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姓名:陈光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梁秀伶20090501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作者:陈光远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范纯增.于光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兼论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国际贸易问题2005,(2)在阐述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评价了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条件,分析了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提出了加快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的政策建议.2.学位论文查贵勇中韩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2007综观当代经济,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服务贸易日益发展,成为沟通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和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联系纽带,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进程中,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的地位;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内容,是否拥有富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成为优胜者的关键之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诸多服务的不可贸易性得到突破,进而使得服务业的全球化生产性质不断加强,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国际化程度加深的基础,从而使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状况对于改善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战略的“偏工业化”,使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依然低下,使得在当前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国际直接投资行业结构都呈现出由“工业型”转向“服务型”,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下而日渐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逐步履行入世承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使得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中国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增强国际贸易自由化福利效应、加速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述:“当服务业国际竞争热度越来越高、变得更为专业复杂时,企业或国家是否具有服务业竞争优势,也将是未来重要的课题。”“国际贸易的成长造成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如各国政府不再保护和发展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各国之间的市场位阶势必会因竞争力的强弱而有更大的差异”。2007年3月19日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则从国家政策层面强调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意义。综上,现阶段对中国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已成为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之一。因此,根据“国际竞争力只有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才有意义”的论断,本文特选择地域相毗邻、人文制度环境相近、正倡导构建自由贸易区而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具有继起性的中国(发展中国家)、韩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日本(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加以比较,以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影响因素做出科学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本文第四章在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第三章(指标构建)对国际竞争力理论、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前人所做的大量理论与实证分析进行梳理综合的基础上,特选取劳动生产率、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出口等四个方面的11个指标作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对中韩日三国服务贸易的现实和潜在(静态和动态)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中国除在劳动力密集型传统服务贸易(旅游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享有明显的现实和潜在国际竞争优势外,在技术、人力资本等密集型现代(新兴)服务贸易(金融保险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特许服务等)上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劣势,进而使得中国在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总体服务业贸易中亦处于国际竞争劣势。中国服务贸易,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贸易国际竞争力低下,使得中国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日趋强烈、国内服务市场对外开发同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重大挑战。故必须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为中国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应对该重大挑战提出对策性建议。由此,第五章特选服务产业发展、货物贸易发展、国际直接投资(FDI流入与流出)、生产要素禀赋(劳动力禀赋、人力资本禀赋、科学技术禀赋)、国内服务需求和产业组织结构等6个方面10个指标作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来源性指标,对中韩日三国总体和分行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决定性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两个主要因素;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FDI流入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两个薄弱因素;而服务业需求、货物贸易发展对三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力度差异不大;产业组织结构定量分析极为困难,虽对其定性分析表明其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难以比较其在中韩日三国中的影响力度强弱。据此,本文断定,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影响因素存在“两强”——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两弱”——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FDI流入。因此,中国必须增强“两强”因素以发挥其“龙头”效应、改进“两弱”因素以削弱甚至消除其“木桶短板”效应,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此是因为“一个产业的任何一项关键要素出现问题都将伤害其升级的潜力”。由此,第六章通过构建四个不同的模型,对“两强、两弱”要素进行帕累托改进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解,得出这四个要素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鉴于“钻石体系的每个关键要素都相互依赖,任一项的效果都建立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上”,“钻石体系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其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因素的表现”,“产业要保持既有的竞争优势或提升竞争优势,有赖于关键要素的互动、配合、强化,如此方能形成其他国家难以仿效的产业环境。国家优势上,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远比产业的片面表现更为重要。”即提升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应是综合、全面的,而非突出单个因素。由此,第七章基于第五章中韩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来源性因素分析以及第六章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和薄弱影响因素的决定因素分析,从推动服务业发展以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奠定产业基础;加强R&D投入和人力资本培育力度,以获取“后发优势”;稳步推进服务业吸引FDI,发挥“竞争效应”“外溢效应”“模仿效应”“关联效应”等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挥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效应,发挥货物贸易出口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效应;大力推动服务业市场化进程,放开经营,培育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市场,以充分发挥“竞争效应”而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推进我国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等六个方面,较综合、全面地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性建议。3.期刊论文赵书华.李辉.ZHAOShu-hua.LIHui全球服务贸易10强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11)本文运用比较优势指标,对全球10大服务贸易强国或地区1995年至2004年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2004年国际竞争力系数的比较可以得出,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是中国香港、西班牙、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而日本和德国却是劣势最为明显的国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其存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4.学位论文胡小凤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2007服务业目前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有关专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1980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4%,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服务业吸收的就业比重也不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全球服务型经济割据已经形成,并且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服务业不断高级化,新兴服务业不断兴起。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服务业的国际市场正在被开拓,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使得服务贸易的发展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都将关注的重心投向货物贸易,而较少涉及服务贸易。1971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作为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议题,1994年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性的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大有超过国际货物贸易的趋势。与此同时,各国都在不断的提高服务贸易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1980年-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3650亿美增加到2.71万亿美元,增长了7.4倍。而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加强资本和技术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猛,服务贸易的结构也走向高级化。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中国应该如何根据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制定合理的服务贸易政策,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服务贸易总协定》既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又是服务业大国争夺世界服务市场的表现。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市场经济发展缓慢,服务业市场条件不够成熟,服务业的发展总体比较落后。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服务业增长的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服务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早年服务业投资一直偏向于传统产业和投资需求波动较大的房地产业,而对能直接促进服务业增长的金融保险以及包括地质、水利、科研、教育和技术服务在内的产业投资比重太低,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服务业资本效益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增量固定资本向服务业倾斜的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总量增长与结构性缺陷两种矛盾相互交织共同制约服务业增长。服务业增长缓慢,从结构上看,主要是结构层次落后,缺乏明确的主导产业带动。可以说,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结构性落后与总量扩张缓慢相互交织,共同制约了服务业发展。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应,我国服务贸易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12.27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前十位。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却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落后,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国际竞争力差。另外,我国在主要服务业领域仍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我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目前我国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垄断程度比较高,如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信息业、民航、公用事业等行业依靠对资源占有上的垄断,获得高额利润,由于大部分垄断行业存在严格的进入管制,限制个人资本的进入,制约了行业内部不同企业和劳动者的公平竞争,竞争压力的缺失造成低质量高价格的恶性局面,抑制消费影响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服务业面临了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和挑战。2004年,我国商品和资本贸易出现双顺差情况,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但是国际上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指责却一浪高过一浪。与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相似,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低下。就总量上看,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就结构上看,我国服务贸易仍然只有少数的传统行业(如旅游业)占有顺差地位,而这种优势地位也正渐渐消失,在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业,如金融、专利等,我国则处于绝对的逆差态势。但是从战略的眼光看,金融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