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湖南省东安县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情况汇报东安县农业局(2009年8月)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江上游,毗邻广西,是湖南通往广西、海南的重要门户。县内交通便利,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二广高速、207国道、217省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1.3万亩。辖18个乡镇场,506个行政村,总人口59.1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200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2.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4.2亿元,财政总收入1.8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874元。主要优势农产品有优质稻、柑桔、银杏、紫皮大蒜、生猪、东安鸡等,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播面9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40万吨,年可供商品粮20万吨;以柑桔为主的水果面积24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商品粮基地县、优势柑桔产业带基地县、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2005、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承担了省厅安排的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2006年9月,我县被农业部纳入第二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试点县,开始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效能评价为核心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工作。在部、省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我局按照国发〔2006〕30号和湘政发〔2007〕15号等文件精神,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一、农技推广体系体制改革情况1、农技体制改革情况。我县于2004年冬制定了《东安县乡镇农技站公益性与经营性岗位分离工作实施方案》,年底对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竞争上岗,按照每1万亩农作物播面0.5人、每1万户农户3.5人的比例,择优确定公益性推广人员126人。2006年1月,由于农业工作的需要,再次选定20名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全县公益性推广人员增加到146人。2007年初,根据原《方案》运行情况,修改出台了《2007-2009年东安县乡镇农技站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技站的改革,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公益性推广人员至148人。2、机构设置情况。全县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22个(指种植业),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6个(即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县柑桔推广站、县原种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16个(即乡镇农技站)。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直属县农业局主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农技中心内设法规科教股、粮油站、经作站、植保站、土肥站、信息站、农业环保站等业务股站室。县柑桔推广站、县原种场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直属县农业局主管。基层16个乡镇农技站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每个农技站设站长、副站长、粮油、经作、植保、土肥、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教、农业执法、蔬菜和能源专干等5~12个公益性推广工作岗位,其中大站一人一职,小站部分岗位实行兼职,其人、财、物、事由县农业局管理。3、人员编制情况。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共定338个编(不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县柑桔推广站、县原种场人员),其中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共52个编,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73个编,乡镇农技站213个编。2006年以来,全系统调出和退休的共28人,其中提拔任用20人,退休5人;调入14人,其中安置退伍人员11人。4、经费及工资预算情况。全县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均实行了工资财政统发,所有在册人员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按公益性人员人平安排工作经费达到5000元。二、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情况2004年以来,我县根据中发[2004]1号、国发[2006]30号、湘政发[2007]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情况,大力推行以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分离为主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农技推广运行新机制,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得到强化,农技推广经费得到保障,农技队伍管理得到规范,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我县的做法得到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财务司和种植业管理司、湖南省人事厅、财政厅、编办、农业厅等部门的充分肯定。1、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县农业局设立农业信息中心,乡镇农技站按照“六有”标准设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各行政村配备信息联络员,并与县委组织部党建工作组联合按较高标准建立了16个农业信息示范村,全力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分工明确、畅通高效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08年接受电话咨询6755人(次),网络咨询1190人(次),现场咨询22360人(次)。农业信息服务机构配置电脑、数码相机、固定电话等硬件设施,连接互联网。完善了农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对外公布服务内容和联系号码,实行“48小时服务时限制”。建立科技示范户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和反馈农民需求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2008年通过问卷获取农民需求信息3458条,通过热线电话获取需求信息4657条,通过现场咨询获取需求信息4569条,入户指导获取需求信息5584条,通其它途径获取需求信息2208条,为农民免费发布需求信息5865余条,拓宽了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2、完善岗位工作目标管理。2005年以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考勤值班制度》、《公益性农技推广岗位末位淘汰制度》等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18个。通过各项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广大农技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提高。针对乡镇站公益性人员工作目标考核中存在方案不细、考核不全、不便操作、拉不开档次等情况,2006年和2007年,县农业局先后制定了《公益性岗位工作职责》、《科技入户管理制度》、《科技联村管理制度》、《公益性推广人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2008年采取逐月下达《农技推广工作刚性任务通知书》的方法,明确了各岗位工作基本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群众满意指标要求等,提出了考核的基本要求和合理设置分值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农技站对公益性人员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3、创新农技推广方式。一是大力推行科技联村。每个公益性推广人员负责联系3—5个行政村,每月下村指导、督促农业生产1-3次以上,帮助村里建立1—3处农业科技公示栏,及时为村民送发技术资料,反馈需求信息。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入户。每个公益性推广人员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个农户,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施主体培训,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三是着力开展农技短信服务。全县建立以县、乡、村、组干部,县、乡人大、政协代表,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部分群众代表共3500余个服务对象的短信服务平台,每年利用农技短信平台,发送农业技术、有关农业政策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短信40万条次以上。四是不断强化科技示范。围绕水稻、柑桔等优势农产品,以水稻高产创建为契机,2008年,县推广中心创建了优质稻高产示范和双季稻高产示范区各10000亩、水稻新品种展示1000亩、低产桔园改造示范500亩、新种桔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各乡镇农技站根据本地特点,重点建起了优质稻单产提升示范、低产桔园改造示范、新种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五是积极探索连锁服务。以“东安县农技服务部”和大型农资公司为龙头,组织乡镇农技站经营性推广人员,探索性地建立县、乡、村三级放心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开展优质农资连锁配送服务。六是举办田间学校和农民夜校。根据农时和农民的需求,将培训班举办到田间地头,采取农民现身说法、示范引导、手把手传授的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和实用技术。针对农民农忙时节对技术渴望,白天忙,晚上相对休闲的特点在大江口、紫溪、端桥铺等镇创办农民夜校11所。2008年共举办田间学校培训班231次,培训2.6万人(次),推广免耕抛栽技术、柑桔修剪等技术14项,利用农民夜校培训农民0.8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素质和种养水平。4、健全考核考评机制。以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建立健全年度工作考评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县农业局分年度制定《乡镇农技站(中心股站室)××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和《乡镇农技站站长(中心股站长)工作目标管理办法》。乡镇农技站和中心各股站相应制定《××乡镇农技站(中心股站室)公益性推广人员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把每个公益性岗位的工作任务量化分值,以日常的工作日志为基础,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服务对象考评占40%,县局考评占20%,乡镇领导考评占20%,本单位(部门)互评占20%。推行岗位风险责任金制度。年初每个公推员缴纳岗位工作风险责任金600-1000元,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决定退还和奖励。规范工作督查制度。县农技推广中心制定《督查工作方案》,全年对乡镇农技站(中心股站室)和公益性推广人员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至少6次以上的工作督查,按100分制考核计分,编发督查通报。完善工作绩效奖惩制度。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实行“四挂钩”:与奖金挂钩,与提拨重用挂钩,与职称评聘挂钩,与竞争上岗挂钩。5、实行人员动态管理。一是推行全员竞争上岗。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通过考试加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公益性推广人员和经营性推广人员。公益性岗位实行3年一竞聘,县农技推广中心分别与16个乡镇农技站的公益性、经营性人员签订《公益性推广人员聘任合同》和《经营性推广人员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人员管理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合同管理、岗位管理过渡。二是试行了公益性人员劝退和末位淘汰。因工作作风差、工作任务完成差或违反《公益性推广人员聘任合同》等不称职的公益性推广人员,经县农技推广中心核准后,中途劝其退出公益性推广岗位。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排在最后两位农技站的末位公益性推广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实行动态管理以来共劝退5人,末位淘汰9人。因劝退和淘汰所缺岗位,年末又从经营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产生新的公益性推广人员,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良性循环,让在岗的公益性人员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促进其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服务质量。6、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推广机制。一是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创优环境引进舜皇米业、吉祥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东安,成功促进熙可公司与东安桔农签订购销定单,使各种农业企业有原料生产,也彻底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004年以来,我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参加、依法成立、照章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在运作上做到政府扶持不干预、部门支持不插手。目前,全县已成立稻米、柑桔、蜜梨、养猪、养鸡、养鸭等县、乡(镇)、村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6个,吸收以种、养、营销大户为主的会员6100多人。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类协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产品。尤其在技术推广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以来,县稻米协会组织164名会员,对周边农户进行水稻单产提升技术指导,平均每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户,被带动农户水稻平均单产提高46公斤。县柑桔协会组织47名会员承包经营果园8300亩,辐射带动周边5.4万亩桔园提高了管理水平。同时,县柑桔协会在2005年以来还推广了柑桔套袋技术4000亩、柑桔低改技术6万亩、系统修剪技术11.5万亩。三是积极培育种植大户。采取多种措施、多种途径,三年来共培育了种植大户500户,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搭建了良好平台。四是积极培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对经确定为村级农技员的种养大户,采取免费赠送新技术、免费培训、免费修送良种和新物化成果的措施。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