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章总则1.1目的为了消除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促进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江苏省建筑施工的现状和特点,特此编写本手册。1.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本手册主要供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单位的有关人员使用。1.3主要内容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十个分部工程的质量通病,它们是:(1)地基与基础工程。(2)主体工程。(3)地面工程。(4)门窗工程。(5)装饰工程。(6)屋面防水工程。(7)建筑管道安装工程。(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9)通风与空调工程。(10)电梯安装工程。1.4编制依据本手册主要是根据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合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现状及常见多发质量问题进行编写的。由于目前国家一些建筑类技术标准正在修编,本手册编写时尚无新版本,使用时,如与新版标准不一致,应按标准执行。1.5使用要求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本手册虽然涉及建筑安装工程十大分部工程的常见多发质量问题,但由于地区、工程及施工人员水平的差异,具体工程中质量通病的发生会有所不同。为了增强质量过程控制的针对性,应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找出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确定质量控制点,参照本手册制定防治对策;并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技术,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水平。第2章地基与基础工程2.1打入预制桩2.1.1桩身质量差1.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2.原因分析(1)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3)钢筋骨架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4)桩身模板差,不符合规范要求。(5)浇筑顺序不当和浇捣不密实。(6)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3.防治措施(1)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2)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3)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4)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5)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6)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8d。2.1.2桩身偏移过大1.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2.原因分析(1)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2)控制桩产生位移。(3)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4)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5)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3.防治措施(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的垂直度在1/200(即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3)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2.1.3桩接头破坏1.现象: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2.原因分析(1)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物、雨水等。(2)焊接质量差,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缝薄弱处脱开。(3)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在锤击作用下产生开裂。(4)采用焊接或法兰螺栓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平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不紧。3.防治措施(1)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2)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禁浇水使温度急剧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3)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4)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5)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2.1.4桩头打碎1.现象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2.原因分析(1)混凝土强度偏低或龄期太短。(2)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网片位置不准。(3)桩顶面不平,处于偏心冲击状态,产生局部受压。(4)桩锤选择不当,锤小时,锤击次数太多,锤大时,桩顶混凝土承受锤击力过大而破碎。(5)桩帽过大,桩帽与桩顶接触不平。3.防治措施(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2)桩顶处主筋应平齐(整),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度一致。(3)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4)根据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的原则,严禁“轻锤高击”。(5)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6)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2.5.2断桩1.现象桩身成形不连续、不完整。2.原因分析(1)拔管时,混凝土还未流出套管外,桩孔周围的土迅速回缩。(2)地下水位较高时,桩尖与桩管的封闭性能差,地下水进入桩管,造成混凝土严重离析。(3)桩距较小时,成形不久的桩身混凝土在邻桩施工产生的挤压和振动的影响下,造成桩身横向或斜向断裂。(4)混凝土未及时补灌,桩管拔离混凝土面时,混凝土面被泥土覆盖而致断桩。3.防治措施(1)控制拔管速度,桩管内确保2.0m以上高度的混凝土,对怀疑有断桩和缩颈的桩,可采取局部复打或反插法施工,其深度应超过有可能断桩或缩颈区1.0m以上。(2)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时,应事先在管内灌入1.5m左右的封闭混凝土,防止地下水渗入。(3)选用与桩管内径匹配、密封性能好的混凝土桩尖。(4)桩距小于3.0~3.5倍桩径时,采用跳打或对角线打的施工措施来扩大桩距,减少振动和挤压影响。(5)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和桩架行走路线。(6)桩身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尽量避免振动和外力干扰,当采用跳打法仍不能防止断桩时,可采用控制停歇时间的办法来避免断桩。(7)沉管达到设计深度,桩管内未灌足混凝土时不得提拔套管。(8)对于断桩、缩颈(严重)的部位较浅时,可在开挖后将断的桩段清除,采用接桩的方法将桩身接至设计标高,如断桩的部位较深时,一般按设计要求进行补桩。2.5.3桩身混凝土质量差1.现象(1)桩身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2)桩身混凝土局部缺陷。2.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搅拌不均匀。(2)拔管速度快,留振时间短,振捣不密实。(3)采用反插法时,反插深度大,反插时活瓣向外张开,将孔壁四周的泥挤进桩身,致使桩身夹泥。(4)采用复打法时,套管上的泥未清理干净,管壁上的泥带入桩身砼中。3.防治措施(1)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按配合比配制,和易性良好,坍落度控制在6~10cm之间。(2)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保持适当留振时间,拔管时,用吊锤测量,随时观察桩身混凝土灌入量,发现混凝土充盈系数小于1时,应立即采取措施。(3)当采用反插法时,反插深度不宜超过活瓣长度的2/3,当穿过淤泥夹层时,应适当放慢拔管速度,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4)当采用复打法施工时,拔管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桩管外壁、活瓣桩尖和地面上的污泥,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必须重合。(5)对于桩身混凝土质量较差、较浅部位,清理干净后,按接桩方法接长桩身,对于较严重、较深部位,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2.5.4桩长不足1.现象成桩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原因分析(1)勘探资料不准或不足。(2)遇有硬夹层,或大石块、混凝土块等地下障碍物。(3)施工机械的激振力、振幅、频率等振动参数不合适,致使桩管沉不到设计要求的深度。(4)桩距较小,土层被挤密,桩管沉不下。3.防治措施(1)在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先打试桩,与地质资料核对是否相符,并确定施工机械、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事先会同设计、建设等有关单位进行协商。(2)对桩位下埋深较浅的障碍物,清除后填土再打;对埋置较深者,移位重打。对于较厚的硬夹层,施工确有困难时,可会同设计、勘察、建设等有关单位进行协商处理。(3)根据工程地质资料,选择激振力等振动参数合适的机械设备,如由于正压力不足而使桩管沉不下,可采取加配重和加压的办法来增加正压力,若振动沉管时,由于振动激振力不够,可更换大一级的锤。(4)打桩时,合理选择打桩顺序。2.5.5钢筋笼上浮或下沉1.现象:桩身中的钢筋笼高于或低于设计标高。2.原因分析(1)水准控制点错误,致使桩顶标高不准。(2)受相邻桩施工振动影响,使钢筋笼沉入混凝土中。3.防治措施(1)施工中经常复测水准控制点并加以妥善保护。(2)钢筋笼放入混凝土后,在上部将钢筋笼固定。(3)当已成桩的钢筋笼顶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将主筋或钢筋笼截去或接至设计标高。2.6基坑支护开挖工程2.6.1止水失效1.现象开挖后支护结构出现明显渗水现象。2.原因分析(1)采用深搅桩等围护结构后土体止水处理时,提升速度快,搅拌不均匀,桩体搭接不严密,产生缝隙。(2)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因设计不合理,挖土不规范等原因产生过大位移,引起土体开裂。3.防治措施(1)严格审查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案。(2)深搅桩施工时,应严格施工管理,把好施工质量关,控制桩身垂直度,确保搭接严密,尤其是水灰比和喷浆提升速度,均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3)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搭接处须严密,确保浇灌混凝土的质量,并在混凝土中掺入防渗剂。(4)如已发生渗漏则采取压密注浆补漏或采用高压旋喷桩补漏等有效措施。(5)当出现位移较大及坑壁裂缝渗水的现象时,应停止土方开挖,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2.6.2降水效果不好1.现象:土层含水量高,基坑开挖困难。2.原因分析(1)降水井数量不足,井深不够。(2)降水井施工时,洗井工作马虎或滤料含泥过多造成堵塞。(3)抽吸水泵功率小。(4)降水井和回灌井的距离小,两井相通,形成降水井仅抽吸回灌井点的水,而使基坑内的水无法下降。3.防治措施(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认真洗井直到渗水通畅,严格控制滤料质量。(2)井管滤头宜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3)在支护结构外约1.0m挖排水沟,坑内需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除积水。(4)选用与井径、渗透水量相匹配的潜水泵。(5)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排水渗入坑内。(6)施工前应对管井、抽水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和试运转。(7)为防止降水井和回灌井两井相通,两井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距离一般不宜小于6m。2.6.3支护结构失效1.现象基坑开挖或地下室施工时,支护结构出现位移、裂缝,严重时支护结构发生倒塌现象。2.原因分析(1)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过分考虑节约费用,造成支护不足。(2)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低劣,发生断裂、位移和失稳。(3)埋入坑下的支护结构锚固深度不足引起管涌。(4)止水帷幕质量差,地下水带动砂、土渗入基坑。(5)开挖方法不当。(6)基坑边附加荷载过大。3.防治措施(1)深基坑支护方案必须考虑基坑施工全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条件,综合运用各种支撑支护结构及止水降水方法,确保安全、经济合理,并经专家

1 / 10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