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与服务(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农技推广与服务第1期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二○○七年三月九日今年我市水稻生产主推品种与主体技术一、主推品种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市优势农作物。品种是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品种是夺取水稻丰收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实践证明,品种选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优质与高产兼顾的原则。优质与高产的统一是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此,各地在选择推广应用水稻新品种时,必须选用优质与高产兼顾的品种,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二是坚持优质高产与抗性兼顾的原则。各地在选用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稻作的实际情况选用品种,既不能片面地追求抗性而影响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也不能一味追求品质而忽视抗性,以致产量不稳。三是坚持因地因稻作方式制宜的原则。目前我市稻作方式较多,各地在选用品种时,要根据不同的稻作方式选用相应的品种:常规栽培,里下河沿运稻区适宜种植迟熟中粳,沿江与高沙土稻区适宜种植早熟晚粳,丘陵稻区种植杂交籼稻具有一定的优势,水源有保障的地区也可种植一些迟熟中粳;轻简稻作方式,里下河地区宜选用中熟中粳,沿江与高沙土稻区宜选用迟熟中粳。四是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一个新品种是否适宜在本地种植,必须经过2~3年的多点试验、示范,决不能违反引种程序,乱引乱种,未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不得直接推广应用。五是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统一的原则。产量是基础,品质是前提,效益是目的。只有具备一定2产量基础的优质品种,才能取得较高的效益。今年各地要继续抓住良种推广补贴机遇,积极推广一些优质、高产、抗病兼顾的品种。沿江、高沙土稻区粳稻以宁粳1号和武粳15为主,搭配种植武香粳14和淮稻9号;丘陵稻区以种植杂交籼稻为主,组合选用084系列和丰优香占,搭配种植扬稻6号,水源有保障的地区扩大种植粳稻,品种选用扬辐粳8号;里下河稻区,以淮稻9号、扬辐粳8号、徐稻3号为主,搭配种植盐稻8号和镇稻99,白叶枯病重发区域严禁应用徐稻3号和淮稻9号。去年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了淮稻9号(24.2万亩)和扬辐粳8号(24万亩),这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1)淮稻9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选育,该品种属大穗型品种,全生育期153天左右,比武育粳3号早2~3天,属迟熟中粳。该品种:①米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②产量潜力较高,一般大面积生产600kg/亩左右;③抗病性表现为抗条纹叶枯病,抗倒性一般,但不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该品种适宜于我市里下河稻区种植,易发白叶枯病的地区不宜推广,要注意防治干尖线虫病。(2)扬辐粳8号是由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该品种属穗粒并重型品种,农艺性状优良,全生育期152天,比武育粳3号早3~4天,属迟熟中粳。该品种:①米质优,理化指标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②产量水平与武育粳3号相当,一般产量水平亩产550-600kg,高产田块可达600kg以上;③较耐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纹枯病较重。该品种适宜在里下河稻区种植,育秧移栽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各地在应用好现有品种的基础上,要积极引进一些有苗头性的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新品种,做好品种更新的储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新品种的试验示范。1、南粳44原名“宁4009”,是江苏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属大穗型品种。在我市沿江地区5月上旬播种,8月25日-8月底抽穗,全生育期155-158天,比“武运粳7号”早3天左右。①米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②产量高。大面积生产一般亩产600kg以上。③抗性好。该品种抗条纹叶枯病,抗白叶枯病,中抗纹枯病。抗倒性较好。植株生长青秀,后期熟色好。注意干尖线虫病和穗颈稻瘟的防治。32、盐粳9号盐粳9号是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全生育期比武育粳3号迟2-3天,属迟熟中粳。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①米质优,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②产量水平高,大面积生产一般亩产600kg左右;③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该品种适宜于我市里下河地区种植,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3、淮稻10号原名“淮9836”,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55天左右,比武育粳3号早2~3天,属迟熟中粳。该品种:①米质优,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②产量高,一般大面积生产600kg/亩以上,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8公斤,较武育粳3号增产12.1%,属穗粒并重型品种;③抗条纹叶枯病,抗倒性较强,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适宜于我市里下河地区种植。4、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熟中粳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属中熟中粳。该品种:①米质优,理化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②产量高,2006年兴化麦后直播示范,亩产600kg以上;③较耐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该品种适宜我市里下河稻区麦后直播种植。二、主体技术目前,我市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五种,即:麦套稻、机插秧、抛秧、直播稻和常规手插秧,每种稻作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围绕“十一五”我市基本告别手插秧目标,应重点推广麦套稻、机插秧、抛秧等三大轻简稻作技术,2006年全市应用面积168.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2.9%,比2005年提高22.3个百分点。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我市推广的三大轻简稻作技术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特点,符合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各地在推广应用三大轻简稻作技术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农民种稻效益为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水稻轻简稻作技术,具体应用三大轻简稻作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要4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品种布局和现有应用基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轻简稻作方式;二是坚持节本增效原则。要以高效为目标,以省工、节本、节能为手段,通过轻简稻作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增效;三是坚持群众自愿选择原则。各级农技部门要加强组织宣传,积极引导农民采用轻简稻作技术,搞好技术服务,确保技术到位;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从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出发,加快轻简稻作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坚持不断探索完善原则。要不断研究、完善主推的轻简稻作技术,充分发挥轻简技术的省工、节本、高效的优势。1、麦套稻麦套稻具有“秸秆不焚烧,栽秧不弯腰,节本又增效,产量稳又高”的优点,实现了麦秆全量还田,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麦秆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土壤持续培肥,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麦田套稻只要关键技术不走样,大多数示范点产量可稳定在550公斤左右,技术配套较好的点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一般每亩节省农本100-150元。近几年,我市水稻生产大力推广应用了麦套稻,据各地统计,2006年应用面积达到47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各地要力争完成市政府下达的60万亩目标任务。麦套稻关键是抓好“四关”,即全苗关、除草关、倒伏关、杂稻关。麦套稻在播种后要灌水1~2次,品种宜选用穗粒协调或大穗型常规粳稻,应选择田面平整、杂草少、未用绿(甲)磺隆等除草剂的麦田,除草要采取“一封杀、二挑治、三拔除”的方法,水浆管理采用浅歇间歇灌溉模式。水源紧缺的地区、杂草杂稻较多的田块以及种植品种为杂交稻的地区不宜采用。2、机插水稻机插秧是采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移栽秧苗的机械化种植方式,是现代稻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显著特点有:移栽效率高,省工节本,适宜于规模化经营,易于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要求,实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近几年应用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比人工栽插,每亩节本增效60~80元,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近几年来,我市水稻机插秧发展速度较快,2006年应用面积达到48.1万亩,今年各地应用面积可能达到80万亩。我们农业部门要与农机部门配合好,搞好技术指导,抓好机插秧育秧。要组织好机插秧合作社,连片种植,整体推进。53、塑盘抛秧稻塑盘抛秧彻底解决了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弯腰曲背栽秧的难题,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可获得高产,是稻作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深受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该技术具有“五省两增”的优势,突出表现为省工、省力。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3~4亩,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6倍左右,每亩节本增收80~90元。该项稻作技术适宜于我市粳稻种植区域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应用,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均有一定应用面积,2006年应用面积增加到33.2万亩,其中邗江区应用面积最大,占全市面积的50%左右,今年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应用,全市应用面积力争达到40万亩。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控制直播稻迅速扩大的趋势直播稻虽是一项省工、简化的稻作技术,但不是一项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技术,不符合本市两熟制稻田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不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大面积应用直播稻技术,不仅不利于水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而且对水稻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直播稻近两年杂草稻越来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从生产和技术角度看,除沿江地区可以适当试种一些直播稻,其它地区严格控制直播稻迅速扩大。近两年,我市里下河地区农民自发应用该项技术,我们各级农技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跟农民说清楚直播稻存在的风险,引导他们应用其它形式的轻简稻作方式。2、掌握适宜播种期适期播种有利于培育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措施,过早播种或过迟播种都会使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近几年我市不少地方为了减轻条纹叶枯病的为害,盲目推迟播种,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偏低。针对近两年我市条纹叶枯病发生较重以及推迟播期可减轻病害的实际情况,各地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稻作方式确定适宜的播期。对那些抗条纹叶枯病的品种(组合),应坚持适期早播,有利于培育壮秧夺高产;对那些不抗条纹叶枯病的品种,应坚持适期内下限播种,减轻条纹叶枯病为害。杂交中籼稻宜于5月5~8日落谷,两优培九和扬稻6号等迟熟中籼稻于5月初落谷;里下河地区以盐稻8号、徐稻3号为代表的中熟中粳稻应于5月15日前后播种,镇稻99宜于5月10~15日播种;以扬辐粳86号、淮稻9号为代表的抗条纹叶枯病的迟熟中粳稻于5月8~10日落谷;南部地区以宁粳1号、武粳15为代表的早熟晚粳稻于5月10日左右落谷。机插秧和塑盘抛秧播期应根据让茬时间和适宜秧龄决定,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秧龄一般掌握在18~20天,于5月20日以后落谷,机插秧要分批落谷。3、培育适龄壮秧近两年,我市加快了以麦套稻、机插秧和塑盘抛秧为主的轻简稻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但育秧移栽仍占有较大面积,培育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我市水稻秧苗素质不高,除有的年份与气候有关外,育秧存在着以下几个技术问题:一是播种量明显偏高,二是秧池培肥不足,三是水份管理不当。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今年要把培育壮秧作为一个关键措施来抓。一要严格控制播量。旱育秧:杂交中籼稻35~40天的秧龄,亩播种量为17.5~20.0公斤,粳稻30~35天秧龄亩播种量以30~35公斤为宜;湿润育秧:杂交中籼稻亩播种量为8公斤,粳稻亩播种量20~25公斤;机插秧软盘育秧,粳稻每盘芽谷播种量为120~150克。二要强化苗床培肥。各地要抓住3~4月份的时间,迅速对苗床进行培肥,有机肥要在4月10日前全部下田,旱秧苗床于落谷前10~15天施用氮化肥和三元复合肥。施肥后通过耙旋,使肥料均匀拌和在土层中。各地要推广壮秧营养剂培肥苗床技术,简化旱秧苗床培肥程序。对于机插秧育秧和塑盘育秧一定要应用壮秧营养剂,可达到培育壮秧、延长秧龄等效果。三要科学水份管理。旱育秧4叶期前以湿润管理为主,4叶期后坚持旱管,移栽前一天浇透水拔秧。湿润育秧落谷后至2叶期秧板保持湿润,以后建立薄水层。机插秧育秧播种至齐苗保持土壤湿润,2叶期建立水层,插秧前2天排水。塑盘育秧以保持盘土湿润为主,起秧前1~3天排干水。本期发送:省作栽站,市政府纪春明副市长,市财政局,局领导、各处(室、站),各县(市、区)农林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