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服务海西科技创新平台介绍目录学校简介服务海西平台介绍目录学校简介服务海西平台介绍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福建省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批高水平大学之一。理工科方面,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6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0人,其中全职中科院院士有9人,双聘院士1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9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目录学校简介服务海西平台介绍服务我省的发展需求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福建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的产业发展充分整合学校现有优势科技资源。学科交叉集成、联合攻关、团队作战。以政府为主导、与企业相结合共建平台,服务海西经济。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科技创新平台药物科技创新平台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能源化工催化科技创新平台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科技创新平台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先进装备与仪器科技创新平台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科技创新平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福建省药物科技创新平台一、现有基础1.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863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闽江学者和众多知名专家构成的药物创新研究团队。其中教授11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2人,主任药剂师1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其中80%以上的人具有博士学位,近90%的人具有高级职称。2.平台福建省药物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厦门市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局)的力量,在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省发改委)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现已建设有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天然药物发现和制备技术平台;以药学实验室为主,整合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的新药毒性分析技术平台和新药药效学分析技术平台。一、现有基础3.成果已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丙谷二肽、抗肿瘤新药阿霉酮、环氧二烯、抗艾滋病及抗病毒药物、“禽流感治疗性抗体”、“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已获得4个新药证书和12项发明专利。一、现有基础二、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构建以GLP实验室为标准四大平台建设——规范化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平台、天然药物发现和制备技术平台、新药药效学分析技术平台、药物制剂工艺、药物合成、小试、中试等技术的综合性药物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新产品研发:阿霉酮A和南强菌素等抗肿瘤、抗病毒药物、中药现代化、心血管病药物、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物的研发为主。重组戊型肝炎疫苗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二价疫苗禽流感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丙谷二肽抗生素达托霉素、万古霉素、生物防腐剂那他霉素等转基因螺旋藻手性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托莫西汀等药物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胞外-葡聚糖酶植入型控缓释抗肿瘤制剂的开发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口服胰岛素龙血竭缓释纳米粒抗艾滋病及抗病毒药物-系列核苷磷酸酯药物重组α-银环蛇毒素表达纯化技术新型熊胆系列药品的开发三、可产业化项目福建省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一、现有基础1.高性能陶瓷纤维已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高性能陶瓷纤维平台:基本建成研究型平台和分析检测平台;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小批量连续陶瓷纤维制备设备平台形成了两支团队:跨学科的高性能陶瓷纤维研究团队开展相关基础研究,2006年获得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支持;专职工程技术队伍负责平台设备的维护管理和高性能陶瓷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专用实验室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2006年获准建设特种先进材料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先进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2003年至今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2.生物医学材料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是福建省唯一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点之一;2003年成为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评为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学科;2005年成立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开发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并制订出产品质量标准(XMUS-01□型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编号:Q/XMUS001-2005);“植入型控缓释抗肿瘤制剂的研究”开发出一种纳米级、高效、低毒治疗恶性肿瘤的全新抗癌药物制剂3.防火阻燃材料建成厦门市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防火涂料中试基地开展钢结构建筑防火涂料和隧道防火涂料研发以及产业化工作,2003年以来,获9项相关发明专利;完成500吨以上规模防火阻燃材料的产业化和中试生产;蒙脱土纳米插层改性氨基树脂用于聚合物阻燃;聚合物/POSS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研发。产品在许多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2007年6月参与翔安海底隧道消防系统扩大规模施工论证;协助省、市消防队对重点(重大)工程项目的验收提供技术咨询和消防措施整改方案的设计二、建设方案1)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性能陶瓷纤维研发平台,开展不同种类高性能陶瓷纤维可工程化技术研发;2)建立生物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平台,开展组织工程支架修复材料或纳米药物载体研发以及对皮肤、骨等组织再生修复材料和抗肿瘤药物制剂的产业化工作3)建设防火阻燃材料基础研发基地、产业化中试和成果推广基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厚涂型防火涂料高性能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隧道防火涂料无铅微晶玻璃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开发抗肿瘤药物植入型控缓释制剂的开发纳米多孔超轻质高效隔热SiO2气凝胶节能隔热绝缘材料高性能陶瓷纤维三、可产业化项目福建省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一、现有基础开发团队:拥有一支规模达90多人的从事化学电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及能源经济研究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5位教授和35位副教授及工程师。已有机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电化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电化学工程中心、厦门大学生物能源中心、厦门大学半导体光子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承担了四十余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包括科技部“973”项目和“863”计划项目、总装备部“国防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福建省重点科技计划等。获奖专利:2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合作企业:中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厦门宝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卓越新能源有限公司、英国白狐公司。二、建设方案省化学电源工程技术中心:开发超级电容器和化学电池关键技术,建立化学电源产品检测技术平台。省光伏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发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技术,研制高效太阳能电池,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检测技术平台。省生物能源工程技术中心:开发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与生物燃气产业化关键技术及中试系统,建立生物能源产品检测技术平台。省风力发电产品示范基地:开发新型立轴微风型风力发电成套产品,建立风电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产品检测技术平台。省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为政府统筹能源产业、能源市场提供“智库”支持,为政府、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业硅的湿法提纯工艺及其产业化油脂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微风发电系统新型超级电容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制燃料酒精玉米粕发酵生产酒精及蛋白饲料技术数码镍干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生产技术中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生产技术三、可产业化项目福建省燃料化工催化科技创新平台一、现有基础厦门大学在煤基燃料化工催化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具有雄厚实力(包括2名中科院院士和若干名资深教授)的研发队伍,并可共享挂靠本校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资源;我校向国家发改委申建的“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已通过立项论证、并已进入建设项目资金申请/工程咨询评估/审批阶段。厦门大学已经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煤化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寿光联盟化工公司、清华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常熟市开拓催化剂有限公司、四川兰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三明化工厂等单位,就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科技领域的工业开发签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天然气的催化转化和合成气制甲醇、乙醇和低碳混合醇等重要能源化工过程的催化剂的设计、研制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新型纳米催化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或进展(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百篇研究论文和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二、建设方案1.建设如下5个实验室:甲醇低碳醇合成实验室、醚酯合成与转化实验室、水煤气变换与净化实验室、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和催化工艺与工程实验室.2.重点实施如下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工业应用开发及其产业化:合成气制甲醇高效新型催化剂(国家发明专利,获国家863计划立项)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高效新型催化剂(国家发明专利)宽温耐硫水煤气变换无钾的钴钼催化剂(国家发明专利)新型纳米碳催化材料(碳纳米管)的研制及其应用(国家发明专利)XH-01型耐硫钴钼系CO变换催化剂C209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C327型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开发合成气制低碳醇醚燃料高效新型催化剂三、可产业化项目福建省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科技创新平台一、现有基础依托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已有研究基础: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固相非标记荧光检测载体的开发及应用近海海洋环境持久性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海洋生物毒素及其环境行为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生物标志物及其检测二、建设方案方向1:环境健康指标中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化检测新方法的研究和相应仪器的研发环境和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的标准化和应用推广方向2: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毒性效应及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近海环境中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二、建设方案方向3:海洋生物毒素的环境行为及其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海洋生物毒素标准物质的研制及检测新技术的研发海洋生物毒素对海洋生物的毒理效应及水产品安全评估方向4: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远期影响评估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远期影响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库建立环境污染物致远期人体健康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病害肉速测方法和便携式仪器基于荧光纳米颗粒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及检测仪器餐厨垃圾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赤潮生物的监测仪器三、可产业化项目福建省先进装备与仪器科技创新平台一、现有基础1.人员厦门大学已经形成了与本科技创新平台相关的学科群,其中多个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拥有一支跨越光电子、机械、电子、计算机、检测设备、分析仪器等领域的专业科技研发队伍和创新团队。其中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客座教授2人,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高级工程师6人,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技术特长明确,业务素质优秀、学术思想活跃、大部分具有生产企业的工程实践经验。2.平台厦门大学在先进装备和仪器研究领域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十分完善。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精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