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规律及其对镇江市服务业发展的借鉴作者:聂兴国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王慈徽从初期产业结构与贸易成长探讨台湾资讯密集服务业都市成长因素2001本文探讨台湾1981年至1996年间台湾资讯密集服务业都市成长之原因,假设资讯密集服务业都市之每人实质收入成长与该地期初都市人口规模、期初产业结构比例、期初地方竞争力、人力资源成长与贸易部门产值之变化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而言,期实都市规模愈大与资讯密集服务业产值比例愈高,以及期间资讯密集服务业贸易产值成长愈快,对资讯密集服务业都市之成长愈有助益,而货物制造与配送部门之成长对资讯密集服务业都市之所得成长并无关系.短期而言,除期初高资讯密集服务业比例与其产值之成长仍占对促进资讯密集服务业都市之成长有益,期初地方竞争力亦对资讯密集服务业都市之成长有所助益.2.学位论文饶毅杰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2006服务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门类越来越全,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它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在国内外现有的关于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尤其是美国服务业的先进、适用的理论和有益的经验的系统研究,找出黑龙江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构建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内容上,本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部分是黑龙江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的现状与国内外现状的比较。在对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进行客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黑龙江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现在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使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部分是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该部分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内部行业的产业关联度、贡献率、投资差异率、社会效益系数,将其作为服务业主导产业的指标,最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黑龙江省的服务业主导产业。第三部分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符合黑龙江省省情特点的、科学的、系统的、配套的推进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力求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3.期刊论文刘庆林.廉凯.LiuQinglin.LianKai服务业外包对印度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亚太经济2006,(6)本文考察了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印度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依据不同的产业结构理论的分析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在传统产业结构理论下,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印度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横向产业结构理论下,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印度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产生根本性的促进作用.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既有产业结构理论方面的因素也有印度经济现实的原因.本文最后探讨了印度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启示.4.学位论文郭芳芳政府推动服务业发展研究——以青岛市为例2009服务业具有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发展潜力巨大、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处于加速向中后期推进的阶段,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黄金时期,服务业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长期以来,政府对服务业认识不到位,认为服务业不参与价值的形成过程,对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极大的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不到位,对服务业管制过多,对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政企不分,对新兴服务业产业没有加以有效引导等也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率。本文以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研究目的,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说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归纳国内外学者对政府应如何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我国服务业比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需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并且我国存在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是促进就业的需要,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对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讨论政府在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我国政府在服务服务业发展中的局限和不足。政府对服务业发展政策不平等,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长期以来没有重视服务业人才培养,缺乏培育名牌服务业产品的意识;政府对教育、医疗、科技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社会福利业尚未步入正轨;政企不分,政府对服务业管制过多。第四部分以青岛市为例,通过大量数据及分析研究青岛市服务业及其各个产业的发展模式,并根椐青岛市服务业经验和启示,总结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对我国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具有实践和现实意义。第五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论述政府应该转变意识创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加强政策法律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及服务业集聚区与品牌建设;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制度,加快服务业社会领域改革,促进我国服务业更好的发展等。5.期刊论文郑吉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服务业的发展-现代管理科学2004,(6)本文首先探讨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认为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产业集聚、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其次,剖析了我国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水平的差异.为服务业产值与就业比重过低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服务业的对策措施.6.期刊论文王红伟.WangHongwei产业结构视角的河南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其就业效应-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河南省服务业水平很低,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这意味着河南省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很大.需要加快调整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其中,旅游产业、家庭服务、物流业和劳务品牌等方面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较为明显.7.期刊论文高洁.汪欢欢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定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视角-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2)关于成都市工业与服务业发展关系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以工业化理论为指导,在对成都市产业结构演进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指出成都市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在短期之内还无法越过发展工业的阶段去追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决定服务业发展水平并进而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8.期刊论文吉庆华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服务业发展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8)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有其内在基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产业结构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文章借鉴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立足我国产业结构和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出抓住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客观形成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机遇,采取措施,加快服务业发展.9.学位论文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一般经验与中国模式2006本文从服务业和城市化的经济特性和内在联系机理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结构演进和空间布局优化在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路。通过对几个典型国家的实证分析,本文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结构演进和空间布局变化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的结构演进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现实中影响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并对目前中国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对英、美、巴、韩四个典型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总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渐优化;流通服务、社会服务和生产者服务渐次成为城市化中前期、中期和中后期的主导性服务行业;在空间布局上,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内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合理的服务功能分工,在城市内部,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呈现由集中到分散再到高等级聚集的规律性变化。根据上述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运用一个包含农村和城市两个地区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的结构演进关系进行了理论推证,推证得出:城乡生活费用差距、居民消费偏好变动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分工水平)是决定某一时期城市规模和服务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的空间经济理论证明,决定服务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服务业市场需求规模和城市级差地租。上述这些决定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属性不同,在现实中通常以不同的形式发挥效用。本文对几个典型国家的比较研究表明,影响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因素可进一步划分为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工业化的演进顺序和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制度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流动制度、土地制度、社会服务供给制度以及城市规划制度。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共同推动,是服务业与城市化形成良好的结构演进关系和空间布局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中国服务业与城市化动态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本文发现,由于特殊的经济和制度环境,改革开放前中国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存在着许多扭曲,异于国际一般经验;改革开放后在制度变革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下,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正在得到恢复和重建。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期,社会服务需求出现急剧增长,社会服务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城市化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空间布局上,我国生产者服务向高等级城市和在城市内部的聚集程度普遍较低,这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不协调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对此,本文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和多元城市化相结合的道路、促进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相互协调、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以及扩大政府对社会服务的有效供给等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服务业和城市化的经济特性和内在联系机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分析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路;(2)实证分析了服务业与城市化的产业结构演进关系,提出流通服务、社会服务和生产者服务在城市化不同阶段渐次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理论推证;(3)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10.期刊论文周经娟.万红先.ZHOUJing-juan.WANHong-xian安徽产业结构演进中服务业的发展-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本文从服务业增长贡献份额、就业结构、内部结构、增长速度四个方面,总结了自1990年以来安徽服务业发展所具有的特征.从产业演进的规律出发,提出了服务业的发展重在发展第二层次的生产即生产性服务业.认为在未来与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对安徽省GDP增长贡献最大,以及加快发展安徽服务业的策略.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61cc154-ab5e-47e8-bd74-9df801023acc下载时间:2010年9月21日