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进展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开华OneBeltandOneRoad“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自2013年9月,中国首倡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已经历时三年,其进展如何?对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前言一、“一带一路”概说三、“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二、“一带一路”倡议新进展第一部分“一带一路”概说(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二是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方略,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常态平稳增长的“软着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增长。这就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和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增长点。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三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这种原油进口格局与近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我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原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过了纯商业的范围,甚至成了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近年来美俄因乌克兰局势而交恶掀起的原油价格较量,就是最新的明证。自1996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飙升,进口主要来源地却愈趋集中。据海关统计,2003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进口原油从9100万吨逐年增加,到2009年突破两亿吨大关,2013年达到2.82亿吨。原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国家、非洲的苏丹等地,原油进口来源地区比较集中。原油进口量的8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外依存度高达58%,当今国际原油市场深受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原油进口国的原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原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我国原油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和马六甲海”,在中东局势动荡、美国插手南海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潜在威胁加剧。开辟新的原油供应国或地区,开通新的安全输送管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四是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冲,中美争夺亚洲主导权在明争暗斗。“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美国为了面向发展迅速的亚洲扩大出口,强化在该地区的外交基础,奥巴马政府将TPP作为亚洲再平衡战略的核心。奥巴马总统表示,“这是表明我们而不是中国在制定21世纪规则的机会”。“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五是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二)一带一路的愿景共建“一带一路”,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合作方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二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要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尽早建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达到一个新水平,彼此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使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通过“一带一路”把中国投资过剩的产能释放到国外;把中国如饥似渴的消费能力,通过“自贸区”吸收到国内来;把过往中国人民盲目乱窜的巨量货币,通过“股票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去;把中国无处可去的外汇储备,通过“亚投行”投资到同盟国去;把不能适应全球一体化竞争环境的企业都引导资本市场锻炼去。(三)一带一路的性质1、丝绸之路不是什么(外媒评论)(1)中国很有技巧地展示其积极和平的方案,强调双赢理念,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这样做可部分抵消因东海南海问题、军队现代化和中方新公布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而产生的外部压力。(2)使用“建议”、“愿景”和“框架”,而不是“战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强调这个概念没有政治目的,也不是对他方施加压力的政治工具。中国官方没有公布丝绸之路包括的国家名单,也未阐述有关细节的践线图,说明这不是中国单方面施加于他人的方案,而是建立在他国自愿参与的基础上。不同于美国的TPP(现已解散)、欧盟、上合组织等。。(3)丝绸之路计划不是任何一种针对有限国家的单向发展援助计划。在这个意义上,该计划不是附条件赠款和旨在增强中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策略。(4)丝绸之路没有单一的起点,因此不是仅仅发展中国西部的手段。2、一带一路是什么(1)“一带一路”是一个和平的、包容的、相对松散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软硬机制的建设等为国际合作建立平台。行动蓝图清晰地阐述了中方希开展合作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贸易,确保中国产品大规模出口,进口亟需的原材料和新技术,通过建立自贸区、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扩大经济合作领域等方式减少或消除障碍,从而促进中国对外投资。在金融合作方面,中方设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等机构,从而刺激投资,并消除限制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方面的瓶颈。(2)一带一路是一个促进中国整体发展的规划。在中方公布的一带一路文件中,涉及中国境内外,几乎包括中国所有省份、主要城市、内陆和沿海地区,说明该计划旨在促进中国整体发展。计划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亚、东南亚、俄罗斯、欧洲(包括波罗的海)、波斯湾和地中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中国沿海、南中国海、太平洋、印度洋和欧洲的港口,涉及地区范围之广,说明该战略是中国对美国亚洲战略的回应。第二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进展“一带一路”自2013年提出,2014年成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完成顶层规划设计,2016年以来,“一带一路”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杨洁篪表示,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的国际合作共识。(一)政策层面进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国内外层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进展。国内方面:“一带一路”顶级战略规划已经出台,中央和部委层面各项具体推进措施不断出台,大部分“一带一路”省市已经出台“一带一路”专项政策,国务院、发改委等13个部门、商务部、香港特区政府均已设立“一带一路”专门机构。国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访问了37个国家(亚洲18国、欧洲9国、非洲3国、拉美4国、大洋洲3国),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完成战略对接,达成联合声明、双边协议/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谅解备忘录、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合作规划纲要等成果。马来西亚、新加坡、联合国等均已设立“一带一路”相关机构。(一)2013年9-10月: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概念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期间,在印尼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一带一路”,2015年3月出台“一带一路”整体发展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北线、中线、南线:北线主要为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线主要为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南线为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带”主要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线:第一,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第二,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路”主要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包括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二)2013年11月: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一带一路”又成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其中“一带一路”为对外战略。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未来发展规划,“一带一路”仍将是2017年发展重点。(三)2014年12月:丝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