景所见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书怀3、通过“抒怀”悟实情:抒情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问题探究1、诗歌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3分)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4、.概括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阁夜》问题探究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课后探究·讨论二)2、“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4分)《蜀相》问题探究《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其效果。答:“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其效果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问题探究1、诗歌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1分)描绘了雄浑壮阔的景象,(1分)反衬出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心境。(1分)(描绘画面1分,点出画面特点1分,情感1分)。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反语,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凄苦无助,愤激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问题探究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采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1分)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1分)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1分)(答出一种即可,答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也可)4、概括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羁旅之怀油然而生。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是孤单凄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反语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直抒胸臆凄苦无助愤激不平------名岂文章著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实非己愿,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官应老病休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排挤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飘泊的主要原因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感慨今昔,引归自身遭遇,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感慨。主旨明示: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阁夜》问题探究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课后探究·讨论二)2、“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4分)“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整首诗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课后探究·讨论二)思想情感炼字型“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1、“催”字是催促之意。2、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3、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说说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中“寒”字为什么用得好?1、“寒”字既写了天寒,也写了诗人的心寒。2、漫天的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3、表达了客居天涯的凄寒。炼字“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炼句型1、首联描绘了景物关键词+概括词。2、构成了黯淡灰涩、凄冷孤寂的意境。3、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创造的是种怎样的意境?说说其妙处。练句题1、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2、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3、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