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略读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略读课下面就如何教略读课,浅谈一下我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一、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其教学目标。(一)选材范围略读课文一般是选择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二)略读课的教学目标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三)编排意图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二、略读同精读的关系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三、略读同精读的区别(一)基本模式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2、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达到口中朗诵,心里思考。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二)主要特征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四、上好一节略读课须遵循原则:(一)弄清略读课与精读课教学的区别。即把精读课学生学到的读书方法用到略读课上,让学生自学为主。对于高年级应多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二)弄清教师的地位。在略读课上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起穿针引线作用,如何能发挥的更好,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弄清,哪些需要你说,哪些是彻底放手的。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要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精雕细刻的精讲细说,强调学生“自读为主”,自始至终要让学生唱“主角”。为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养成能力的目的,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读”为主的原则,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强行“灌输”,要“放下包袱”,充分信任学生。教师在教学前,可先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自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全面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不时地播下思考的“种子”在学生中生根发芽,最后达到“收获”的目的。条件许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辩论,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思维。在辩论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就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备课要扎实。我们在备课设计问题时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另外我们要比学生懂得更多,这也就要求我们备得一定要扎实,别仅仅是停留在教参给的资料中,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把学生没想到的我们要备到。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导轻教。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并不意味着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师退居二线,放任学生。相反,略读课要“略”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和控制。因此教师应下功夫认真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把握准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好问题;安排好重点、难点问题讲解的突破口;甚至要预想到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偏差;同时还要准备丰富的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导”,教师还应策划好课堂教学方法、程度,启发学生思考,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再有,略读课讲究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教的是如何去快速阅读、如何把握文章意思,而不是教学生什么具体的字、词、句等实实在在的考试知识。重导轻教,不是让教师退居幕后,而是要求教师站在前台做导演做指挥家。“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都各占半壁江山。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