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的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的综述经过多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国内群众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初具规模。通过检索期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关于全民健身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全民健身基本理论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研究;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研究;全民健身现状的研究;全民健身发展趋势、战略的研究;健身体系的研究等。一、国内外全民健身的比较研究梁文的《系统化的日本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4),日本是大众体育活动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短时期内其群众体育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了提示日本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的规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作者对日本的大众体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曲小锋的《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3),文章介绍了大众体育思想、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和措施,指出了我国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健身运动的基本任务;熊斗寅的《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体育科学,1998.3),作者运用大量最新信息,列举了国际大众体育的8大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开展全民健身提供经验和例证;梁进,邵淑月的《中、日、美、德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比较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3),对中、日、美、德四国大众体育兴起的时间进行了界定,对四国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我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了借鉴。二、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研究韩佐生,熊振强的《中国国情及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应采取的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作者认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必须坚持增强体质,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并重的思想,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协调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刘耀烈,刘骏,李小蓉的《论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4),作者认为,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陈智寿的《试论全民健身的目标与对策》(福建体育科技,1997.2),文章认为,全民健身的目标在于提高全民的素质,政府与个人均应有各自的目标,并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对策;安儒亮,卢耿华,任文龙等的《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的基本动因、特点及对策》(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作者在分析现阶段全民健身总体形式的基础上,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锻炼的动因、特点进行了探讨,并为管理部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黄元汛,王忠信的《全民健身法规研究》(中国体育科技,1999.12),文章对已出台的地方性全民健身法规的类型、内容、存在问题等进行研究,对全民健身法规的必要内容、难点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李益群,骆玉峰,杜文等的《城市化、老龄化与中国体育公共政策研究》(体育科学,2003.2),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化、老龄化趋势将加速,体育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政府制定的体育发展政策应适应城市化、老龄化的趋势,提供的体育产品应努力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三、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研究魏东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4),在论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韩锡曾,马光华的《浅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地位和作用》,(浙江体育科学,1996.3),阐述了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崔乐泉的《论民族传统健身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4),认为我国民族传统健身体育的存在和特点,是目前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基础,其运动形式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将与中华民族有密切关系的传统健身体育形式推广、应用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略。四、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研究刘芳、苗耀祥的《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作者从高校体育资源的时空因素、人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其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并建议通过立法、宣传等方式实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的共享;蒋心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体育科技,1999.2),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应冲破传统的陈旧观念,建立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目的,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想,并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意义;张子岚,韩勤英,刘献国的《围绕全民健身战略目标改革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4),文章围绕全民健身战略目标,探讨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普通高校学校体育“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刘光肃的《“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浙江体育科学,1995.1),作者认为,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块“踏板”,探索高校体育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贯彻落实,必须抓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转移,教学重点的调整,教学考核内容的改革;蒋智慧的《学校体育应努力为全民健身作贡献》(四川体育科学,1997.1),作者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对“全民健身”的基础、保证以及学校体育的作用、任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新思路;姜喜波的《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改革》(山东体育科技,2001.6),文章探讨了全民健身计划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五、全民健身的现状研究朱越彤、李树怡的《中国社会体育指导需求调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4),对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小,从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社会要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牛辉、李淑芳的《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的发展现状,描述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农民在体育健身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阻碍农民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王智平,赵保钢,何建文的《我国老、中、青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0.4)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6岁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我国老、中、青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上海体育科研,2003.1),对上海、北京等六大城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开展健身锻炼的观念和管理等诸多因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白海波、李相如的《沈阳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2.1),对沈阳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类研究结合现状调查进行对策研究,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宋杰,归明的《山东省城市社区健身器材使用的现状分析》(体育学刊,2002.4),对山东省17市部分社区健身器械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山东省城市社区的健身器械利用率不高,健身器械的维护不及时,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健身效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六、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战略研究任海,王凯珍,王渡等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体育与科学,1998.4),文章在讨论了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模式的基本依据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结构:应由领导、协调及操作三个子系统以及市、区、街道、锻炼点四个层次组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4),文章探索了学校场地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的社区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层次居民、不同时间带开放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学区体育是打破学校与社区界限,推广终身体育的较好形式。施芳芳的《杭州市全民健身俱乐部发展模式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杭州市全民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调查剖析,探讨了新形势下城市社会全民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模式;高力翔、王正伦,王志光等的《苏南富裕乡镇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战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在分析苏南富裕乡镇体育设施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富裕乡镇体育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范文杰,李学君,高清伟的《重庆市居民体育生活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2.6),作者在对重庆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市2010年体育生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七、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李慧玲,吴晓阳的《构建残疾人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02.4文章展示了国内外残疾人健身运动的基本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残疾人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对策和框架;裴立新,周兰君,王旭光等的《天津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一)——组织与活动系统现状调查与对策》(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通过对天津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与活动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聂锐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针对当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五项措施;裴立新的《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国体育科技,2003.6),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乔玉成的《构筑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体育科技,2004.1),作者探讨了如何在小康社会进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并针对目前全民健身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综上研究可知,有关我国全民健身的研究起步较晚,现状研究较多一些,且大多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进行研究,缺乏对我国全民健身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因此,本课题借助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大众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