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2017-全球化智库CCG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一、调查群体的基本情况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问题与需求三、关于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ReportOntheEntrepreneurshipofChineseCollegeStudents(2017)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创新创业成为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战略选择。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随后,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各级政府围绕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落实中央简政放权的各项政策方针,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的活力,调动了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高校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2017)No.1009.20172为了探究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寻找影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困难,发现促进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办法,全球化智库(CCG)于2016-2017年分别对国内100所高校(包括重点高校、地方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等)及2797位学生(包括高职高专生、本科生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开展了问卷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发展,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专家学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注:本报告中提到高校学生和高校仅指参与调查的样本群体,正文中不再赘述。一、调查群体的基本情况(一)高校样本特征:调研高校覆盖了“211”高校、“985”高校(非“211”)、地方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占多数;综合类高校占比超过一半。调研高校覆盖了四大类:地方本科高校比例为51%,“211”高校占比为15%,高职高专占比为28%,“985”高校(非“211”)比例最低,为6%。可以看到,参与调研的高校群体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主,基本符合当前我国高校的分布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多在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较“985”“211”等高校更具有地方特征和区域色彩。从学校类型看,综合类高校占比超过一半,达52%。财经类高校比例达到17%,理工类占比15%,医药类高校占比最低,所占比例为1%。3(二)高校学生样本特征:男女比例接近1:1,北京、浙江、江苏、上海、河北参与调研的学生位居前五,本科生比例接近7成,大一、大二学生占比接近一半,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生位居前三。高校学生样本中,男性比例为48.84%,女性比例为51.16%,男女比例接近1:1。0.00%15.00%30.00%45.00%6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综合财经理工文艺、师范其它农林水利医药4参与调研学生的高校所在城市中,北京、浙江、江苏、上海、河北位居前五,反映出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群体既与区域内高校分布的数量有关,也与当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相关联,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都是全国高校最集中的区域,在区域创新经济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本科生比例接近7成,占比67.36%,硕士研究生占比为14.73%,其次为专科为15.30%,博士研究生占比相对较低,为2.61%。男,48.84%女,51.16%0.00%5.00%10.00%15.00%20.00%北京浙江江苏上海河北安徽广东内蒙古河南山西湖南广西湖北山东天津陕西福建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江西重庆云南甘肃新疆贵州香港台湾西藏海南国外5大一、大二学生占比接近一半,其中大一学生占比最高,为26.03%,大二学生占比为23.49%。本科生阶段各年级关注创新创业比例呈阶梯下降趋势分布,研究生阶段关注创新创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研一。可以看到,随着学业、年级的进阶,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创新创业比例的下降虽然与就读总体人数的缩减有关,但硕士阶段的比例下降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参与调研的高校学生中,其学科背景以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分别占比为23.24%、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621.49%、15.05%。可以看到,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高校学生更关注创新创业,一方面其专业特征与创新创业关联较大,比如工科偏实用性,技术的创新和孵化更专业,科研成果转化更高效,管理学和经济学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该专业中创新创业的案例也相对较多,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影响较其他专业更为广泛。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问题与需求麦可思研究院通过对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情况的分析发现,五年来大学毕业生从事创新创业的比例平稳上升,从2012届的2.0%上升到2016届的3.0%。而CCG调研发现,意向创新创业的学生比例远高于实际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比例。(一)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对创新创业表示有兴趣的高校学生超过60%,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人数比例位居前三;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因。从调研总体样本来看,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占比为24.56%,对创新创业比较有兴趣的占比为40.58%,两者合计达到65.14%。可以看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下,0.00%5.00%10.00%15.00%20.00%25.00%7点燃了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此外,表示兴趣一般的学生比例为28.42%,不是太感兴趣学生比例为4.79%,完全没有兴趣的比例为1.64%。对非常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学生群体从专业分布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到,各专业中表达对于创新创业意向的趋势基本相同。其中,工学类表示很感兴趣的比例相对于比较有兴趣的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工学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更为显著;经济学类、法学类、艺术学、医学类和农学类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比例高于很有兴趣的群体,此种现象既与学科和创新创业的关联与可实现程度有关,也反映出相关专业学生除参与创新创业以外,其他方面替代性选择会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产生一定影响,如法学、医学等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很有兴趣,24.56%比较有兴趣,40.58%一般,28.42%不是太感兴趣,4.79%没兴趣,1.64%8从选择创新创业的驱动因素看,近半数人(42.08%)认为创新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近三分之一(28.32%)的人认为创新创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10.01%的人认为创新创业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经济收入因素虽然位居第三,但与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相比仍有差距,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创新创业的本质所在。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工学类管理学类经济学类理学类文学类其他类教育学法学类艺术学医学类农学类很有兴趣比较有兴趣0.00%10.00%20.00%30.00%40.00%50.00%9(二)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情况较好,近八成表示了解;创业团队和个人能力被认为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就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来看,8.44%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占比为25.56%,了解程度一般的比例为44.69%,17.48%表示不太了解。可以看到,高校学生接受新想法新观念相对快速,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以及大量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创新创业活动等大量的宣传,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好,近八成受调查高校学生表示了解。从创新创业应具备的重要因素来看,创业团队和个人能力被认为是高校学生选择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够组建有默契、能力互补的高水平创业团队”,占比为33%。其次是足够强的个人能力,比例为20.49%,其后为有市场价值的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占比16.52%。0.00%10.00%20.00%30.00%40.00%50.00%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10(三)创新创业时间选择:高校学生更希望在大学阶段尝试创新创业,意向选择在大三时期开始创新创业的学生占五分之一;对于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来看,仅有3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需求。意向选择在大三时期开始创新创业的学生为20.81%,意向在大二或大四时期创新创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4.05%和12.62%。结合高校学生样本情况,大多数高校学生处于大一和大二阶段,因此对于个人能力和创新创业需求的匹配评估有所放低,以期能够做好充足准备在大三阶段开始创新创业。此外,意向选择在毕业之后创新创业的学生群体占比29.57%(包括毕业后半年、毕业后3年内、毕业后3-5年和毕业5年之后),其中选择在毕业后3-5年开始创新创业的比例为9.65%,选择在毕业两年内创新创业的比例为7.29%。0.00%10.00%20.00%30.00%40.00%11从对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来看,仅有3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创新创业需求。超过三分之一(35.0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尚不满足创新创业条件,还有30.64%高校学生表示不清楚。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对于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评估相对客观,但同时存在对个人能力低估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补足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短板,让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条件的学生获得可能性,让说不清的学生可以对自身能力与参与创新创业建立基本认知并形成准确的判断。0.00%5.00%10.00%15.00%20.00%25.00%完全满足,7.15%基本满足,27.17%不能满足,35.04%说不清,30.64%12(四)创新创业区域、领域与行业选择:二线城市是高校学生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高校学生更倾向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开展创新创业;高科技行业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意向行业(模式)。在创新创业区域选择方面,49.62%的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为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超过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的比例(32.46%)。面对一线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成本和商业成本居高不下、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等大城市病,以及二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潜在优势,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开展创新创业的比例逐渐增加并超过一线城市。三线城市也正在成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向区域,意向选择三线城市的比例为14.80%。从创新创业领域选择来看,40.51%的高校学生意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意向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以及与自身专业相结合领域的比例分别为18.84%和13.66%,另有13.37%的学生意向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12.91%的意向选择当今热门的方向,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方向的选择相对比较理性,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线城市其他13兴趣及对行业的熟悉度是其选择创新创业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行业(模式)选择具有多元化的特色。在各意向创新创业的行业(模式)中,最受高校学生欢迎的领域是高科技行业,占比达到24.35%,意向选择经营店面进行创业的比例次之,为21.27%,意向在电商、微商领域创业的以15.27%的比例排名第三。此外,意向选择代理加盟和专业服务业的比例也分别达到12.98%和12.94%,意向选择校园服务的比例也达到10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