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孔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钱长开(2010.12.24)儿时,常跟大人们喊“批林批孔”,问之何谓林、孔,林主席,孔不知;长大以后,在了解新文化(五四)运动时,孔子也是批判的对象,为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9年到1976年这短短57年间,死去近2500年的孔子在新旧两个社会被批斗了两次14年,难道传承中国历史的孔子思想、名扬海内外的“仁、礼”之仪真的是被否定、批判、声讨的对象吗?近期,我有幸看了鲍鹏山先生的“百家讲坛”并拜读了由此改编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使我深受感触。孔子生长在动荡的春秋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制度向封建制社会制度过渡时期,当时奴隶制社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机器不能运转、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怎样让社会稳定,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是孔子毕生所寻找的,所以他博览群书、周游列国,形成了以“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核心的孔子思想,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并著书立学、广收门徒,宣传其儒家学说,进而实现其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虽然孔子没有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而且在他死后不到三年,中国社会进入到更为惨烈的战国时代,又遭焚书坑儒之难,但有为之君如汉武帝、唐太宗等都把孔子思想作为治国教科书,中国逐步发展出一种和谐的社会,追求智识、崇尚智慧的稳定、健康文化。直到1919年,从鸦片战争以来的80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与屈辱,别说八国联军,就连一直推崇我国的小日本都骑到了我们头上,内忧外患、割地丧权对我们民族心理伤害是巨大的,至今尚未愈合,是传承中国历史、领先世界2000多年的孔子思想、文化落后了吗?不是,是人家更好的运用了孔子思想,更系统地发挥了孔子文化的作用,而我们却反反复复、患得患失,一时要继承一时要否定,还把一些本不属于孔子思想的、不利于统治者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如“吃人的礼教”、“奴隶道德”、“三纲五常”等归罪到孔子头上,特别是明末和清康乾之后,整个中国社会进入到沉迷于享受、不思进取的萎靡状态,以至于逐步走向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造成社会动乱、遭别人凌辱,进而使中国走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时四年新文化运动把中国的落后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孔子,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十年动乱时期的批孔,先不评价是否,单就给社会造成的伤害吾辈有目共睹,工人、农民不生产,整天搞运动,破四旧,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物质匮乏;学生不上学,搞串联,文化知识得不到提高,精神封闭;再加上政治路线不明朗,孔子所提倡的“仁”、“礼”一无是处,试问社会如何发展,这显然也是错误的。好在经过拨乱反正和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归根结底是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和文化,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到了适合我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孔子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就要在我们这个时代实现了。现在,我村正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物质条件大幅度提高,但社会利益冲突较大,不少人唯利是图,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心和对他人甚至父母兄弟的关爱意识越来越淡,道德思想行为标准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孔子思想或流于形式或逐渐丧失,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新农村建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孔子的思想、文化并没有过时,更不是被否定、批判、声讨的对象,而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对孔子思想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在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坚决执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弘扬孔子思想,为建设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