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若干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若干重点产业的调研报告我们在调研全区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现状和工作思路的同时,组织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实际工作者就其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关于发展现代商贸业1、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商贸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我区服务业中居于主体地位。一是商贸设施不断丰富。随着旧城区开发和商业网点建设,百盛、凯旋商城等一批时尚购物商场相继开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区规模型现代商业设施近乎空白的局面。随着商业街建设的推进,锦华日本料理、高尔基路咖啡休闲、长春路商贸餐饮等一批特色商业路街内涵逐步丰富,影响力不断提高,为我区商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现代化、国际化、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先后引进了沃尔玛、麦德龙、百安居等国际知名跨国企业,提升了全区商贸业的档次和水平。在巩固传统批发零售优势的同时,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商贸业态,形成了既有双兴商品城、黑嘴子水产品等大型批发市场,又有沃尔玛、乐购等大型综合超市;既有百盛、凯旋商城等百货业,又有麦德龙、百安居等仓储式超市,同时还拥有便利店、品牌店、连锁店等多种新兴商业业态的多元化的商贸业结构。三是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2005年,我区已有商业批发企业2465家、零售企业1143家,占全区企业数的33.6%;完成区级税收7000万元,占全区税收的15.35%;2吸纳从业人员近5万人,约占全区从业人数的17%。从区级税收、企业数量、从业人数等指标上看,商贸业均超过区域总量的15%,贡献比较突出。我区商贸业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整体发展不协调。商业布局不合理,有些区域商业设施尤其是社区商业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生活性消费就近解决的需要。外贸与内贸比例不协调,内贸企业数量多,外贸企业数量少,尤其缺乏有实力的外贸企业。二是商贸环境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商贸业发展。香炉礁物流园区的道路交通、商务酒店、银行等配套设施建设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兴业市场周边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沃尔玛与百盛贯通的方案尚未落实,阻碍了商贸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受规划和管理等方面限制,一些地下超市和商场门脸漏雨、入口不醒目的问题难以协调解决。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年来,随着全市商贸供给的增加和布局调整,商贸业竞争进入空前激烈的阶段。我区商贸业面临青泥洼、西安路两大商业区的夹击,加之自身在业态上错位不够,品牌特色和竞争优势不强,从中山和沙河口商业的夹击中突围和发展的难度较大。2、发展思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根本,以培育和引进为手段,坚持合理布局、功能配套、统筹兼顾、重点扶持的原则,积极巩固传统商贸优势,着力推动其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兴商贸业态,构筑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业态均衡、内外贸协调发展的商贸产业格局,使我区商贸业成为规模可观、结构优化、效益良好、牵动性大的支柱产业。为此,一要作足批发业文章。创新交易方式,通过开通网站、引3入电子商务等手段,改进双兴商品城、水产品批发、糖酒批发等市场的经营方式,使传统批发市场向具备购销代理、商品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的新型市场转变。同时,推进现代凯旋商城、批发大王一条街等重点项目,促进现代批发业态发展。二要放手发展零售业。鼓励发展中小零售餐饮业,扶持发展特许经营和连锁商业,促进零售业逐步向专业店、专卖店、专营店等多业态延伸,推动零售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三要大力发展新兴商贸业态。按照现代化、便民化的原则,重点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店、药店、洗衣店等必备性社区商业,适度规划建设购物中心、品牌店、专卖店、咖啡馆、健身房、鲜花店等指导性社区商业,构筑社区商业体系,促进社区商业发展。以信息平台建设为载体,鼓励企业开展网上订货、采购、交易等业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3、工作重点。一是大力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强对现有商业路街的指导、培育,在错位经营、强化特色上下功夫,提升品位,丰富内涵,扩大影响。规划和实施好长春路商业街改造,将其建成集零售、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业长廊。充分利用“新海味”的影响,结合旧城区改造,在北京街、南北复兴里一带规划建设老字号餐饮一条街或大众消费的海鲜餐饮一条街,形成特色餐饮聚集带。二是大力推进奥林匹克广场和站北商贸区建设。从解决道路交通、门脸漏雨等具体问题入手,切实抓好商业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其综合服务功能。打通连接百盛和沃尔玛的地下通道,改变奥林匹克广场一带商家相对孤立、业态过于分散的局面,形成业态互补、通畅完整的商贸区。坚持错峰选项,在经营品种、经营模式、4经营手段上与青泥洼、西安路商业区错位竞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商贸业。三是积极推进新的商贸载体建设。结合旧城区改造开发,有计划地新建商业购物网点和设施,为商场、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的发展留足空间。重视载体利用,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现代商贸企业,并搞好跟踪服务,为企业解决入驻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关于发展现代物流业1、基本情况。随着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城区功能的完善,我区的港口物流业发展较快。一是传统批发业对物流业形成较强的拉动效应。以双兴商品城果蔬和日用消费品批发、黑嘴子水产品批发等为代表的批发业稳步发展,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稳定货源,拉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二是产业集聚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全市港口功能的调整,香炉礁港承担的日用杂货运量增大,带动了港口物流业发展。香炉礁物流园区渐成规模,麦德龙、百安居等一批对配送物流有牵动作用的商贸物流企业纷纷入驻,使该区域物流业的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三是规模和贡献逐步增大。2005年,我区有海、路、空运输企业167家,装卸搬运和其它运输服务业企业131家,仓储邮政业企业34家,已占到全区企业总数和服务业企业数的3.08%和4.02%;吸纳从业人员过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近4%;缴纳区级税收1655万元,占全区税收和服务业区级税收的3.63%和5.57%,已成为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业。我区物流业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龙头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缺乏。由于我区土地紧缺,商务成本较高,不利于规模型5仓储物流企业的入驻,限制了我区对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大型物流企业的引进。由于物流信息平台和集疏运网络建设滞后,最具现代服务业特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受到抑制。二是香炉礁物流园区物流功能还需增强。由于该区域硬件配套建设尚未全面展开,物流服务功能比较薄弱,存在“商贸功能多、物流功能少”等问题,对全区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还有待强化。三是工商企业对物流业拉动力不强。工商企业自营物流比重较大,物流资源整合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使本地的物流需求相对不足,在客观上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2、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物流需求为宗旨,以香炉礁物流园区为依托,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深度开发物流需求市场,努力构筑生产物流和消费物流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一要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服务的生产性物流。重点引进为生产型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总部型企业,鼓励其将企业总部、结算中心、采购中心放在区内,将仓储、运输等环节放在外地,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物流业务,扩大我区物流业辐射范围。二要发展为商贸批发和零售业服务的商贸物流。扶强做大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批发业对物流业的牵动作用,在较大的范围内聚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货畅其流的物流产业发展新局面。三要发展为居民生活消费服务的配送物流。鼓励企业开展商品配送业务,形成面向全市的城市配送物流特色。3、工作重点。一是深度开发物流市场。引导工商企业剥离和外包物流业务,为物流业发展增加需求。鼓励物流企业的兼6并和重组,形成更多有实力的物流市场主体。尤其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接工商企业剥离的物流业务,促使传统物流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市地税局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支持港航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和服务管理措施,鼓励和支持港航企业发展。二是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依托数字西岗建设优势,以建立和完善面向区内物流企业服务的信息网为目标,整合各种物流信息资源,加快建设集中与分布、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统一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基础数据库网络体系,促进物流信息产业化。三是加快推进香炉礁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尽早解决该区域交通不畅、环境设施落后、商务配套不足等问题,形成高水平的硬件支撑。继续强化该区域商业优势,增强商业辐射力,争取以商流、人流带动和促进物流。整合香炉礁市场群、水产品市场、双兴商品城市场等的相关物流业务,开展对零担货运市场的嫁接改造,把该园区建成集装卸、运输、配载、贸易、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新海航运开拓啤酒物流业务,形成以烟台、青岛等地啤酒企业的啤酒分拨中心。三、关于发展中介服务业1、基本情况。中介服务业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监督等功能,为生产者、经营者、其它组织和人民生活或上述四者之间牵线搭桥,提供社会性、技术性、执行性有偿服务的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所构成的行业。按从事的业务性质,中介服务业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是代理类,包括货运代理、商标代理、专利代理、设计策划、广告代理、法律事务代7理、信息咨询、技术咨询等机构;第二是经纪类,如商品交易中介、房产中介、职业中介、人才中介、演艺中介、技术中介、证券期货中介等机构;第三是鉴证类,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及公证处、资产评估、工程监理、质量检测认证等机构;第四是协调类,如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近年来,依托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业的上升态势,我区的中介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多、组织形式多样、中小企业唱主角、功能日趋丰富的发展格局。一是覆盖面逐步拓宽。我区中介服务业从少到多,从多到全,已经逐步覆盖到包括会计、审计、法律、土地、房产、科技、人才、教育、文化、体育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介服务体系。2005年,全区共有各类营利性中介服务机构1849家,其中租赁业32家、房地产中介280家、科技中介56家、商务服务业1481家。商务服务业中,企业管理服务14家、法律服务64家、广告业62家、职业中介14家,其余为会计、审计、税务、市场调查、专业咨询及其它中介企业。二是优势逐步凸现。我区中介服务业在覆盖主要传统行业门类的同时,积极向新兴行业拓展,在一些领域逐步形成了优势与特色。依托行政文化中心优势,辖区内的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达64家,已接近全市135家的一半。依托房地产交易市场地处西岗的地缘优势和房产交易旺盛的局面,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已达280家,我区已成为全市房屋中介最集中的区域。以国际合作公司、荣鹤劳务公司等为代表的辖区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逐步确立了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仅国际合作公司每年外派船员约5000人,向日本外派研修生约5000人,派往日本研修生数量约占全市一8半、全国的十分之一,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另外,仲联量行等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已落户我区,将推动管理咨询业向高端发展。三是作用日益明显。从总体看,中介服务业已逐渐成为政府部分职能转移的承担者和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依托,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商务成本、活跃区域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2005年中介服务业共创造区级税收3556万元,占区级税收总量和服务业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7.8%和12%,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区中介服务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不强。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偏小,在全市有影响的少,能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竞争的少,为技术、资本提供高层次服务的更少。二是体制存在缺陷,统一管理格局没有形成。缺少统一规范中介机构的政策体系和办法措施,有关部门分别发布管理规定,进行资格认定、考试发证,导致政出多门,部门纷争,产生管理上的重叠与空缺。三是人员素质不高,业内竞争不规范。由于部分中介服务机构进入门槛低,加之缺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