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在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政策的完善,以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数量是日益剧增。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学生来源较复杂,面临的学习、生活、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出现,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硕士研究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关注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学生心理辅导一、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一)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和心理健康困扰来源1.来源不同,经历各异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硕士研究生呈现出生源多源化的特点,有保送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职考取的、自筹经费的和单位委培的等。他们在进校之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比较心理。如保送生的自信心和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但是在读研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其他同学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似乎都并不弱于自己,随后可能产生失落感,形成心理挫折;应届生由于长期单纯进行考研学习,很可能出现知识结构失衡,从而产生学习的失落感;在职考取的最大的不适应就在于工作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委培生由于受到“委培合同”的约束,可能会产生比其他同学低一等的自卑感。此外,在职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不同生源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和个人背景:优秀者有的是原单位的骨干,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入学后珍惜学习的机会,思想相对成熟,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和自律;而在原单位不顺心者,本身的入学动机有偏差,对自己也缺乏严格要求,甚至将社会上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和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来自社会上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就婚否问题来说,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婚姻,大部分时候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它对于未婚者和已婚者有很大的差异。未婚者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对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容易偏激,易产生冲动。如果情感上的交流不足就会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甚至导致抑郁。而已婚者相对未婚者来说,社会经验丰富,看问题比较全面,不会轻易产生偏激的想法,有了生活上的伴侣,可以彼此倾诉、彼此鼓励。2.年龄不同,问题各异硕士生的年龄一般是在22岁~35岁之间,其中在职人员考取硕士研究生已有大部分是已婚者,已有家庭或小孩。已婚者面临的问题是夫妻分居、家庭开支增加,在毕业后就业去向会更多考虑这个家庭的情况。而对未婚硕士研究生而言,正值谈恋爱或结婚的年龄,寻找怎样的伴侣,恋爱、结婚所需的花费,这些往往给他们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此时,经济的拮据、生活的困难会使硕士研究生觉得未来无把握和不确定,产生不安感和恐惧感。整体而言,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劣于男性。调查研究还表明女性硕士研究生面临婚恋等问题的压力比男性更大。原因可能是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值不如男性高,而女性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期望值却并不低,两种期望易产生冲突。并且在面对压力时,女性一般比较敏感,往往不能及时疏导和缓解压力,易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男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则主要体现在敌对、偏执等方面。3.需求层次较高,自我意识较强一般而言,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事业、待遇、家庭、人生价值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追求,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刻苦学习、个人奋斗的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倾向于“讲实惠、讲功利”的实用主义。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学习上很大程度不同的是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多是“个体行动”,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有较强的自信心,重视现代科技和外语的学习,在专业、职业、就业、配偶等问题的选择上,都以自己的意见为准。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才,并意识到自我奋斗的重要性。硕士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就已经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自立心理,但是这一心理与目前在经济上仍须依赖家庭的现实构成了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多数硕士研究生学习经历一帆风顺,受到社会的厚爱和同龄人的羡慕,更易形成一种较强的优越感,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但现实生活中,不少硕士研究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充分把握自己的潜力、价值及实现途径而陷入苦闷中。(二)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危害1.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硕士研究生自杀的罪魁祸首。最近几年来硕士研究生中因心理疾病而导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GOOGLE搜索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自杀”约有501000项查询结果;2004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一硕士研究生在宿舍内上吊自杀;2004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硕士研究生坠楼身亡;2005年2月中国传媒大学一硕士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2005年10月北大信息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成俊因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最终选择了自杀;2006年2月至3月,华南农业大学一周内发生四起跳楼事件,其中有两人是该校研三学生;2006年10月一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2007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硕士研究生疑因写论文不顺利跳楼自杀;2007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一名硕士研究生从宿舍楼六楼跳楼身亡。以上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加强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与同学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了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阻碍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事业的发展;与导师关系相对紧张则直接制约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甚至整体素质的提升;因专业、社会阅历、学习基础、个人形象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自卑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乐趣。此外,学习焦虑、社交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也时常困扰着硕士研究生。二、发挥学生在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必要性1.能够解决学生需求与学校心理服务资源之间的供求矛盾首先,在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对于所有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来说,专业人员是不够的。现阶段我国受过专业培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不多的,而专门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师更是欠缺的,如果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找心理专家,那么可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就太少了。相反经过专业培训,学生心理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诊断技能,有能力鉴别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通过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走访了解,遴选出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将信息提供给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使学校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援助。经过专业培训,学生心理辅导员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有能力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病期短、不强烈)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轻微的一般心理问题。这样就大量分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这就可以解决现阶段资源之间的供求矛盾。2.适应我国硕士研究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特殊性我国高校开展心理辅导的时间较短,尤其是针对与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基本还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硕士研究生对此不是很了解。同时,硕士研究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跟注重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这直接关系到硕士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师一般由学校的教师担任,硕士研究生存在一定的顾虑,造成一些学生不敢到心理咨询室咨询。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学生心理辅导员,由经过培训的学生来面对普通学生,或以心理协会等学生社团直接面对学生,这样的辅导形式能起到很好的宣传和影响效果,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辅导氛围。3.学生心理辅导是对专业心理辅导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舒缓心理压力仅靠几节选修课和心理老师的一两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心理咨询能提高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对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心理咨询是对于专业心理咨询不可或缺的补充。三、我国高校校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可行性1.学生心理咨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互助”符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学生之间往往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真诚的安慰,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人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脱离过激情绪,重拾信心。而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也达到了助人自助的程度。由于人们之间相互心理安慰、鼓励、支持、劝导多半发生在朋友和同辈身上,因而学生心理咨询对社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理帮助而言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咨询人员资源充足(1)硕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文化基础领悟能力、综合素质高,世界观、价值观成熟,责任感强,符合心理培训的标准。(2)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辅导员经过短期培训可发挥巨大的效率。学生心理辅导员需掌握简单的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经过短期培训能达到上述标准,并通过实际操作逐步完善。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辅导员更加成熟,掌握能力更好,更能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辅导。四、我国硕士研究生学生中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方法1.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咨询员的选拔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辅导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所以对人员的选拔、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兴趣与热爱进行选拔,专业心理咨询员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心理咨询的讲座或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担任学生咨询组织或社团的督导、在学生中安排一些联络员等方式培养学生心理辅导员。2建立硕士研究生心理辅导的组织机构,加强梯队建设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管理并进行督导,在硕士研究生学生中培养心理辅导骨干,依托学生组织,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各学院成立分支机构。各组织机构通过信息员相互交流开展相应了活动,在学生中宣传、讲解、帮助,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上报等等。五、工作开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加强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不仅要有扎实专业基础、科学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对学生咨询人员,没有职业纪律的约束,往往在角色互动的过程中不能恰当地掌握各种“度”。例如是否能做好咨询工作的保密工作;是否能做到在专门场所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帮助;是否能做到不和来访者发展咨询以外的管理等等。2加强硕士研究生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在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很重要。本身心理素质薄弱的人在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帮助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负责这项工作。3专业心理咨询员和和硕士研究生学生辅导员需互相配合专业心理咨询和学生心理辅导在咨询问题、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不是互相独立的。两者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专业心理咨询在培训学生咨询骨干、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等方面为学生心理咨询提供指导和重要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咨询反过来促进专业心理咨询的开展,缓解目前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与专业心理咨询员不足的矛盾,为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信息和帮助。4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学生会及硕士研究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社团成员来自于硕士研究生各年级,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年龄的相仿让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更加富有亲和力,其相互间的影响更为有效。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之间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高年级的学生自觉担负起指导任务,在彼此敞开心扉的交往中发挥优势,能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组织硕士研究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立硕士研究生学业促进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经验。创建就业自助会,多方位开辟就业信息渠道,开办就业技巧讲座等。同时把学校、社会和家庭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舒缓硕士研究生内外心理压力,为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奠定环境基础。参考文献[1]吴娴兰,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9月[2]范洪涛,葛阳阳,发挥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1月[3]张琴,刘永莹,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