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RAID重做方法8U设备,系统盘采用2块做RAID1,存储阵列采用10块146GBSCSI硬盘做RAID5;4U设备,系统盘采用2块做RAID1,存储阵列采用14块300GBSCSI硬盘做两个RAID5,每个RAID5分别采用7块硬盘。一般情况下采用LSI公司的RAID控制卡,在服务器开机自检时,同时按下ctrl+m即可进入RAID配置界面。1.1.从ManagementMenu(管理菜单)中选择Configure(配置)。1.2.选择Configure(配置)-这里建议选择view/addConfiguration。如果是新配置,就选择newconfiguration。注意:当ManagementMenu菜单下有SelectAdapter选项时说明此服务器有两块RAID卡,要做RAID重建的话先要去此目录下选择出问题的那个RAID卡(一般情况硬盘数量少的为系统盘,硬盘数量多的为存储阵列)。阵列选择窗口显示与当前控制器相连接的设备。屏幕底部显示热键信息。热键具有以下功能:F2显示所选逻辑驱动器的驱动器数据和PERC4/Di错误计数。F3显示已经配置的逻辑驱动器。F4指定所选的驱动器为热备份。F10显示逻辑驱动器配置屏幕。1.3.按箭头键突出显示特定的物理驱动器。只有状态是READY的硬盘可以被选择,使用NewConfiguration会将所有的硬盘状态变为READY,所以原先的RAID信息以及数据都会丢失!!!图中ID3:PROC是RAID控制器本身。1.4.按空格键将所选的物理驱动器与当前阵列相关联。1.5.所选驱动器的指示从READY(就绪)更改为ONLINE(联机)A[阵列号]-[驱动器号]。例如,ONLINEA02-03表示阵列2中的磁盘驱动器3。注意:同一阵列尽量使用容量相同的驱动器。如果使用的驱动器容量不相同,则阵列中所有驱动器的容量都被看作和阵列中最小驱动器的容量一样大小。1.6.根据需要,将物理驱动器添加到当前的阵列中。某一特定阵列中物理驱动器的数量决定了阵列可执行的RAID级。RAID1要求每个阵列有两个物理驱动器。RAID5要求每个阵列至少有三个物理驱动器。1.7.在完成创建当前阵列后按Enter,将出现标题为“SelectConfigurableArray(选择可配置阵列)”的窗口。该窗口显示阵列和阵列号,例如A-00。按F2,可显示阵列中的驱动器数量以及它们的通道和标识号,按F3,可显示阵列信息,例如:磁条、插槽和可用空间。1.8.按空格键选择阵列跨接信息,例如Span-1(跨接-1),出现在阵列框内。1.9.按F10配置逻辑驱动器。将出现逻辑驱动器配置屏幕。屏幕顶部的窗口显示当前正在配置的逻辑驱动器以及所有的现有逻辑驱动器。列标题是:(这里以三块硬盘配置RAID5为例)*LD::逻辑驱动器号*RAID:RAID级别*Size:逻辑驱动器大小*#Stripes:阵列中的物理硬盘数量*StrpSz:磁条大小,即写入RAID1或5逻辑驱动器中每张磁盘的分段大小。可将磁条大小设置为2KB、4KB、8KB、16KB、32KB、64KB或128KB。较大的磁条读取性能较好,特别是在计算机主要进行顺序读取时。但是如果计算机主要进行随机读取,则选择小的磁条。默认的磁条大小是64KB。*DriveState:逻辑驱动器的状态1.10.按Enter,出现当前逻辑驱动器可用的RAID级列表,设置逻辑驱动器的RAID等级。因为是3块硬盘,所以可以选择RAID5或者RAID0。这里选择RAID5。1.11.选择某个RAID级,并按Enter确认。1.12.在AdvancedMenu(高级菜单)中设置WritePolicy(写入策略)为Write-back(回写)。WritePolicy(写入策略):*在Write-back(回写)高速缓存中,当控制器高速缓存已接收到某个事务中的所有数据时,该控制器将数据传输完成信号发送给主机。*在Write-through(通过写)高速缓存中,当磁盘子系统已接收到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数据时,该控制器将数据传输完成信号发送给主机。Write-through(通过写)高速缓存与Write-back(回写)高速缓存相比具有数据安全的优势,但Write-back(回写)高速缓存比起Write-through(通过写)又有性能上的优势。1.13.在AdvancedMenu(高级菜单)中设置ReadPolicy(读取策略)为Read-ahead(预读)。*No-Read-Ahead(非预读)指定控制器在当前逻辑驱动器中不使用预读方式。*Read-ahead(预读)指定控制器在当前逻辑驱动器中使用预读方式,启用逻辑驱动器的SCSI预读功能*Adaptive(自适应)指定如果最近两次的磁盘访问出现在连续的扇区内,则控制器开始采用Read-ahead(预读)。如果所有的读取请求都是随机的,则该算法回复到No-Read-Ahead(非预读),但仍要判断所有的读取请求是否有按顺序操作的可能。1.14.从AdvancedMenu(高级菜单)设置CachePolicy(高速缓存策略)为CachedI/O(高速缓存I/O)。CachePolicy(高速缓存策略)适合在特定逻辑驱动器上读取,它并不影响Readahead(预读)高速缓存。*CachedI/O(高速缓存I/O)指定所有读取数据在高速缓存存储器中缓存。*DirectI/O(直接I/O)指定读取数据不在高速缓存存储器中缓存。此为默认设置。它不会代替高速缓存策略设置。数据被同时传送到高速缓存和主机。如果再次读取同一数据块,则从高速缓存存储器读取。1.15.按Esc退出AdvancedMenu(高级菜单)。选择Accept(接受)并按Enter。1.16.按任意键继续,并对Save(保存)提示进行回应。1.17.初始化刚刚配置好的逻辑驱动器。选择Objectslogicaldriver,在需要做初始化的逻辑驱动器上回车,选择Initialize,确认回车开始初始化;或者在ManagementMenu菜单中选择Initialize,在需要初始化的逻辑驱动器上按空格选中,按F10确认,选择YES开始初始化。2.安装linux:2.1.Linux并没有“分区”的概念。也就是说,它不会将文件的存储位置指定为磁盘驱动器C、D、E等。而是利用树状的Ext2/3为文件系统。Linux的文件系统是采用级层式的树状目录结构,在此结构中的最上层是根目录“/”,然后在此目录下再创建其他的目录。目录的名称可以自定义,但是某特殊的目录名称包含有重要的功能,因此不建议随便更改它们的名称,以免造成系统错误。2.2.在Linux下所有的硬件都当成文件,供系统存取资料,每个硬件都有自己的名称,在Linux中看成是目录名。Linux中硬盘名称与Windows下的硬盘名称C、D不同,其硬盘的名称如下:硬盘分区后,每个分区的命名如下:一般情况下,8U设备的系统盘是sda,阵列盘是sdb;4U设备的系统盘是sda,阵列盘是sdb和sdc。8U设备采用两块RAID卡,硬盘的命名与RAID卡的插槽位置有关;4U设备采用一块RAID卡,硬盘命名与RAID的配置顺序有关。2.3.放入第一张光盘,从光盘启动服务器,会看到以下的安装过程的画面,步骤如下:2.4.按Enter键进入图形模式安装:2.5.检查安装光盘是否完好,可以跳过该步骤2.6.开始安装的界面,选择“Next”2.7.选择语言,默认即可2.8.选择键盘类型,默认即可2.9.硬盘分区,选择手工分区如果磁盘上原先没有分区,安装程序会提示如下,点击【是】即可如果磁盘上原先有分区,请先删除。然后按“新建”增加分区,指定其文件类型、大小以及挂载点。2.10.选择操作系统盘(一般情况为sda),创建启动分区(boot),指定空间大小为128MB2.11.选择操作系统盘(一般情况为sda),创建交换分区(swap),指定空间大小为内存容量的两倍2.12.选择操作系统盘(一般情况为sda),创建根分区(/),使用全部可用空间分区后的分区列表:点击【下一步】2.13.引导装载程序配置,采用系统默认设置,点击【下一步】2.14.网络配置,设置系统的网络参数。选择网络设备,点击【编辑】,如下图,根据网络情况,指定IP地址视频服务器通常配置有4个网络接口,一般情况下,千兆网卡上面的两个接口从上往下依次为eth2和eth3,用于码流输出;主板上面的两个接口从电源方向开始依次为eth0和eth1,用于控制管理。实际设备的接口位置可能会有不同,以实际测试的结果为准。修改完IP信息后一定要保存退出网络配置完成,点击【下一步】。2.15.防火墙配置,选择【无防火墙】,点击【下一步】2.16.附加语言支持,在“选择系统默认语言(C)”的下拉菜单里选择【English(USA)】,点击【下一步】2.17.时区选择,选择“亚洲/上海”,点击【下一步】2.18.设置根口令,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点击【下一步】2.19.安装软件包,选择【定制要安装的软件包】,点击【下一步】2.20.选择安装包时,Server选项中的webserver、postgreSQLdatabase、mysqldatabase、newsserver、networkservers不安装,FTPserver和legacynetworkserver中的telnet-server选择安装,Development选项全部选择安装,其他部分采用默认选择即可。2.21.出现即将安装界面后,点击【下一步】,在安装画面出现后,等待安装完成,期间需要更换第二、第三和第四张安装光盘2.22.安装完成,点击【重新引导】,从光驱中取出光盘,系统将重新启动,并依次显示下列界面:2.23.选择“告诉我为什么需要注册”2.24.选择“我现在还不能完成注册”2.25.添加用户dvbc,密码为a1s2d32.26.设置完成,可以看到如下登陆界面:3.建立分区和确认文件系统4.1fdisk/dev/sdb,分别选n(新建分区)、p(一般情况建立扩展分区)、l、w(写入系统并保存)即可,然后用同样的命令建立逻辑分区。4.2mkfs-text2/dev/sdb1对分区进行格式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