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和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之共同轨迹叶瑞碧2010.8.14微快车微信营销一、两份试卷的考点分布情况2009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必修Ⅰ约29%、必修Ⅱ约31%、必修Ⅲ约23%、选修15%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必修Ⅰ约32%、必修Ⅱ约33%、必修Ⅲ约20%、选修15%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1、坚持“三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原则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以丰富的史料为试题情境,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2009)16.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例2(2009)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的和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读图回答24小题。B24.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负增长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例3(2010)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启示:“历史材料要比教科书的观点结论重要!”复习时要摈弃完全依托教材的做法,围绕考试说明的知识点选择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仅从“教材”中学习历史,要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学会理解和评析材料。建议:1、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要重视多样化材料信息的开发、呈现,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要提供材料情境。2、教给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技能,如:从材料的引文和注释中获得信息;从材料中数据信息的对比、变化分析中得出结论;从材料的关键字、词中获得信息;从材料所反映的、作者的“语气”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等等。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2、注重历史概念的考查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抽象思维而形成的历史理性认识。概念的考查并非只是对概念的记忆(时间、空间、人物、内容、结果五要素),更主要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例4(2009)18.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A例5(2010)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例6(2010)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D启示:历史概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讲解要到位,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各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复习重理解记忆,忌死记硬背。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3、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试题重视考生思维的严密性,对考生准确理解材料、正确全面的分析问题、迁移知识及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考试说明》四大类十二项能力要求1.获取和解读材料(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4)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5)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6)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7)客观叙述历史事物(8)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10)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11)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12)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启示:复习时既不能纯粹讲知识点,也不能以练代讲,应讲练结合,注意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如信息解读能力、知识再现及迁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历史评价和反思能力等。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4、重视史观的统领“通观初中、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观念—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新课程高考的基础”。(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文明史观•①文明史观认为历史研究中可以独立说明问题的基本范畴或单位是文明•②强调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③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④认为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如古希腊、古罗马历史中的民主精神、法律精神)•⑤强调历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强调人性的光辉)•⑥研究方法强调多学科的综合。(日渐关注社会史的研究)唯物史观•①80年代以来,我国的唯物史观以现代化史观备受瞩目。现代化的含义: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进程。•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如各国的工业化进程)•③非经济因素(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等)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全球史观•①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特征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②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③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而不是以“国家”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④人类的主观行为在社会规律的面前并非无能为力。•⑤全球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例7(2009)2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C例8(2010)1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D启示:要把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等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用新的视角和史学观念统领备考,整合知识。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5、突出历史阶段特征,重视中外历史横向联系比较“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要。”(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例9:2009试卷第38题第(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答案】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2010年第38题(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答案】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启示:要加强通史复习,将必修模块各专题中的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整合,归纳历史阶段特征,强化同一时期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6、关注历史素养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在命题时,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视为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例10(2009)23.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D例11(2010)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B.有历史观引导C.为现实服务D.充分掌握史实A例11:(2009)41C(2)……你对他们(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答案】对他们辞职的评价: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孙中山: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例12:41A(2)……谈谈你对当时民族的认识。【答案】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启示:要适当加强对基本文史知识、史学理论的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7、凸显福建地方特色自主命题特色——自主性、地方性,所以要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福建地方有关的内容,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福建地方史内容例举:•古代史:闽中郡、福建行省、台湾府、泉州港、闽商、土楼、朱熹、李贽、郑成功•近代史:林则徐、严复、福厦开放、马尾船政局、革命根据地、住宅•现代史:鹰厦铁路、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闽南三角区、海西)、两岸关系的发展例13(2009)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C例14(2010)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D二、两份试卷的共同特点8、坚持跨学科知识融通的命题导向例15(2009)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A例16(2010)20.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A.“超越时空的梦想”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B启示:适当关注地方史教学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建议:•加强教学研究(高考试题、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学生)。•课堂上精讲多练(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做有意义的题目;重视讲评;总结解题方法。)•平时的命题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尽量“接近”高考题。•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努力做一位博、雅、智的历史教师。总结:借来的高考“真经”■知识是解决懂不懂,能力是解决会不会。知识靠听,能力靠练,高考考能力。■一节课,前10分钟讲的,学生能记住70%,以后讲的只能记住10%。■课堂上学生光靠听,能记住10%,光看书学生能记住20%,既听又看能记住60%,又听又看又写能记住80%。■综合起来算,1/3的时间教师讲,1/3的时间学生做练习,1/3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谢谢倾听,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