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性国家服务业竞争优势衡量竞争优势的源泉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核心问题:竞争优势是如何产生的?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因其涵盖领域太广,国际服务贸易真正受到重视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尚没有系统的服务贸易理论。讨论较多的问题是,国际贸易原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问题;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因、格局及得失;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及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从微观角度讨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如何产生的可能更有意义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回顾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回顾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HO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论价值链理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国富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优越的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各国都应该生产成本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在各国之间交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使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比较成本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若甲国生产AB两种产品均居劣势,只要生产其中劣势较小的那个产品,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节约劳动。比较成本理论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1879-1952)。俄林(1899-1979)瑞典经济学家,1969-1975年担任诺贝尔奖经济学委员会主席。1977年获诺奖。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生产要素:主要指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产品要素的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某种产品生产中各种要素的比例。不是指要素的绝对数量,而是指要素的相对数量。要素密集程度和技术以及要素的价格有较大的关系。要素的丰裕程度某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及比重。不是绝对量,而是和另外的国家相比的相对数量。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H-O定理: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商品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H-O理论的三个主要结论1.每个国家或区域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本国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本国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adox)按照H-0理论,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里昂惕夫利用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理论。采用从美国的数据中计算进口替代品的要素密集度的方法来估计进口品的要素密集程度。结果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产业内贸易理论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品。可解释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同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服务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如两国同时可作为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国和进口国。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0年代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无法用传统的理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加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如果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部门的产品要进行相互贸易和交换,那么这些被相互交换的产品肯定不是同质产品,而是存在着广泛的产品差别,完全同质的产品没有必要去相互交换和贸易。产品差别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这种差别正是产业内国际分工和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人均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力水平和购买商品结构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差别越大,社会需求结构差别就越大,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差别也就越大,此时,国家之间发生产业间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而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越相近,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也越相似,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越相似,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而发生产业间贸易的可能性越小。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生产厂家之间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越细,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规模,充分实现企业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因为生产和市场的细分化虽然减少了国内消费者数量,但企业可以面对同类型的更大规模的国际消费群体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使从事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微观企业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说明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经济利益来源,但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效应,国际市场的开放和一体化是必要的基础条件。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elPorter,1947~),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兼任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和政府机构的咨询顾问,是当今世界有关竞争策略与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权威之一。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983年,波特在里根总统设立的产业竞争力委员会任职,在美国挑起了有关竞争力问题的大辩论。他在80年代发表了著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costleadership);差别化战略(differentiation);目标集聚战略(focus)。在《竞争优势》中,波特创立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把他的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从《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到《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研究的逻辑线索是:国家竞争优势取决于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又决定了企业竞争战略。作者是站在产业(中观)层次,从下而上,即从企业(微观)层面向上扩展到国家(宏观)层面上。这是对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一种拓展,因为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立足点大多侧重于贸易活动,即从贸易研究入手,把产业研究仅作为一个附属领域,而波特的研究视角则是从产业经济入手,再去探讨它对企业乃至国家对外贸易的决定作用。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及高等要素。基本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初级劳工等。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通讯网络、高精技术人才、研究中心及领先学科等。基本要素的重要性在下降。还可以分为通用要素和专用要素。最有利的情况是把竞争策略建立在高等要素和专用要素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B需求情况对该产品的本国需求情况。最初销售都是在本国的的。能否打入国际市场,则取决于这种产品各国需求状况的时间差、各国的需求结构、需求偏好的国际流传。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C.相关产业相关产业必须是领先的或是一流的。如果相关行业比较发达,则有紧密合作的可能、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企业优良的信息环境等。产业集群理论。下图是意大利的优势产业,与鞋业都有关系。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意大利与制鞋有关的处于国际先进地位的行业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D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程度企业管理、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等。一个国家最有希望称雄世界的行业是其国内最受崇敬的行业,那些出英雄、出百万富翁的行业。这种行业在意大利是时装;瑞士是银行;以色列是国防和农业;美国是金融和娱乐业。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此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国在生产要素上拥有的优势,即是否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在这一阶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只能依靠较低的价格取胜,所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对世界经济周期和汇率十分敏感,因为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需求和相对价格。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的人均收入,但要素推动的经济缺乏生产力持续增长的基础。按波特的标准,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这一阶段,某些资源特别丰富的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处于这一阶段。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此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要素,大量投资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在这一阶段,企业仍然在相对标准化的、价格敏感的市场中进行竞争。但随着就业的大量增加,工资及要素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一些价格敏感的产业开始失去竞争优势。因此,政府能否实施适当的政策是很重要的,政府可以引导稀缺的资本投入特定的产业,增强承担风险的能力,提供短期的保护以鼓励本国企业的进入,建设有效规模的公用设施,刺激和鼓励获取外国技术,以鼓励出口等。按波特的标准,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一阶段。“二战”后,只有日本和韩国获得成功。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此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业中整个价值链的创新,特别要注重和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作为努力的目标。一国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高水平的服务业占据越来越高的国际地位,这是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的反映。高级服务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及其他要素也发展起来,不仅服务的国内需求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大增强,而且本国服务业进入国际市场,该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大大增强。政府的直接干预越来越降低,而是鼓励创造更多的高级要素,改善国内需求质量刺激新的产业领域的形成,保持国内竞争等等。按波特的标准,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就进入了创新驱动阶段。美国、德国、瑞典在20世纪上半叶也进入这一阶段。日本,意大利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这一阶段。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的创新、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都会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企业开始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企业更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实力投资的动机下降,投资者的目标从资本积累转变为资本保值,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对政府施加影响,以达到保护企业的目的。长期的产业投资不足是财富驱动阶段的突出表现。进入财富阶段的国家,一方面是“富裕的”,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和富人享受着成功产业和过去的投资所积累的成果;另一方面又是“衰落的”,许多企业受到各种困扰,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