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次等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区域次等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蒋丙南宰娟1.思考的缘起对于服务业发展研究,自90年代始,主要进行如下两方面研究:(1)主要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的某些大型、特大型城市进行相关研究。如对上海、广州为例进行了服务业的行业布局特征探索(阎小培,1999;张文忠,1999);(2)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如现代服务业与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之间的关系(胡细英,2006);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胡建伟,2006)。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时期,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日益极化的过程中,众多次等级中心城市亦面临着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期,故如何研究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空间布局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以长三角的重要次等级城市常州为例进行研究,希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二级中心城市常州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困境及挑战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次等级城市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尤其作为工业城市的常州长期处在都市区“首位城市阴影区”的影响下,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与挑战:2.1历史演变解放至今,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常州服务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由传统服务业—传统为主、现代服务业萌芽—现代服务1业、传统服务业二者协同发展的趋势,部分行业空间上由最初点、线性布局逐步演变成为面状布局;空间布局主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图略)(1)第一阶段(解放初期—80年代初):传统服务业单核发展(2)第二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末):传统服务业单核向外溢散(3)第三阶段(90年代初—90年代末):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萌芽,由主城单核向北重点发展。(4)第四阶段(90年代末—至今)——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主要呈“一核两翼+几大集聚区雏形”空间布局形态。表2.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比表(图略)2.2发展困境(1)服务业经济效益体现不够。①单位土地面积上实现的服务业值较低。就2004年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的单位土地面积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来看,常州市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实现的服务业增加值为0.09181亿元,居第5位,远远低于上海(0.56227亿元/平方公里)、无锡(0.19731亿元/平方公里)、苏州(0.13018亿元/平方公里)和南京(0.12686亿元/平方公里)。图2.2004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单位土地面积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比较(图略)②分行业服务业增加值不高。通过对常州市区和上海市的比较,上海的单位土地面积上实现的服务业及其分行业增加值均远高于常州市区(见表3),例如常州市区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仅为上海的0.23、0.28。表3.2004年常州与上海的单位土地面积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对比(图略)(2)服务业行业内部结构不够均衡。①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的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比重超过50%,体现了传统体制与机制遗留。②传统的、劳动密集性的服务行业仍占据主体地位。首先技术含量较高、人力资本较密集的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其次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比重过大,劳动生产率较为低下;第三是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服务行业,如会展、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等发展潜力尚待挖掘;第四是满足居民需求的社区和个人服务等消费者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3)整体空间布局有待优化,高层次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城市功能分区不够明显。行业布局空间引导性不够,亟需对各服务行业空间布局进行规律性引导。比如,商贸流通业的布局结构仍是线状为主,中心密度过高,边缘密度不足,过度集中在老城区中心商业区;旅游区的大体框架成“点”状布局,各个旅游区独立发展,旅游区之间的网状联系不够明显,没有清晰的旅游线路和缺乏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对房地产业而言,住宅建设的开发规模偏小,空间上过于分散,居住用地建设密度较高,开发强度较大,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与此同时城市缺少高水平、国际化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的旅游、会展、休闲、文化、体育、商务等基础设施供给相对不足。2.3发展挑战(1)首位城市的阴影区影响常州地处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在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的断裂点处,受到首位城市上海、南京的强烈辐射和吸引,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地位不明显,2004年,常州城市服务业比重为36.5%,居长三角第9位;服务业同比增加幅度为14.1%,仅居长三角第11位。故在当今日益被边缘化的区域地位致使常州必须直面激烈的区域商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资源竞争与调整。(2)思想意识较为滞后目前,市有关领域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对现代服务业的相关认识水平与理论水平亟需加强和提高,对工业化尤其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长期性认识仍不足。(3)政策环境不够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法治、市场等环境优待完善。部分行业受政策约束或部门利益约束,市场开放度不够,准入过严。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的改革进程不快,部分领域产业化进程缓慢。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大量生活和生产性服务尚未分离,造成潜在服务需求无法市场化,(4)人才制约度较高常州目前缺乏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尚未真正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和人才高地,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领域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竞争力的提高。3.常州市现代服务业行业遴选及定位3.1重点行业遴选(1)从产业关联角度看重点行业的选择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投入产出分析法可为重点行业选择提供重要参考。目前常州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的转型期,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美国、日本相似。从表中可以看出,运输及仓储业、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及商务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都比较高,均在50%以上,表明其总产出的大部分都用于其他产业的中间投入品,具有明显的生产者服务的特征;相较而言,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和旅馆业、社会和个人服务业属于典型的消费者服务业。表4美国、日本不同时点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中间需求率单位:%(图略)资料来源:转引自李冠霖著:《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2)从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是选择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具体评价标准是该行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或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常州服务业主要部门增加值及比重情况见表5(现行统计口径的四大服务业部门增加值总和),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4.78%上升到2004年的23.21%,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分行业看,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即物流业的主要成分)、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即商贸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各自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都在10%以上,特别是商贸服务业,2004年其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高达31.96%,是常州服务业的主要贡献部门。因此,从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理应是常州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行业。表5常州服务业主要部门增加值及比重情况(1990,2004)(图略)资料来源:根据《常州统计年鉴》(2005)整理计算。与此同时,根据服务业产业关联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的特色性、导向性、基础性和保障性进行常州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遴选,最终得出未来常州市应该关注11大重点服务行业。表6.常州市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分类表(图略)3.2发展定位以各类服务行业竞相发展、优化升级为基础,初步构筑起适应常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达到小康水平”要求的新型的城市现代服务业体系,最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1)以职业教育、商贸物流等已具优势的服务行业为龙头,把常州建设成为全?国著名职业教育基地和富有特色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2)以特色旅游、动漫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服务行业为重点,把常州建设成为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动漫产业基地。(3)以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为契机,错位发展金融、会展、中介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服务行业。(4)以服务和辐射市域经济、便民利民为着眼点,有序发展城市交通、房地产、社区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服务行业。(5)以各类服务行业竞相发展、优化升级为基础,初步构筑起适应常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达到小康水平”要求的新型的城市现代服务业体系,最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4.常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在中心地理论、地租、集聚、公平性与效率性理论指导下,基于常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思路,按照统筹考虑、各具特色、结构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引导常州现代服务业“两轴两圈七大集聚区”的空间布局结构。(1)区域横向、纵向两大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横向发展轴:作为常州连接沪宁辐射苏中、苏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区域现代服务业生长轴,有利于常州更好地融入长三角、衔接上海现代服务业。纵向生长轴:贯穿常州“一体两翼”、联系城市未来重点发展区域,依托轨道交通以及城市南北向重要通道串联新港、新龙、高新、中心、湖塘及武南组团的服务业功能集聚区,形成未来商贸商务业、房地产、信息软件、法律、科研等专业服务业功能集聚带,并形成若干服务业增长潜力区。(2)两大现代服务业生长圈外圈(生产服务业功能生长圈):由常泰高速、沪宁高速、联三高速等常州高速公路环组成,主要串连常州新区物流园区、横山桥物流中心、凌家塘物流中心和湖塘物流园区、常州港物流集聚区、空港物流集聚区等重要物流节点,和龙虎塘市场群、横林地板城、凌家塘农副产品市场、湖塘纺织专业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主要承载物流、专业市场及与各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生产性职能。内圈(综合服务业功能生长圈):由北环路-怀德路—劳动路—五角场路围合成的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生长圈。主要包括南北大街、文化宫、青年广场和两站广场四大主要商贸中心及和平路金融商业街、北环路家居专业街、劳动路现代休闲街等特色商贸街道;西瀛里-青果巷、天宁寺-红梅公园、前后北岸历史街区、老运河等常州旅游休闲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承载常州城市商贸商务、房地产、休闲旅游、专业服务等综合服务业功能。(3)七大现代服务业能集聚区随着常州“一体两翼”大都市格局的构建,在传承原有服务业产业积淀的基础上,不断发挥集聚效应,促使常州城市形成以主核、高新、新龙、湖塘、武南、城西、城东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各自承担组团的现代服务业职能。注:次等级城市是指:大都市区中在规模和地位上次于首位城市,对整个都市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城市。一般认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首位城市为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南京、杭州,其他为次等级城市。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