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不断健全,人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002003人口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疾病防治成就显著,人口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口主要健康指标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孕产妇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下降到2008年的14.9‰。儿童少年营养状况不断改善1949年1949年疾病控制成就显著历史上,传染病、地方病曾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采取多项综合防控措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万/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10万。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对控制传染病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1958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杭州小营巷视察爱国卫生工作。20世纪50年代,许多农村地区结合水利建设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普及牛痘接种消灭了天花。图为1961年江苏省太湖医院的医务人员在给儿童接种牛痘。黑龙江省桦川县集贤村因缺碘造成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流行,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被称为“傻子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通过食盐加碘综合防治,青少年智商明显提高,该村成为“幸福村”。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大幅提高004005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图2007年11月30日,在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胡锦涛同志来到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微笑着与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交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儿童预防接种,目前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已扩大至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图为少数民族孩子集体服糖丸。2000年,我国成功消灭脊髓灰质炎,图为1980~2008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下降情况。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城乡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城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旧貌换新颜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旧对比1949-2008年医务人员及床位数占有量增长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事业一穷二白,广大群众缺医少药。经过60年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从3670个增加到29.8万余个,卫生人员由54.1万人增加到616.9万人,每千人口医生数由0.67人增加到1.57人,已建成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健康教育、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能基本满足群众医疗需求。006007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与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设备条件非常简陋,图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县医院医务人员在窑洞里为患者做手术。目前,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基本医疗设备,能够开展常见病的初级诊疗服务,图为新疆哈密市花园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在进行检验。医务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卫生服务功能日益扩展乡村医生普遍拥有专业技术、持证上岗。图为西藏拉萨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村医为村民诊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图为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患者做诊疗。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背着红药箱走乡村的“赤脚医生”为缓解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医疗器械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图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在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为患者做诊疗。008009公共卫生与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正在四川考察农村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胡锦涛同志来到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看望医护人员,向广大护士特别是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全国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并向广大医务人员表示亲切慰问。=2003年,经过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图为北京地坛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非典”患者。2008年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患者。2009年,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04年,我国启用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疫情可在24小时内从基层医疗机构上报至卫生部。严格执法保障健康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监督及执法体系。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查处违法行为,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血液安全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卫生监督员检查流动采血车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开展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在抗击“非典”和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中,展现了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风貌。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教授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医生“人民的好医生”吴登云01001160年来,基本形成包括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中医药人才。上图为一批中医药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中医药科研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格局,建立了170余所科研机构,获得了国家、部局级科技成果960项。左图为科研人员进行中医治疗血瘀证的研究。2007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中宣部、卫生部等23个部门共同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右图为“中医中药中国行”大篷车走向基层活动现场。中医药文化得到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在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中,中医药以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诊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等独特优势,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左图为会议开幕式现场。中医药服务人民六十年成就辉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与西医药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辉煌成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医务工作者应用“一根针,一把草”中医疗法,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左图为北京岳各庄大队卫生所老中医为病人做针灸治疗。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上图为2008年中医药工作者采用小夹板等方法救治汶川地震伤员。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图为老中医专家带领徒弟为群众诊治疾病。012013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视察天津拖拉机制造分厂。1983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市曲阳新村知青菜场,称赞:“知青菜场办得好嘛!”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岗位逐年增加,较好地解决了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图为2003~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变化情况。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不断改善,第三产业和非公有经济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领域和重要渠道。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49~1957年,妥善解决了400多万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1978~1985年,妥善解决了1500多万下乡知识青年集中返城就业问题。1998~2005年,妥善安置了3000多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14015市场导向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1987年的贵阳市劳务市场1998年9月浙江省人才市场落成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得到发挥,高校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就业渠道更加拓宽,就业方式更加多样。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聘会退役士兵就业实现了由计划安置为主向安排工作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转变。退役士兵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2008年,全国70%以上的乡镇、95%以上的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基本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广泛开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一条龙”免费就业服务,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成功就业达2764万人次。2008年11月,张德江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优秀农民工代表农民工参加奥运工程建设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再就业服务中心揭牌浙江省海宁市公共职业机构工作场景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劳动力市场工作人员进行免费就业服务图为退役士兵参加就业培训。国家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25亿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016017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正式施行,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下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宣传《就业促进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行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切实减轻了部分困难企业的负担,稳定了就业局面。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出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办法,82个城市开展了“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浙江大学三位博士成功创办农业园。国家大力开展就业援助。2003~2008年,共帮助700多万困难群体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目前,90%以上的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人员求职咨询018019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基本建立劳动者素质稳步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技工院校3075所,在校生400多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建立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80多个,技能劳动者达9000多万人。山东枣庄技工学校学生进行技能培训2008年,北京、江苏、山东、湖北、广东等15个省市的103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开展对口援助,接收地震灾区2737名技校学生继续就学。国家举办了一系列技能竞赛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6年,首次推出全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化妆、厨艺等各类技能竞赛2009年3月,华建敏同志考察江苏省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实训基地。02002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1995年开始施行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2008年,《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开展《劳动合同法》宣传咨询我国标准工作时间由原来每周6天缩短为现在的每周5天,法定节假日也由每年7天增至11天。我国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各地普遍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政府、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有效维护了广大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劳动用工更加规范。积极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及时化解劳动纠纷。2000年6月16日尉健行同志在昆明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调研农民工从劳动监察部门领回被拖欠的工资。浙江省劳动仲裁院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