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绩斐然赶超面临压力——横向比较看“十一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情况作者:|发布者:admin|时间:2009-02-02“十一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总量逐年扩大、均量稳步提高、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提供就业岗位增多、创造税收继续增加的良好局面。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六省相比,我省服务业发展优势还不明显;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不高、有效投入不足、居民收入水平低、工业粗放式发展、市场竞争不充分等。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是提高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一、纵向发展成果显著,横向优势不明显1、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居全国和中部六省中游。2007年,我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74.9亿元,比2005年增加687.4亿元,其中2006年比2005年增加284.5亿元,2007年比2006年增加402.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9%,比2005年回落0.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中部六省第4位,均与2005年持平(见表1)。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的21.4%、江苏的29.9%、山东的33.1%、浙江的37.6%。表12005年和2007年中部六省服务业总量和均量对比地区增加值(亿元)人均增加值(元)2005年2007年2005年2007年山西1563.92025.146765984安徽2187.52874.935284702江西1411.91753.632864028河南3181.34512.034094812湖北2628.03886.046076822湖南2640.53657.0422857602、人均增加值稳步提高,居全国和中部六省下游。2007年,我省人均服务业增加值4702元,比2005年增加1174元,其中2006年比2005年增加514元,2007年比2006年增加660元;相当于全国的61.9%,比2005年回落0.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7位、中部六省第5位,比2005年分别后移2位和1位。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浙江的30.9%、广东的32.8%、江苏的37.1%、山东的50.6%。3、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居全国和中部六省下游。按可比价计算,“十一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比同期GDP增速慢1.8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慢6.9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慢0.8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比2005年增长10.9%,2007年比2006年增长12.2%;居全国第24位、中部六省第4位(见表2)。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年均增速比广东慢1.9个百分点、比山东慢3.1个百分点、比浙江慢3.8个百分点、比江苏慢4.3个百分点。表2十一五以来中部六省服务业增速和占GDP比重地区年均增长(%)占GDP比重(%)2005年2007年山西9.537.435.3安徽11.540.739.0江西10.534.831.9河南13.530.030.1湖北15.640.342.1湖南13.240.639.84、占经济总量的份额逐年回落,居全国和中部六省中游。2007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比2005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比2005年回落0.4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回落1.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比2005年缩小0.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中部六省第3位,比2005年分别后移4位和2位。这与当前我省所处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特征相一致。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浙江低1.7个百分点、比广东低4.3个百分点、比江苏高1.6个百分点、比山东高5.6个百分点。5、现代服务业比重逐年回落,居全国和中部六省中游。2007年,我省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33.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0.3%,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比2005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比2005年回落0.2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回落0.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中部六省第3位,均比2005年后移1位。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上升,这一现象表明我省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6、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居全国和中部六省下游。服务业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末,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1020.6万人,比2005年增加76.9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28.4%,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4个百分点,比2005年缩小0.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7位,比2005年前进1位;居中部六省第5位,与2005年持平。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比山东低1.6个百分点,比江苏低5.3个百分点,比浙江低6.7个百分点,比广东低8.8个百分点。7、实现税收逐年增加,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2007年,我省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171.5亿元,比2005年增加70亿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58.9%,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比2005年提高1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追根溯源,六大因素制约我省服务业发展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影响服务业发展。理论和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均GDP较高的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和产业结构层次也相对较高。2007年,我省人均GDP为12045元,仅相当于全国的63.6%、浙江的32.2%、江苏的35.5%、广东的36.3%、山东的43.3%;居全国第28位、中部六省末位(见表3)。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制约我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城镇化水平低限制服务业发展。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性与服务产品非储存性的特点,决定了服务业发展与人口集聚、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体系发达的城市发展呈正相关关系。2007年,我省城镇化率为38.7%,比全国低6.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中部六省第5位(见表3)。城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消费者和生产者服务需求的扩张,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表32007年中部六省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地区人均GDP(元)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恩格尔系数(%)山西1694544.011565366632.138.5安徽1204538.711474355639.743.3江西1263339.811452404540.949.8河南1601234.311477385234.638.0湖北1620644.311486399839.747.9湖南1449240.512294390436.149.63、有效投入不足影响服务业发展。从增速上看,2007年全省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统计口径,下同)2481.5亿元,比2005年增长95.1%,增幅比全省低14.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低33.5个百分点;从比重上看,2007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为51.5%,比2005年下降3.8个百分点。有效投入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投入不足必然影响服务业发展。4、居民收入水平低抑制消费服务需求的扩张。按照需求对象的不同,服务业可分为消费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两种。根据恩格尔定律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多数服务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即收入每提高1%,需求能增加多少个百分点)高于实物产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务产品的需求会上升。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4元,比全国低2312元,居全国第19位、中部六省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比全国低584元,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末位。受收入水平限制,我省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仍以食品、衣物等实物产品为主,对服务产品需求相对较少。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为39.7%,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与湖北并列中部六省第2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3%,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5位、中部六省第4位。5、工业粗放式发展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我省工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我省工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程度不高,对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全省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中新产品产值比重仅为9.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9.2%。6、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新兴服务业发展。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限制,我省服务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较小,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发展。2007年,全省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为50.8%,比第二产业低1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8.6%、72.9%、89.8%和90.4%,而其他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九个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8%。新兴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影响了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活力。三、找准突破口,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1、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促进工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它贯穿于工业企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主要包括物流、信息、金融、科技、营销、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会计、法律等行业,它和工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当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专业分工的细化,这就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和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可以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优化升级和生产效率提高。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加速发展期,要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发展,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2、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服务业企业竞争力。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健全服务业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定期发布支持鼓励产业发展目录,向投资者及时提供服务业发展情况与市场动态等信息服务;引导投资者向现代化、专业化和特色化服务业方向投资;充分调动服务业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优势服务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3、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服务业种类多、涉及范围广。对于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要着力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软环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充分发挥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业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道路、桥梁、广场等社会公共产品,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投资领域,增强服务业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4、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人口占我省总人口的六成以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对促进全省服务业上台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补贴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