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镇化进程中服务业衍生成长研究姓名:房海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秦远建20071001城镇化进程中服务业衍生成长研究作者:房海鹏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秦远建.房海鹏.QinYuanjian.FangHaipeng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7(5)城镇化水平是衡量我国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加快农村城镇化、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必须走发展非农产业即服务业的道路.文章从探讨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相互关系出发,结合河南省当前城镇化水平,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相关模式.2.期刊论文房海鹏.秦远建基于城镇化基础上的河南服务业发展模式探讨-中州学刊2007,(4)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相互补充、互为推进.由于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河南省的服务业发展要因势利导,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3.期刊论文朱潋.钱陈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以乐清为例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3,(5)本文从产业发展对推动城镇化的作用这一角度出发,以乐清市为例,考察了浙江省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当前浙江省中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正逐渐由工业推动型向服务业推动型转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日益成为中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4.学位论文孟荣荣我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200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整体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国际直接投资也开始向服务业大量转移,各国对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起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认真研究我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国内服务业各行业将逐步对外资开放。为此,我们一方面要顺应国际直接投资向服务业转移的潮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逐步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趋利避害,积极发展国内服务业。本文着重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介绍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内涵并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二,从产业分布、行业分布和经济体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国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第三,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及行业构成,并将我国服务业的引资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第四,利用有关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我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所作贡献的分析框架,同时,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第五,选取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存量、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消费水平、基础设施情况、服务业劳动力成本和经济增长潜力作为变量,对我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由于零售业近年来吸引外资进展较快,并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反响,本文将零售业单独列为一章,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指出与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5.期刊论文王孝德.谢德体.WANGXiao-de.XIEDe-ti重庆市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6)制约重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市场化程度低,垄断性经营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较慢,需求基础弱;制造业粗放式扩张,生产型服务业投入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大,低收入群体消费难拉动;中介服务业发展滞后;认识不到位,体制不健全.应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并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6.学位论文陈锦胜东莞厚街城镇化进程的研究2006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采取“以外源带动为主、以劳务出口为主、以外延扩张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克服了建设初期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三大难题,实现了本地廉价劳动力、土地与国际资金、技术和设备的优化配置,实现GDP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诸如:产业结构单一、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城镇规划滞后等城镇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厚街镇政府对厚街城镇化过程的反思,厚街是否正处于理论界争论的“城镇化滞后和“超城镇化”两种状态之一,希望能有一个城镇化水平的量化指标,通过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比较,发现厚街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厚街城镇化的良性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东莞市厚街镇的城镇化进程的研究,测定厚街镇实际城镇化水平,通过与国际、国内地区和城市城镇化指标的比较,发掘其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影响厚街城镇化的决定因素,推出厚街城镇化的形成机理,最后总结厚街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提出对策建议。本文选用就业结构指标法来计算厚街的城镇化水平。2005年厚街城镇化率达到97.75%。就国际比较而言,1996至2005年间,东莞厚街镇城镇化率与人均GDP的相关度达0.7¨,与世界水平比较相符;从结构角度分析可知:厚街的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农业与非农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符合世界上类似经济发展城镇和地区的一般情况;但是,城镇化产业内部结构(二、三产业)则与世界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偏差。就国内比较而言,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比例与国际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更为接近,即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而厚街目前的数据显示与深圳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第二产业即工业仍是带动厚街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通过构建厚街城镇化模型,本文认为影响厚街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对外资的实际利用、自发的制度变迁机制和区位比较优势。厚街城镇化进入到诺瑟姆城镇化进程的第三阶段后,城镇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城镇化进程相对停滞,已不再表现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反过来成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厚街必须转变以“三来一补’’为主导产业的格局,进行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以及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本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厚街,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同时有人才和产业的集聚效应。但是,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体制问题、政策问题、观念问题、土地问题、社会管理问题以及社会保障问题等。针对厚街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厚街的二次定位与核心竞争的培,育,指出厚街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会展业为龙头,以家具业、电子业、鞋业为主导,带动商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力争在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上有所突破,促进厚街和谐发展。7.期刊论文郑长德.刘晓鹰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4)本文利用1952-2002年的历史时间序列数据和2000年的空间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单纯用GDP中的工业产值份额来反映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弱于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如果用非农产业产值衡量工业化水平的话,经济活动的非农化对我国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强.从劳动力的配置看,第三产业的就业对我国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很强.本文认为,我国工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1949年后推行的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结果导致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吸收力弱,从而城镇化水平低;1978年后虽然发展战略有所改变,但那以后的工业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乡镇企业在空间上是相对分散的,不会对推进城镇化产生多大的作用.8.期刊论文陈辉.王红娟.陈杏坤.CHENHui.WANGHong-juan.CHENXing-kun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初探-山西建筑2007,33(8)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一、二、三产业与河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城镇化具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进而论述了在城镇化过程中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工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论证、最后指出二三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是城镇化持久推动力,并应以产业集聚来增强河北省城镇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9.学位论文任菊梅榆林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05本文依据与城镇化相关的理论,剖析了榆林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现状基础上提出推进榆林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结果如下:简要阐述城镇化研究的背景及城镇化滞后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与城镇化相关的理论,并指出榆林城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概述了榆林城镇化的整体背景,研究表明古代榆林的城镇大多产生于封建王朝推行的“屯兵戍卫,移民实边”的政策,唐朝后,大量开垦荒地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至新中国成立前,城镇一片荒凉。新中国成立后,城镇人口不断上升,由建国初的不到1﹪增加到2003年的19.2﹪,城镇数量也由45个增加到112个,并在能源重化工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一心三带”的城镇布局,涌现出神木、靖边、定边、大柳塔等一批闻名于世的小城镇。研究认为榆林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差距与南北差距巨大、环境破坏严重。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①自然条件恶劣。②交通不便,城镇的辐射能力较弱。③产业结构不合理。④观念落后,体制环境不利。⑤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指出推进榆林城镇化的综合对策:①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突破制度障碍,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加快户籍、土地改革。②以工业、服务业为依托,加快矿产资源的采掘和粗加工为主的资金密集型工业向深加工的制造业转化,同时重振畜产品工业,做到采掘业、制造业、轻工业协调互动,增强城镇后劲。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大力开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就业部门的空间。③加快农业部门的改革,发展“三杂一薯”特色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水利设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0.期刊论文王富喜.林炳耀.WANGFu-xi.LINBing-Yao新世纪山东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地理科学2005,25(3)新世纪的山东省城镇化必须尽快实现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城镇产业的发展和向高层次跃进为支撑,以完善和强化城市功能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变农村工业化为城镇工业化,以工业和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快相关制度改革步伐;统筹规划、分区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b1d8f27-bd45-4a9a-b712-9df5015c5754下载时间:201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