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石面层施工工艺标准1基本规定(1)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的拌和料铺设。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宜为12~18mm,且按石粒粒径确定。水磨石面层的颜色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2)当水磨石面层铺设在水泥类的基层上时,其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基层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铺设前宜涂刷界面处理剂。(3)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同一彩色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的颜料;其掺入量宜为水泥重量的3%~6%或由试验确定。(4)水磨石面层的结合层的水泥砂浆体积比宜为1:3相应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水泥砂浆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人度计)宜为30~35mm。(5)普通水磨石面层磨光遍数不应少于3遍。高级水磨石面层的厚度和磨光遍数由设计决定。在水磨石面层磨光后,涂草酸和上蜡前,其表面不得污染。(6)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中表5.1.7的规定。(7)应遵守9.1.1和9.1.3的相关规定。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1)水磨石面层下的各层作法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2)铺设前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2.2材料要求(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在32.5级以上;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2)石粒:应选用坚硬可磨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粒应清洁无杂物,其粒径除特殊要求外应为6~15nm,使用前应过筛洗净。(3)分格条:玻璃条(3mm厚平板玻璃裁制)或铜条(1~2mm厚铜板裁制),宽度根据面层厚度确定,长度根据面层分格尺寸确定。(4)砂、草酸、白蜡等。(5)颜料:应选用耐碱、耐光性强,着色力好的矿物颜料,不得使用酸性颜料。色泽必须按设计要求。水泥与颜料一次进场为宜。2.3主要机县设备(1)根据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2)常用机具设备有:水磨石机、滚筒、油石(粗、中、细)、手推车、计量器、筛子、木耙、铁锹、小线、钢尺、胶皮管、木拍板、刮杠、木抹子、铁抹子等。2.4作业条件(1)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2)应已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6)地面立管安装完毕并已装套管,门框及地面预埋安装完毕,验收合格。(7)屋面防水施工完毕。(8)基层清理干净,缺陷处理完毕。3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检验水泥、石粒质量→配合比试验→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处理→找标高→铺抹找平层砂浆→养护→弹分格线→镶分格条→搅拌→铺设水磨石拌和料→滚压抹平→养护→试磨→粗磨→细磨→磨光→清洗→打蜡上光→检查验收3.2操作工艺(1)基层处理:把沾在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用錾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2)找标高: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面层的上平标高控制线。(3)贴饼:按线拉水平线抹找平墩(60mm×60mm见方,与找平层完成面同高,用同种砂浆),间距双向不大于2m。有坡度要求的房间应按设计坡度要求拉线,抹出坡度墩。(4)冲筋: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保证房间地面平整度,还要做冲筋,以做好的灰饼为标准抹条形冲筋,高度与灰饼同高,形成控制标高的“田”字格,用刮尺刮平,作为砂浆面层厚度控制的标准。(5)铺设找平层砂浆:铺设前应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随刷随铺设砂浆,将搅拌均匀的砂浆,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用大杠依冲筋将砂浆刮平,立即用木抹子搓平,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6)将找平层砂浆养护24h后,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7)弹分格线:根据设计要求的分格尺寸,一般采用1m见方或依照房屋模数分格。在房间中部弹十字线,计算好周围的镶边尺寸后,以十字线为准弹分格线;如设计有图案要求时,应按照设计图案弹出准确分格线,并做好标记,防止差错。(8)镶分格条:将分格条用稠水泥膏两边抹八字的方式固定在分格线上,水泥膏八字呈30º角,比分格条底4~6mm。分格条应平直通顺,上平按标高控制线必须一致,牢固、接头严密,不得有缝隙。在分格条十字交接处,距交点40~50nun内不做水泥膏八字。铜条还应穿22号铅丝锚固于水泥膏八字内。镶分格条12h后开始浇水养护,最少2d。(9)搅拌:1)水磨石面层拌和料的体积比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且为1:1.5~2.5(水泥:石粒)。2)投料必须严格过磅或过体积比的斗,精确控制配合比。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3)彩色水磨石拌和料,除彩色石粒外,还加入耐光、耐碱的矿物颜料;各种原料的掺入量均要以试验确定。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同一彩色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的颜料。(10)铺设:1)将找平层洒水湿润,涂刷界面结合剂,将拌和均匀的拌和料先铺抹分格条边,后铺抹分格条方框中间,用铁抹子由中间向边角推进,在分格条两边及交角处特别注意压实抹平,随抹随检查平整度,不得用大杠刮平。2)集中颜色的水磨石拌和料不可同时铺抹,要先铺深色的,后铺浅色的,待前一种凝固后,再铺下一种。(11)滚压抹平:滚压前应先将分格条两侧10cm内用铁抹子轻轻拍实。滚压时用力均匀,应从横竖两个方向轮换进行,达到表面平整密实、出浆石粒均匀为止。待石粒浆稍收水后,再用铁抹子将浆抹平压实。24h后,浇水养护。(12)试磨:当气温在20~30℃时。养护2~3d即可开始机磨。过早石粒容易松动,过晚会磨光困难。(13)粗磨:用60~90号金刚石磨,使磨石机在地上走倒“8”字形,边磨边加水,随时清扫水泥浆,并用靠尺检查平整度,直至表面磨平、磨匀,分格条和石粒全部露出(边角用手工磨至同样效果),用水清洗晾干,然后用较浓的水泥浆(掺有颜色的应用同样配合比的彩色水泥浆)擦一遍,特别是面层的洞眼小孔隙要填实抹平。浇水养护2~3d。(14)细磨:用90~120号金刚石磨,直至表面光滑(边角用手工磨至同样效果)。用水清洗,满擦第二遍水泥浆(掺有颜色的应用同样配合比的彩色水泥浆),特别是面层的洞眼小孔隙要填实抹平。浇水养护2~3d。(15)磨光:用200号细金刚石磨,磨至表面石子显露均匀,无缺石粒现象,平整、光滑、无空隙。(16)草酸擦洗:用10%的草酸溶液,用扫帚蘸后洒在地面上,再用油石轻轻磨一遍;磨出水泥及石粒本色,再用水清洗,软布擦干,再细磨出光。(17)打蜡上光:采用机械打蜡的操作工艺,用打蜡机将蜡均匀渗透到水磨石的晶体缝隙中,打蜡机的转速和温度应满足要求。(18)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4质量标准4.1主控项目(1)原料应符合9.14.2.2的要求。(2)水磨石面层拌合料的体积比及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分格、图形、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体积比应为1:2;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3)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4)检验方法:同GB50209—2002。4.2一般项目(1)面层表面应光滑;无明显裂纹、砂眼和磨纹;石粒密实,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不混色;分格条牢固、顺直、清晰。(2)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3)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4)水磨石面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9—2002中表5.1.7的规定。(5)检验方法:同GB50209—2002的检验方法及其中表5.1.7的规定相同。5注意事项5.1作业环境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在雨季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造成水灰比控制不准;冬季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受冻;在雨、雪、低温、强风条件下,在室外或露天不宜进行水磨石面层作业。5.2水磨石表面起粒(1)水泥强度等级不够或水灰比过大,滚压遍数不够,养护时间不足、过早进行其他工序,使用过早等原因造成起砂、起粒;(2)石粒未清洗干净,影响与水泥的结合强度。5.3面层空鼓、有裂缝(1)底层未清理干净,未能洒水湿润透,影响面层与下一层的粘结力,造成空鼓;(2)刷素水泥浆不到位或未能随刷随抹灰,造成砂浆与素水泥浆结合层之间的粘结力不够,形成空鼓。5.4不合格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6成品保护(1)施工时应注意对定位定高的标准杆、尺、线的保护,不得触动、移位。(2)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要有可靠保护措施,不得因浇筑砂浆造成漏水、堵塞、破坏或降低等级。(3)水磨石面层完工后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遮盖和拦挡,避免受侵害。(4)磨石废浆及时清理,不得流入下水管边。(5)磨石施工时,墙面、门框应加以保护。7安全环境保护措施(1)进行磨石工程时应防止草酸中毒。使用磨石机应戴绝缘手套,穿胶靴。(2)磨石机应用绝缘良好的四芯橡皮软线并应接地良好,开关及插头应完整、良好。严禁直接将电线插入插座。搬移磨石机或暂停工作时应将电源切断。(3)搅拌机开机前应检查各部件并确认良好,滚筒内无异物,周围无障碍,启动试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工作。(4)在运输、堆放、搅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5)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8质量记录(1)材质合格证明文件、检测报告及水泥复试报告。(2)配合比通知单。(3)水磨石面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记录。(4)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的规定。(5)所覆盖范围内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